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卷12省事篇诗解3谏正君失适机不苟蓄价待时不求自得 题文诗: 谏诤徒以,正君之失,必在得言,之地当尽, 匡赞之规,尤乃不容,苟免偷安,垂头塞耳; 至于侍君,就养有方,思不出位,干非其任, 斯则罪人.故表记云:事君远而,谏则谄也; 近而不谏,则尸利也.论语有曰:未信而谏, 以为谤己.君子事君,三揖而进,一辞而退, 慎始敬终,可贵可贱,可富可贫,可生可杀, 君子真情,真情仗义,义薄云天.君子宜当, 守道崇德,蓄价待时,爵禄不登,信由天命. 须求趋竞,不顾羞惭,比较材能,斟量功伐, 厉色扬声,东怨西怒;或有劫持,宰相瑕疵, 而获酬谢,或有喧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 以此得宫,谓为才力,何异之于,盗食致饱, 窃衣取温!世见躁竞,得官便谓:弗索何获; 乃其不知,时运之来,不求亦至.静退未遇, 见者便谓:弗为胡成;是乃不知,风云不与, 徒求无益.不求自得,求而不得,焉可胜算!
《原文》12.3
谏诤之徒,以正人君之失尔,必在得言之地,当尽匡赞之规,不容苟免偷安,垂头塞耳;至于就养有方①,思不出位②,干非其任,斯则罪人。 故《表记》云③:“事君,远而谏,则谄也;近而不谏,则尸利也④。”《论语》曰:“未信而谏,人以为谤己也。”⑤
【注释】
①就养:侍奉。 《礼记.檀弓上》:“事君有犯无隐,左右就养有方。”
②思不出位:思考问题不超出自己的职权范围。 《论语.宪问》:“君子思不出其位。”集注:“孔日:'不越其职。’”
③表记:《礼记》篇名。
④尸利:犹尸禄,尸位素餐,受禄而不尽职。
⑤“未信”二句:《论语.子张》:“君子……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译文】
处于谏诤之位的人,是要纠正人君的过失的,必须在应当说话的地方,尽其匡正辅佐之责,而不容许苟且偷安,低首装聋。 至于侍奉人君应该万事适当,考虑问题不要超出自己的职位,若去干犯不是自己权限中的事,可能就要成为朝廷罪人。 所以《表记》说:“侍奉人君,关系疏远却要去进谏,那么这种行为如同谄媚;如果关系密切而不去进谏,那就属于受禄而不尽职的人了。”《论语》说:“没有取得信任而去进谏,人们就会认为你在毁谤他。”
《原文》12.4
君子当守道崇德,蓄价待时①,爵禄不登,信由天命。 须求趋竞②,不顾羞惭,比较材能,斟量功伐③,厉色扬声,东怨西怒;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喧聒时人视听④,求见发遣;以此得宫,谓为才力,何异盗食致饱,窃衣取温哉! 世见躁竞得官者⑤,便谓“弗索何获”;不知时运之来,不求亦至也。 见静退未遇者,便谓“弗为胡成”;不知风云不与⑥,徒求无益也。 凡不求而自得,求而不得者,焉可胜算乎!
【注释】
①蓄价:蓄积声价。
②须求:干求,索求。
③功伐:功劳。
④喧聒:闹声刺耳。
⑤躁竞:浮躁而急进。
⑥风云:《易.干.文言》:“云从龙,风从虎。 圣人作而万物睹。”意谓同类相感,后因以“风云”比喻际遇。
【译文】
君子应当操守正道,崇尚德行,蓄积声望,等待时机,即使官爵俸禄不能上升,也应当听从天命的安排。 自己去索求奔走,不顾羞耻,与旁人比较才能,酌量功劳,声色俱厉,怨东怒西,或以宰相的缺点为要挟,以此获得酬谢;或喧腾叫嚷,混淆时人的视听,以求得早日被安排任用,用这种手段得到官职,说是他们的才能所为,实则与盗取食物来填饱自己的肚子,窃来衣服以求得自己的温暖有什么两样呢! 世人见到那些躁进奔走的人获取了官职,便说:“不去索求怎能获得呢?”可他们不知道时运到来时,不求也会自来的;见那些谦让思静之士没有得到赏识重用,便说:“不去争取怎能成功呢?”却不晓得际遇未到,徒然去追求也是无用的。
这世间,凡不求而得的人,求而不得的人,怎能算得过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