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35|回復: 0

[儒家学说] 【文心雕龙】卷38事类诗解1据事类义援古证今才为盟主学为辅佐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1-10-14 10:37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文心雕龙】卷38事类诗解1据事类义援古证今才为盟主学为辅佐
题文诗:
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类义,援古证今.
文王繇易,剖判爻位.既济九三,远引高宗,
之伐鬼方;明夷六五,近书箕,不息;
略举人事,.至若尚书,胤征羲和,
陈政典训;盘庚诰民,叙迟任言:全引成辞,
以明理也.然则明理,引乎成辞,义举乎,
人事乃圣,贤之鸿谟,经籍通矩.大畜之象:
君子多识,前言往行;有包于文.观夫屈原,
属篇,号依诗经,虽引古事,莫取旧辞.
贾谊鵩赋,,鹖冠之说;相如上林,
撮引李斯,万分一会.及扬雄之,写百官箴,
颇酌诗书;刘歆子骏,之遂初赋,历叙纪传;
渐渐综采.崔班张蔡,捃摭经史,华实布濩,
因书立功,后人范式.姜桂因地,辛在本性;
文章由学,能在天资.才自内发,学以外成,
人也或,学饱才馁,其亦,才富学贫.
学贫,事义迍邅;才馁,辞情劬劳,
内外殊分.属意立文,心与笔谋,才为盟主,
学为辅佐;主佐合德,文采必霸,才学褊狭,
虽美少功.表里相资,古今一也.能薄能通,
所通真情,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穷理明道.
【原文】全文1
事类第三十八  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昔文王繇【易】,剖判爻位。【既济】九三,远引高宗之伐,【明夷】六五,近书箕子之贞:斯略举人事,以征义者也。至若胤征羲和,陈【政典】之训;盘庚诰民,叙迟任之言:此全引成辞以明理者也。然则明理引乎成辞,征义举乎人事,乃圣贤之鸿谟,经籍之通矩也。【大畜】之象,"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亦有包于文矣。  观夫屈宋属篇,号依诗人,虽引古事,而莫取旧辞。唯贾谊【鵩赋】,始用鹖冠之说;相如【上林】,撮引李斯之书,此万分之一会也。及扬雄【百官箴】,颇酌于【诗】、【书】;刘歆【遂初赋】,历叙于纪传;渐渐综采矣。至于崔班张蔡,遂捃摭经史,华实布濩,因书立功,皆后人之范式也。  夫姜桂因地,辛在本性;文章由学,能在天资。才自内发,学以外成,有学饱而才馁,有才富而学贫。学贫者迍邅于事义,才馁者劬劳于辞情,此内外之殊分也。是以属意立文,心与笔谋,才为盟主,学为辅佐;主佐合德,文采必霸,才学褊狭,虽美少功。夫以子云之才,而自奏不学,及观书石室,乃成鸿采。表里相资,古今一也。故魏武称张子之文为拙,以学问肤浅,所见不博,专拾掇崔杜小文,所作不可悉难,难便不知所出。斯则寡闻之病也。
【原文分段释解】1
  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1,援古以证今者也2。昔文王繇【易】3,剖判爻位4,【既济】九三5,远引高宗之伐6;【明夷】六五7,近书箕子之贞8:斯略举人事,以征义者也9。至若【胤征】羲和10,陈【政典】之训11;【盘庚】诰民12,叙迟任之言13:此全引成辞,以明理者也。然则明理引乎成辞,征义举乎人事,乃圣贤之鸿谟14,经籍之通矩也15。【大畜】之【象】16,『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17,亦有包于文矣18。观夫屈、宋属篇19,号依【诗】人20,虽引古事而莫取旧辞。唯贾谊【鵩赋】21,始用【鹖冠】之说22;相如【上林】23,撮引李斯之【书】24:此万分之一会也25。及扬雄【百官箴】26,颇酌于【诗】、【书】27;刘歆【遂初赋】28,历叙于纪传29:渐渐综采矣。至于崔、班、张、蔡30,遂捃摭经史31,华实布濩32;因书立功,皆后人之范式也。  
 【译文】
所谓『事类』,就是在文章本身的写作之外,利用有关故实来表明意义,引用古事以证明今事。从前周文王作解释【易经】的卦爻辞,辨析卦爻的位置,在【既济】卦阳爻的第三位,远的引到殷高宗讨伐鬼方的事;在【明夷】卦阴爻的第五位,近的写到殷末箕子的贞操:这只是简要地举出古人的事迹,用以证明意义的例子。至如【尚书·胤征】所载胤君征讨羲和时,举出夏代【政典】中的教训;【尚书·盘庚】所载殷王盘庚告诫国人之辞,讲到上古贤人迟任的话:这就是完整地引用前人的成辞,用以说明道理的例子。由此可见,引用前人现成的话来说明道理,列举古人有关事迹来证明意义,这是圣贤对重大问题的议论,更是经典中运用的通则。【易经·大畜】的【象辞】中说,『君子应多多记住前人的言论和行事』,这也有助于文章的丰富。

  考查屈原、宋玉的作品,据说是依照【诗经】的作者而写的,其中虽讲到不少古代的事,却不采用原来的辞句。到汉初贾谊的【鵩鸟赋】,才开始引用【鹖冠子】中的话;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引用了李斯的【谏逐客书】:这也只是偶然引用罢了。到扬雄写【百官箴】,就采取【诗经】、【尚书】中的话颇多了;刘歆写【遂初赋】,更历述了不少周晋史实:这就逐渐错综引用各种古书了。及至东汉的崔骃、班固、张衡、蔡邕等,便搜集种种经书史书,把文章写得华实满布;凭借古书以获得成就,这方面他们都是后人的典范。  
 【注释】
1 据事以类义:即据事类以明义。事类:指类似的、有关的故实或言辞。

  2 援:引用。

  3 文王:周文王。繇(zhòu宙)【易】:制作【易经】中的【繇辞】(即【卦辞】和【爻辞】)。【原道】篇曾说:『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繇:抽,指抽出吉凶。

  4 剖判:分析,辨别。爻(yáo摇):【易经】有六十四卦,每卦六爻。说明每卦的文字叫【卦辞】,说明每爻的文字叫【爻辞】。相传『【卦辞】、【爻辞】并是文王所作』(孔颖达【周易正义·论卦辞爻辞谁作】)。

  5 【既济】:卦名,六十四卦之一,象征『初吉终乱』。九三:爻位的标志。六十四卦共三百八十四爻,分阳爻、阴爻两种,以『九』表示阳爻,『六』表示阴爻。阳爻有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阴爻有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九三』表示阳爻第三位。

  6 高宗之伐:『九三』的爻辞是:『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孔颖达疏:『高宗者,殷王武丁之号也。九三处'既济」之时,居文明之终,履得其位,是居衰未而能济者也。高宗伐鬼方以中兴殷道,事同此爻,故取譬焉。』鬼方:古族名,殷周时活动于今陕西西北地区。

  7 【明夷】:卦名。六五:见注5。

  8 箕子之贞:『六五』的【象辞】是:『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孔疏:『息,灭也。【象】称明不可灭者,明箕子能保其贞,卒以全身为武王师也。』箕子:殷纣王诸父。纣无道,箕子谏不听,便佯狂为奴,以保全其贞。

  9 征:证验。

  10 【胤(yìn印)征】:【尚书】中的篇名(是后人伪造的)。羲和:羲氏、和氏,古代的历法官。伪【胤征】中说:『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胤:古国名。因羲和沈湎于酒,荒误农时,胤君奉命征讨羲和。

  11 【政典】之训:伪【胤征】:『【政典】曰:'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伪孔传:『【政典】:'夏后为政之典籍,若【周官】六卿之治典。」』

  12 【盘庚】:【尚书】中的篇名,有上、中、下三篇,是殷王盘庚告谕国人的文诰。诰:告,告诫。

  13 迟任之言:【盘庚上】:『迟任有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迟任:传为上古贤人。

  14 鸿谟:大的议谋。

  15 矩:法度。

  16 【大畜】:【易经】中的卦名。【象】:指解释此卦的【象辞】。

  17 识(zhì志):记住。

  18 包:通『苞』,丰富的意思。【尚书·禹贡】:『草木渐包。』孔传:『包,丛生。』

  19 屈、宋:屈原、宋玉。属:缀辑,指写作。

  20 【诗】人:【诗经】的作者,王逸【楚辞章句序】:『屈原履忠被谮,忧悲愁思,独依【诗】人之义而作【离骚】。』是为刘勰所本。

  21 贾谊:汉初文学家。【鵩(fǔ扶)鸟】:贾谊的【鵩鸟赋】,载【文选】卷十三。

  22 【鹖(hé曷)冠】:传为战国时期楚人鹖冠子的【鹖冠子】。今存【鹖冠子】十九篇多疑为后人伪托,据李善【文选·鵩鸟赋】注,【鵩鸟赋】中用【鹖冠子】的话甚多。如『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越栖会稽兮,句践霸世』等,均为【鹖冠子】中的原话。

  23 相如:指司马相如。【上林】:【上林赋】,载【文选】卷八。

  24 撮(cuō搓):取。李斯:秦代政治家,秦始皇的丞相。【书】:指李斯的【谏逐客书】,【文选】卷三十九题作【上书秦始皇】。【上林赋】中的『建翠华之旗,树灵鼍(tuó陀)之鼓』,即取【谏逐客书】中的『建翠凤之旗,树灵鱓之鼓』。

  25 万分之一会:偶然的会合。

  26 扬雄:字子云,西汉末年文学家。【百官箴】:指扬雄为多种官吏所写箴文。范文澜注:『扬雄作【十二州】、【二十五官箴】,不得云'扬雄【百官箴】」。(【百官箴】之名,起自胡广)百疑是州之误。』按:刘勰在【铭箴】篇曾说:『至扬雄稽古,始范【虞箴】,作卿尹、州牧二十五篇。及崔(崔骃父子)、胡(广)补缀,总称【百官】。』可见刘勰认为【百官箴】是崔、胡等人补充扬雄之作而成。这个说法也与史实相符。【后汉书·胡广传】说:『初,扬雄依【虞箴】作【十二州】、【二十五官箴】,其九箴亡阙,后涿郡崔骃及子瑗,又临邑侯刘騊駼增补十六篇,广复继作四篇,文甚典美,乃悉撰次首目,为之解释,名曰【百官箴】,凡四十八篇。』据此,所谓『百官』并非实数,总数四十八篇又以扬雄的最多。所以,【古文苑】卷十五,就以扬雄的【光禄勋箴】等,总名为【百官箴】。可见此处未必有误。
  27 酌:择善而取。【诗】、【书】:【诗经】、【尚书】。
  28 刘歆:字子骏,西汉文人。【遂初赋】:载【古文苑】卷五。
  29 历叙于纪传:【遂初赋序】中说,刘歆『徙五原太守,……经历故晋之域,感今思古,遂作斯赋以叹往事而寄己意』。纪传:泛指史书。本书【谐隐】篇说的『隐语之用,被于纪传』,与此同意。【遂初赋】中讲到周晋史事甚多。
  30 崔、班、张、蔡:崔骃(yīn因)、班固、张衡、蔡邕,均东汉文学家。
  31 捃摭(jùnzhí郡直):摘取,搜集。
  32 布濩(hù户):散布。【文选·东京赋】:『声教布濩,盈溢天区。』薛综注:『布濩,犹散被也。』
  【原文】2
  夫姜桂同地1,辛在本性;文章由学,能在天资。才自内发,学以外成;有学饱而才馁2,有才富而学贫。学贫者,迍邅于事义3;才馁者,劬劳于辞情4:此内外之殊分也。是以属意立文,心与笔谋,才为盟主5,学为辅佐6。主佐合德,文采必霸7;才学褊狭8,虽美少功。夫以子云之才,而自奏不学9,及观书石室10,乃成鸿采:表里相资11,古今一也。故魏武称12:『张子之文为拙13,然学问肤浅,所见不博,专拾掇崔、杜小文14;所作不可悉难15,难便不知所出16。』斯则寡闻之病也。
【译文】
姜和桂都从地上生长,它们的辛辣却是其本性决定的;写好文章要通过学识,创作的才能在于作者的天资。才能由作家内部产生,学识则是从外部积累而成;有的人学识丰富但才力不足,有的人才力较强但学识贫乏。学识贫乏的作者,在引事明义方面比较困难;才力不足的作者,在遣辞达情方面相当吃力:这就是内才外学的区分。所以,命意为文,在心和笔共同谋划之中,作者的才力起着主要作用,学识则起着辅助作用。如果才力和学识兼善并美,就必然在创作上取得突出成就;如果才力和学识都欠缺,虽有小巧也很难有大的成效。像扬雄那样有才华的作者,还上奏书说自己学识不足,到他在石渠阁阅读大量图书之后,便写成了优美的文学作品。内才外学相辅而成,古往今来的作者无不如此。所以魏武帝曹操说:『张子的文章其所以拙劣,就由于他学问肤浅,见闻不博,只知拾取崔骃、杜笃的小文章;因此,他的作品不能完全追究,追究起来便不知源头何在。』
这就是孤陋寡闻的毛病了。
【注释】
 
 1 桂:木桂,也叫牡桂,味辛。同地:【太平御览】卷五八作『因地』。【韩诗外传】卷七:『宋玉因其友见楚襄王,襄王待之无以异,乃让其友。其友曰:'夫姜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因:由,从。
  2 馁(něi内上):饥饿,这里指才弱。
  3 迍邅(zhūnzhān谆毡):困难。
  4 劬(qú渠):劳累。
  5 盟主:诸侯盟会之主,这里指作者的才性在创作中的主要作用。
  6 辅佐:辅助,指作者的学识在创作中的辅助作用。
  7 霸:诸侯之长,喻创作上的成就较高。
  8 褊(biǎn贬)狭:狭小。
  9 自奏不学:扬雄【答刘歆书】中说:『雄为郎之岁,自奏少不得学,而心好沈博绝丽之文,愿不受三岁之奉(俸),且休脱直事之繇(yáo摇),得肆心广意以自克就。有诏可,不夺奉,令尚书赐笔墨钱六万,得观书于石渠。如是后一岁,作【绣补】、【灵节】、【龙骨之铭】诗三章。成帝好之,遂得尽意。』(【古文苑】卷十)
  10 石室:即石渠阁,汉代宫中藏书之所。在今西安市西北长安故城内。
  11 表里:即上文所说内才外学。资:凭借。
  12 魏武:魏武帝曹操。下引曹操的话,原文今不存。
  13 张子:姓张的作者,所指不详。
  14 拾掇(duō多】:拾取。崔、杜:所指不详。曹操之前崔、杜二姓同时文人有东汉崔骃、杜笃。
  15 悉:全,尽。难:问难,这里指追究。
  16 不知所出:指不知本源所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