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77|回復: 1

[文言文書] 马贺山:夏朝文字从未消失过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1-9-30 19:16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4-03-14 09:47:27)作者:老马识途
夏朝文字从四千年前一直到今天,从未消失过,尽管有人学问很大,官职很高,散布了许多关于夏代文字有无还是个疑问的断言,也不能瞒天过海,尽管学界主流也认为,夏朝没有文字直接流传下来,甲骨文是由陶片片上的刻划符号演变而来,也仍然无济于事。民间有一批坚定的学者,在寻找、发现、探索、破译夏朝文字,在研究夏朝文化和夏朝文明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些成绩可能对专家学者来说,不屑一顾,不值一提,然而它却为揭开历史真相,还夏朝历史本来面目,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
一,夏朝文字到哪里去了?
【四库全书荟要】中关于夏朝文字有明确记载:『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这是夏朝文字四千年来没有消失的最有力的说明和结论。为什么到了近代和当代,夏朝文字,唐虞文字,反倒什么也没有了,那都是疑古派捣的鬼,疑古派打着革新的旗号,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砍去三千年,只剩两千年,胡说东周以上无史。
胡适写【研究国故的方法】一文,又重申过同样的话。他说:『在东周以前的历史,是没有一字可以信的。以后呢?大部分也是不可靠的。』
胡适还说:『先把古史缩短二三千年』『现在先把古史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将来等到金石学,考古学发达上了轨道以后,然后用地底下掘出的史料,慢慢地拉长东周以前的古史。』『至于东周以下的史料,亦须严密评判,「宁疑古而失之,不可信古而失之。』
顾颉刚在【古史杂记】第3册的【夏王朝】条笔记中写道:『 夏代虽成立了一个国家,但文化尚低,没有创造文字,所以现在发现的古器物中找不 到夏王朝的遗迹。猜想起来,它相当于龙山文化的黑陶阶段,所以【礼记】上说『夏后氏尚黑』。
郭沫若曾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说:『便是胡适对于古史也有一番比较新颖的见解。他以商民族为石器时代,当向甲骨文字里去寻史料;以周秦楚为铜器时代,当求之于金文与诗,这都可算是卓识。……胡君又说:「以山西为中心的夏民族,我们此时所有的史料实在不够用,只好置之于『神话』与『传说』之间,以俟将来史料的发现。」这个态度是很矜慎的,虽然夏民族是否以山西为中心,还是问题。胡君的见解较一般的旧人大体上是有些科学观念,我前说他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对于中国古代的实际情形,几曾摩着了一些儿边际」,但就【古史辨】看来,他于古代的边际却算是摩着了一些,这可以说是他的进步。』
由于郭沫若的欣赏和支持,疑古派在今天还有很大的市场。难怪连学术主流也唱着同一个调子,对虞夏文字的否定,何其相似乃尔。疑古派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学界主流或多或少的继承了疑古派的理论和观点,所以在他们身上,存在着致命的软肋和难以治愈的硬伤。他们的思维和思维方式出了问题,无端的怀疑古代学者对黄帝以降至夏朝的文字以否定,只承认武丁的甲骨文为中国汉字之发端,其他一概不予理睬。对古人认定的虞夏之书一律视为孔门的小说,不可靠,不可信。连太史公的【史记】也认为靠不住。这种想当然的思维模式和主观臆断,实在令人难以苟同。尤其更可笑的是,说汉字是劳动人民造的,古代陶工使用的刻划符号就是原始文字的孑遗,这种观点和理论将让当代人和后人贻笑大方,而今的科学家们还在当做普遍真理提倡,还真以为汉字是由刻划符号,经过几千年的漫长时间演变而来,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二,夏朝文字什么样?
夏朝文字是汉字,是方块汉字,一看便知,一学便会,不是天书,也不是外文,没有某些人说得那么神秘,浙江有一个八十多岁的楼老先生,他是研究航天技术的专家,退休后,致力于夏朝文字的收集和探索,研究,现在已经破译了夏代玉版文字和传世文字【夏禹岣嵝碑】近三百多字,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工作和事业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一个人埋头苦干,不图名不图利,只因为自己是大禹的后人,抱着还原夏代历史真相的决心,面对一盏孤灯,辛苦耕耘,实在难得。楼老先生是半路出家,他为什么能识别和破译夏朝文字,其原因就是他能排除各种干扰和清规戒律的束缚,认定一个方向,坚持走下去,有一股十头牛也拉不回来的犟劲。
当把发现和破译的这些夏朝文字,公布在网上的时候,有些人看完笑了,认为夏朝文字怎么比甲骨文还进步,还成熟,还少象形,还美观,还工整。你们脑子是不是灌水了?你们是不是想发财想疯了,想把手中的甲骨文,金文,玉版文卖个高价吧。实际上,这些人对夏朝不了解,对夏朝文化和历史,对夏朝文明,还研究的十分不够。我可以告诉读者的是,过去的历史教科书,基本上都是郭沫若的理论和观点,不公正,不客观,他一直将夏朝看做石器时代,是史前史,是传说时代。笔者认为,夏朝的文明程度要远远高于商朝的文明水平。原因是夏朝是一个以龙为图腾的人口众多的农耕民族,其文明程度和文化水平,要高于以燕子为图腾,人口少,他是山东半岛上的东夷民族16支中的一支游牧民族,不重视文化,无文字,经济也不发达,就像后来的元朝代替宋朝一样,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不可同日而语。如果一个古文字学家,连这一点都弄不清,认为商朝是一个比夏朝还进步,还发达,还繁荣的社会,你能发现夏代文字,那才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游牧民族取代农耕民族进行统治,本身就是对社会文明的破坏和摧残,连这点都搞不清楚,历史学家的思维太单一了,难怪对夏朝历史知之甚少。
夏朝文字为什么象篆字,象小篆,因为李斯的小篆是按仓颉大篆省改而来,改之一二,保留八九,仅此而已。也有的夏朝文字象隶书,这也不奇怪。许慎在【说文】序中说:诸生竞逐说字,解经谊,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
实际上,许慎未认真的研究过仓颉时书,所以对仓颉时书,不甚了了,诸生认定的仓颉时书是隶书,其原因在于,当年隶书的发明者王次仲,是省改仓颉大篆而成的秦之隶书,秦之隶书,脱胎于仓颉大篆,两者近似,理所当然,这有史书为证。
清乾隆【延庆州志】载:『王次仲,性能窥测造化,变通无穷,隐上谷居庸山中,不为禄仕。上古仓颉观鸟迹创出大篆书,历代用之,然其文繁复,难以学习。次仲用其意更为新书,简略径直,可速成奏章。时秦方焚书废古训,官狱事多,始皇得次仲书大喜,遣使三召次仲,皆辞不至。始皇怒,因令下杜(今陕西西安)程邈增损其书行之,名曰隶书。后世说隶书为程邈所作,其实本于次仲云。』
唐张怀瓘【书断】:『案八分者,秦羽人上谷王次中所作也。案【序仙记】云「王次仲上谷人,少有异志,早年入学,屡有灵奇,年未弱冠,变仓颉书为今隶书。
【水经注·灅水·清夷水】记载:『大翮小翮山,高峦截云,层陵断雾,双阜共秀,竞举群峰之上。郡人王次仲,少有异志,年及弱冠,变仓颉旧文为今隶书。
由以上选文所见,无论是小篆,还是隶书,都是由仓颉大篆省改而来。所以在小篆和隶书中,能看到仓颉大篆的影子,父子相传,祖孙相传,有何奇怪。诸生的看法自有其道理,而许慎受时代局限,只知其一,不知还有王次仲改仓颉大篆作隶书乎。总之,夏朝文字也各有各的字体,有夏篆,象小篆,象隶书,还有科斗篆,鸟虫篆,鼎彝篆,漆书等等,字体多种,判断夏朝文字的主要依据是可识可读可解而有些字是专家不认识的,专家不认识你怎么能认识?就因为夏朝文字是可认识的,你得从仓颉的造字本义去考虑,分析,研究,从象形角度上,将每个构字部件分开考察,然后统一领会,再作出判断。而专家往往对这样的文字,认为是好事者所为或杜撰,而专家往往对用这样的文字写成的成文历史,视为后人『伪托』,视为『假货』,不愿下力看一看,其实上专家错过了一次次机会,总与夏朝文字擦肩而过,仅此而已。
三,夏朝文字在哪里?
夏朝文字就在我们身边,有传世文字和出土文字两种。传世文字有【淳化秘阁法帖】中的{夏禹书}及{夏禹治水碑}、{莱丘铭}、{刺血亭铭}、{暴寒亭铭}、还有我收集到的已经流传四千年的{夏篆帖};出土文字有夏朝甲骨文、夏朝象牙文、夏朝金文、夏朝玉版文等,载体多种,字迹多样,丰富多彩,目不暇接。学界主流还沉迷于研究刻划符号,还在将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刻划符号,当作夏代文字,还在按着郭沫若指引的方向,在崎岖的泥泞的沼泽地里探索,挣扎,前途未卜,其结果可想而知。
仓颉大道,是一条宽阔、光明的大道,四通八达,面向世界,前途无限。
请专家和广大网友看一看,下面这些文字到底是哪一朝的文字?马氏的鉴定靠谱吗?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已绑定手机
3155 發表於 2023-1-15 07:4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夏朝一定是有文字的!夏朝是一個成熟先進的國家。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