【文心雕龍】卷15諧讔詩解2遁辭隱意譎譬指事振危釋憊空戲壞德 題文詩: 讔者隱也.遁辭隱意,譎譬指事.昔還無社, 求拯楚師,隱喻眢井,而稱麥麴;叔儀乞糧, 歌辭珮玉,而呼庚癸;伍舉諷刺,荊王大鳥, 齊客譏諫,薛公海魚;莊姬託辭,之於龍尾, 臧文謬書,之於羊裘.隱語之用,被於紀傳. 大者興治,濟身其次,弼違曉惑.蓋意生於, 權譎而事,出於機急,與夫諧辭,可相表里. 漢世隱書,十有八篇,歆固編文,錄之賦末. 楚莊齊威,性好隱語.至東方朔,尤巧辭述, 謬辭詆戲,無益規補.自魏以來,頗非俳優, 君子嘲隱,化為謎語.回互其辭,使昏迷或, 體目文字,圖象品物,纖巧弄思,淺察衒辭, 義欲婉正,辭欲隱顯.荀卿蠶賦,已兆其體. 魏文曹植,約而密之.高貴鄉公,博舉品物, 雖有小巧,用乖遠大.古之為隱,理周要務, 豈為童稚,戲謔搏髀,而忭笑哉?然文辭之, 有諧讔也,譬九流之,有小說也,稗官所采, 以廣視聽.若效不已,髡朔入室,旃孟石交? 古之嘲隱,振危釋憊.雖有絲麻,無棄菅蒯. 會義適時,頗益諷誡.空戲滑稽,德音大壞.
【原文】全文 讔者,隱也。遁辭以隱意,譎譬以指事也。昔還社求拯於楚師,喻眢井而稱麥麴;叔儀乞糧於魯人,歌珮玉而呼庚癸;伍舉刺荊王以大鳥,齊客譏薛公以海魚;莊姬託辭於龍尾,臧文謬書於羊裘。隱語之用,被於紀傳。大者興治濟身,其次弼違曉惑。蓋意生於權譎,而事出於機急,與夫諧辭,可相表里者也。漢世【隱書】,十有八篇,歆、固編文,錄之賦末。 昔楚莊、齊威,性好隱語。至東方曼倩,尤巧辭述。但謬辭詆戲,無益規補。自魏代以來,頗非俳優,而君子嘲隱,化為謎語。謎也者,回互其辭,使昏迷也。或體目文字,或圖象品物,纖巧以弄思,淺察以衒辭,義欲婉而正,辭欲隱而顯。荀卿【蠶賦】,已兆其體。至魏文、陳思,約而密之。高貴鄉公,博舉品物,雖有小巧,用乖遠大。觀夫古之為隱,理周要務,豈為童稚之戲謔,搏髀而忭笑哉!然文辭之有諧讔,譬九流之有小說,蓋稗官所采,以廣視聽。若效而不已,則髡朔之入室,旃孟之石交乎? 贊曰∶古之嘲隱,振危釋憊。雖有絲麻,無棄菅蒯。 會義適時,頗益諷誡。空戲滑稽,德音大壞。
【原文】3
『讔』者,『隱』也;遁辭以隱意1,譎譬以指事也。昔還社求拯於楚師2,喻『眢井』而稱『麥麴』3;叔儀乞糧於魯人4,歌『佩玉』而呼『庚癸』5;伍舉刺荊王以『大鳥』6;齊客譏薛公以『海魚』7;莊姬託辭於『龍尾』8;臧文謬書於『羊裘』9。隱語之用,被於紀傳10;大者興治濟身11,其次弼違曉惑12。蓋意生於權譎13,而事出於機急14;與夫諧辭,可相表里者也15。漢世【隱書】16,十有八篇,歆、固編文17,錄之歌末18。 昔楚莊、齊威19,性好隱語。至東方曼倩20,尤巧辭述;但謬辭詆戲21,無益規補22。自魏代以來,頗非俳優23;而君子嘲隱,化為謎語。『謎』也者,回互其辭24,使昏迷也。或體目文字25,或圖象品物26;纖巧以弄思27,淺察以衒辭28;義欲婉而正,辭欲隱而顯29。荀卿【蠶賦】30,已兆其體31。至魏文、陳思32,約而密之;高貴鄉公33,博舉品物,雖有小巧,用乖遠大34。夫觀古之為隱,理周要務35;豈為童稚之戲謔,搏髀而抃笑哉36?然文辭之有諧讔,譬九流之有小說37。蓋稗官所采38,以廣視聽39。若效而不已,則髡、袒而入室40,旃、孟之石交乎41! 〔譯文〕
『讔』的意義就是隱藏,用隱約的言辭來暗藏某種意義,用曲折的譬喻來暗指某件事物。從前蕭國還無社向楚國大夫求救,用『廢井』和『麥鞠』做隱喻;吳國申叔儀向魯軍借糧,用『佩玉』為歌辭,以『庚癸』為呼號;楚國伍舉用三年不飛不鳴的『大鳥』做比喻,來諷刺楚莊王;齊國有人講海同魚的關係,來諷諫薛公;楚國的莊姬用無尾的龍,來啟發襄王注意後嗣;魯國臧文仲假託『羊裘』等話,來暗示準備應付齊國的進攻。這些讔語的作用,都記載在史書裡面;大的可以振興政治,並且有助於自身的顯達;其次也可糾正某些錯誤,讓迷惑的人明白過來。它們的用意雖然產生於權變狡詭,但常常是出於某種機要迫切的事情。讔語和諧辭,是可以相輔相成,互為表里的。漢代的【隱書】有十八篇,劉歆和班國編目錄的時候,把它們附在賦的後面。
從前楚莊王和齊威王都喜愛讔語。東方朔在這方面更是擅長;不過他常常用隱語來開玩笑,對於匡正過失毫無補益。從魏代以後,倡優不為人所喜愛,所以士大夫們就把讔語變為謎語。所謂『謎』,就是用改頭換面的辭句來迷糊對方。有的是離文拆字,有的是刻劃事物的形狀;常常是用小聰明來賣弄才思,憑膚淺的見解來誇耀文辭。其實在內容方面應婉轉而正確,在文辭方面應該含蓄而恰切。從前荀卿的【賦篇】已開了端,到曹丕、曹植弟兄倆,便寫得更為精練而周密;曹髦廣泛地描繪事物,雖然有點小巧,可是並沒有大的用處。試看古代的讔語,其中的道理都與重要事務有關,哪能像兒童的遊戲,只是拍腿稱快呢?文章中的諧辭讔語,就像各種學派中的小說一派。這種作品由低級官吏收集起來,可以使人擴大眼界,多知道些事理;如果不斷學習這些,就可成為淳于髡等人的高徒、優旃等人的知友了。
〔注釋〕
1 遁:隱避的意思。
2 還(xuán旋)社:即還無社,春秋時蕭國大夫。【左傳·宣公十二年】載,楚人伐蕭,還無社認識楚國大夫申叔展,請叔展援救。拯(zhēng整):救助。
3 眢(yuān冤)井:枯井。麥麴(qū區):製酒的東西,可以避濕。申叔展問還無社有沒有麥麴,意思是叫他躲在泥水中;還無社回答說:打算躲在廢井裡。
4 叔儀:即申叔儀,春秋時吳國大夫。【左傳·哀公十三年】載,申叔儀曾向魯國大夫公孫有山借糧。
5 佩玉:指申叔儀為借糧而唱的歌,第一句是『佩玉繠兮』。繠(ruì銳上):佩玉下垂的樣子。申叔儀所唱歌辭,大意是說自己缺衣少食。庚:代表糧食。癸(guǐ軌):代表水。
6 伍舉:春秋時楚國大夫。荊王:指楚莊王。大鳥:【史記·楚世家】載,楚莊王即位後,三年不問國政,只管享樂。伍舉問他:『有一種鳥,三年不飛不鳴,那是什麼?』莊王聽懂了,就回答說:『這種鳥將要一飛沖天,一鳴驚人。』
7 薛公:戰國時齊國田嬰,號靖郭君。【戰國策·齊策】中說:齊封靖郭君於薛(今山東滕縣東南),他就只想保住薛,而把齊國忘了。有人告訴田嬰,說他和齊國的關係,就像大魚依靠海水一樣,必須先有齊國然後才能保住他的封地。
8 莊姬(jī機):指戰國時楚國的莊侄,【列女傳】中說,莊侄擔心楚襄王沒有太子,就拿大魚失水、龍無尾做比喻。來引起楚襄王的注意。
9 臧文:臧孫,名辰,諡號叫文仲,春秋時魯國大夫。【列女傳】中說,臧文仲出使齊國,被拘。他知道齊將伐魯,就暗用語通知魯國人,其中以『食(sì飼)獵犬,組羊裘』暗示備戰。
10 被:加。紀傳:指上面講到的【左傳】、【戰國策】、【史記】、【列女傳】等書。
11 濟身:有益於自己,這裡也包括個人政治抱負的施展。
12 弼(bì必):改正,違:過失。曉:啟發、教導。惑:迷亂。
13 權:變通。
14 機:機密。
15 表里:事物的兩個方面,這裡比喻二者關係的密切。
16 【隱書】:【漢書·藝文志】中所列雜賦類,有【隱書】十八篇。
17 歆(xīn新):指【七略】的編著者之一劉歆。固:【漢書】的編著者班固。【漢書·藝文志】就是以【七略】為依據的。
18 歌:當作『賦』,【漢書·藝文志】把【隱書】列在【雜賦】後邊。
19 楚莊:楚莊王。齊威:齊威王。
20 曼倩(qiàn欠):東方朔的字。
21 謬辭:迷糊人的文辭。
22 規:勸正。
23 非:不贊成。
24 回互:轉變,替換。
25 體目文字:對文字的離拆,即【明詩】篇所講『離合詩』之類作品。
26 圖象:形容,描繪。
27 纖:細小。
28 衒(xuàn渲):誇耀。
29 隱而顯:『隱』與『顯』好像意義相反,其實是相反而相成的,好的謎語既不能使人一望便知,也不能叫人永遠猜不着。
30 荀卿:名況,戰國時趙國人。『荀卿』是對他的尊稱。【蠶賦】:指【荀子·賦篇】中的一部分。【賦篇】有【禮】、【知】、【雲】、【蠶】、【箴】五個部分;劉勰雖只舉其一,其他四部分的寫法也是差不多的。
31 兆:先見的跡象。
32 魏文:曹丕。陳思:曹植。他們兄弟所作謎語均不傳。
33 高貴鄉公:即曹髦(máo毛),曹丕之孫,他的謎語亦不傳。
34 乖:不合。
35 周:合。
36 搏:拍打。髀(bì必):大腿。
37 九流:【漢書·藝文志】把先秦學說分為十派,其中九派都被重視,稱為『九流』。第十派是『小說』,不在『九流』之內。小說:瑣細之言。【漢書·藝文志】說,『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
38 稗(bài敗)官:小官。
39 廣:擴大。
40 髡:淳于髡。袒(tǎn坦):此字有誤,當是本篇論及諧隱作者之一。有人疑為『朔』字,指東方朔。但從全篇所論來看,劉勰對東方朔沒有好評,與此處文意不符。這裡上下兩句講到的淳于髡等四人,可能就是第二段開始提出的淳于髡、宋玉、優旃、優孟四人。
41 旃:指優旃。孟:指優孟。石交:金石之交,即知心朋友。
【原文】4
贊曰:古之嘲隱,振危釋憊1。雖有絲麻,無棄菅蒯2。會義適時3,頗益諷誡;空戲滑稽,德音大壞4。
〔譯文〕
總之,古代的諧辭讔語,可以挽救危機,解除困難。即使有了絲和麻,也不應拋棄野草。諧讔合於大義而又用在恰當的時機,那是很有諷諫作用的。如果僅僅是遊戲滑稽,那就是很不好的諧讔了。
〔注釋〕
1 振:救。釋:除去。憊(bèi被):睏乏。
2 菅(jiān尖)蒯(kuǎi快上):兩種草,菅可以做刷帚,蒯可以做蓆子或繩子;與絲麻可做衣服相比,菅蒯就顯得不重要了。這裡用以比喻諧讔,雖不很重要,但仍有用處。
3 會:合。
4 德音:和第二段所說『德音』意同,指諧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