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06|回覆: 0

[儒家學說] 【顏氏家訓】卷2教子篇詩解父母嚴慈子女生孝少成禮義習如自然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10-25 17:4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顏氏家訓】卷2教子篇父母嚴慈子女生孝少成禮義習如自然
題文詩:
上智之人,不教而成,下愚之輩,雖教無益,
中庸之人,不教不知.古者聖王,有胎教法,
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
音聲滋味,以禮節之.書之玉版,藏諸金匱.
生子,師保固明,孝仁禮義,導習之矣.
凡庶也者,縱不能爾,當及嬰稚,識人顏色,
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
比及數歲,可省笞罰.父母威嚴,而有慈則,
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見世間,無教而愛,
每不能然,飲食運為,恣其所欲,宜誡翻獎,
應呵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爾.驕慢已習,
方複製之,捶撻至死,而無威也,忿怒日隆,
而增怨也,逮於成長,終為敗德.孔子:
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也.俗諺:
教婦初來,教兒嬰孩.凡人不能,教子女者,
亦非欲於,陷其罪惡,但重呵怒,傷其顏色,
不忍楚撻,慘其肌膚.當以疾病,為諭安得,
不用湯藥,針艾救哉?又宜思其,勤督訓者,
可願苛虐,於骨肉乎?誠不得已.父子之嚴,
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慈孝,
不接狎則,怠慢生焉.人之愛子,罕亦能均,
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賢俊賞愛,頑魯也者,
亦當矜憐.有偏寵者,雖欲厚之,更以禍之.
【原文】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雖教無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聖王,有『胎教』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之。書之玉版,藏諸金匱。生子提,師保固明孝仁禮義,導習之矣。凡庶縱不能爾,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比及數歲,可省笞罰。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飲食運為,恣其所欲,宜誡翻獎,應呵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爾。驕慢已習,方複製之,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於成長,終為敗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是也。俗諺曰:『教婦初來,教兒嬰孩。』誠哉斯語。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惡,但重於呵怒傷其顏色,不忍楚撻慘其肌膚耳。當以疾病為諭,安得不用湯藥針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訓者,可願苛虐於骨肉乎?誠不得已也!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焉。人之愛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賢俊者自可賞愛,頑魯者亦當矜憐。有偏寵者,雖欲以厚之,更所以禍之。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吾時俯而不答。異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業自致卿相,亦不願汝曹為之。
【譯文】
    上智的人不用教育就能成才,下愚的人即使教育再多也不起作用,只有絕大多數普通人要教育,不教就不知。古時候的聖王,有『胎教』的做法,懷孕三個月的時候,出去住到別的好房子裏,眼睛不能斜視,耳朵不能亂聽,聽音樂吃美味,都要按照禮義加以節制,還得把這些寫到玉版上,藏進金櫃裏。到胎兒出生還在幼兒時,擔任『師』和『保』的人,就要講解孝、仁、禮、義,來引導學習。普通老百姓家縱使不能如此,也應在嬰兒識人臉色、懂得喜怒時,就加以教導訓海,叫做就得做,叫不做就得不做,等到長大幾歲,就可省免鞭打懲罰。只要父母既威嚴又慈愛,子女自然敬畏謹慎而有孝行了。
    我見到世上那種對孩子不講教育而只有慈愛的,常常不以為然。要吃什麼,要幹什麼,任意放縱孩子,不加管制,該訓誡時反而誇獎,該訓斥責罵時反而歡笑,到孩子懂事時,就認為這些道理本來就是這樣。到驕傲怠慢已經成為習慣時,才開始去加以制止,那就縱使鞭打得再狠毒也樹立不起威嚴,憤怒得再厲害也只會增加怨恨,直到長大成人,最終成為品德敗壞的人。孔子說:『從小養成的就像天性,習慣了的也就成為自然。』是很有道理的。俗諺說:『教媳婦要在初來時,教兒女要在嬰孩時。』這話確實有道理。
     普通人不能教育好子女,也並非想要使子女陷入罪惡的境地,只是不願意使他因受責罵訓斥而神色沮喪,不忍心使他因挨打而肌膚痛苦。這該用生病來作比喻,難道能不用湯藥、針艾來救治就能好嗎?還該想一想那些經常認真督促訓誡子女的人,難道願意對親骨肉刻薄凌虐嗎?實在是不得已啊!
    父子之間要講嚴肅,而不可以輕忽;骨肉之間要有愛,但不可以簡慢。簡慢了就慈孝都做不好,輕忽了怠慢就會產生。
人們愛孩子,很少能做到平等對待,從古到今,這種弊病一直都很多。其實聰明俊秀的固然引人喜愛,頑皮愚笨的也應該加以憐憫。那種有偏愛的家長,即使是想對他好,卻反而會給他招禍殃。
北齊有個士大夫,曾對我說:『我有個兒子,已有十七歲,很會寫奏札,教他講鮮卑語、彈奏琵琶,差不多都學會了,憑這些來服侍三公九卿,一定會被寵愛的,這也是緊要的事情。』我當時低頭沒有回答。奇怪啊,這個人用這樣的方式來教育兒子!如果用這種辦法當梯子,做到卿相,我也不願讓你們去干的。
莫火坐 發表於 2025-4-3 17:23 | 顯示全部樓層
【顏氏家訓·教子篇】義疏

顏黃門【教子】一篇,實為齊梁之際家訓文學之圭臬。其文以"中庸之人不教不知"立論,闡發胎教、幼教之要義,誠可謂深諳教化之本。今試為義疏,以明其旨。

一、教化成人之道
顏氏首言"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雖教無益",此本【論語】"唯上知與下愚不移"之說。然其重點實在"中庸之人",蓋世間絕大多數皆屬此列。胎教之法,源出【大戴禮·保傅】,顏氏承之而詳述"目不邪視,耳不妄聽"之儀軌,實為儒家正視聽、節嗜欲思想的具體實踐。玉版金匱之喻,尤見古人重教之誠。

二、幼教實施要訣
"識人顏色、知人喜怒"八字,道破教育契機。顏氏強調把握嬰稚認知發展的關鍵期,此與今之教育心理學暗合。"使為則為,使止則止"的訓導方式,既非縱容亦非壓制,恰合"威嚴而有慈"的中道。其批評"無教而有愛"的時弊,直指"宜誡翻獎,應呵反笑"的教育倒錯,至今猶具警醒意義。

三、教育失當之弊
顏氏痛陳"捶撻至死而無威"的極端案例,揭示遲教之害。"忿怒日隆而增怨"六字,寫盡教育失控的惡性循環。引孔子"少成若天性"之語,佐以"教婦初來"俗諺,強調早期教育具有塑造人格的決定性作用。其以醫喻教,謂"湯藥針艾"雖苦卻不可廢,此喻精當,足見教育有時需施以必要之痛。

四、親子相處之道
"嚴而不狎,愛而不簡"八字箴言,道盡親子關係的微妙平衡。顏氏洞察人性之偏,指出"賢俊自可賞愛,頑魯亦當矜憐"的平等教育觀。末舉齊朝士大夫溺愛致禍的實例,正與【左傳】"愛之適所以害之"相呼應,足為偏寵者戒。

要之,此篇以"習慣成自然"為核心,構建起從胎教到幼教的完整體系。其既重禮法之教,又講求教育藝術;既倡威嚴,又存慈愛,實為傳統家教思想之精華。今日讀之,於兒童早期教育仍多啟迪。顏氏所謂"誠不得已"四字,道盡天下父母教育子女的苦心孤詣,令人慨然。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