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79|回覆: 0

[兵家] 【孫子兵法】卷7軍爭篇詩解2避其銳氣以治待亂以佚待勞窮寇勿迫

[複製鏈接]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11-16 17:18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孫子兵法】卷7軍爭篇詩解2避其銳氣以治待亂以佚待勞窮寇勿迫
題文詩:軍政:言不相聞,故為金鼓;視不相見,
故為旌旗.金鼓旌旗,所以一人,之耳目也.
人既專一,則勇者也,不得獨進,也,
不得獨退,用眾之法.故夜戰多,金鼓也,
晝戰也,旌旗,所以變適,人之耳目.
良將用卒,同心一力,萬眾一心,眾志成城.
故三軍之,兵可奪氣,奪心.氣銳,
氣惰,氣歸.善用兵者,避其銳氣,
擊其惰歸,此治氣也.以治待亂,以靜待嘩,
此治心也.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
治力也.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陳,
此治變也.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
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
圍師必闕,窮寇勿迫,此用兵法.因情制宜,
隨機應變,變以適情,適可而止,知止不殆.
【原文】【軍政】(26)曰:『言不相聞,故為金鼓;視不相見,故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27)。人既專一,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此用眾之法也。故夜戰多金鼓,晝戰多旌旗,所以變人之耳目(28)也。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29)。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30),此治氣(31)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旗(32),勿擊堂堂之陳(33),此治變者也。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34),背丘勿逆(35),佯北勿從(36),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37),圍師必闕(38),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譯文】
【軍政】上說:『用言語指揮聽不清就用金鼓,用手勢指揮看不清就用旌旗。』金鼓旌旗這些工具是用來統一軍隊視聽的。軍隊行動統一以後,那麼勇敢的將士不得擅自冒進,怯懦的士兵也不能獨自後退,這就是指揮大軍作戰的方法。所以,夜間作戰大多用金鼓指揮,白天作戰大多用旌旗指揮,這都是根據人們視聽的實際情況來決定的。

      對於敵方的軍隊,可以挫傷其士氣;對於敵軍的將帥,也可以動搖他的決心,使其喪失鬥志。一般情況下,軍隊的士氣在戰鬥初始時最為飽滿旺盛,過一段時間就會減弱,到最後就會完全衰竭。所以,善於用兵作戰的人,總是避開敵軍初始階段的銳氣,等到敵軍士氣懈怠衰竭時再發起攻擊,這是從士氣上制伏、戰勝敵人的辦法。用嚴整的部隊對付混亂的部隊,用沉着、冷靜的部隊對付浮躁喧亂的部隊,這就是從心理上制伏、戰勝敵人的辦法。用就近進入戰場的部隊來等待長途奔襲的敵軍,用休整良好的部隊對付倉促疲勞的敵軍;飽食的部隊對付飢餓的部隊,這就是從體力上制伏、戰勝敵人的辦法。不要去迎擊旗幟整齊、部伍統一的軍隊,也不要去攻擊陣容整肅、士氣飽滿的軍隊,這是靈活變化的用兵方法。

因此,敵人占據高地時,不要仰攻;敵人背靠山丘時,不要正面進攻;敵人佯裝敗退時,不要追擊;面對敵人的精銳部隊,不要貿然攻打;面對敵人的誘兵,不要貪取;敵人撤退回國,不要阻擊攔截;包圍敵人時,要虛留缺口;敵人陷入絕境時,不要過分逼迫。這些都是用兵的基本原則。


【注釋】
(26)【軍政】:古兵書。

(27)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金鼓、旌旗的作用是統一軍人的耳目。金鼓,古代戰爭中用來指揮作戰的工具。金,銅鐸,聞鐸即止;鼓,戰鼓,聞鼓即進。

(28)變人之耳目:變,適應。指根據白天和黑夜的不同情況來變換指揮信號,以適應士卒的視聽能力。

(29)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指軍隊初戰時,士氣旺盛,銳不可當;經過一段時間以後,由於力量的損耗,士氣逐漸怠惰;到了後期,士氣衰竭,將士思歸。

(30)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即避開敵軍銳氣,等到敵軍怠惰疲憊,士氣沮喪時予以攻擊。

(31)治氣:這裡作掌握士氣講。

(32)無邀正正之旗:邀,迎擊、截擊的意思。指不要迎擊旗幟整齊、部署周密的敵人。

(33)勿擊堂堂之陳:陳,古『陣』字。指不要攻擊實力雄厚、陣容齊整的敵人。

(34)高陵勿向:陵,山陵;向,指仰攻。對占領高地的敵人,不要仰攻。

(35)背丘勿逆:背,背靠、倚靠;逆,這裡是迎擊的意思。即敵人背靠高地,不可正面攻擊。佯北勿從:佯,假裝;北,敗北,即失敗。此句指敵人假裝敗走,不要跟蹤追擊,以防遭敵伏擊。

(36)歸師勿遏:遏,阻止、攔阻。指不要去攔阻正往本國撤退的敵軍。

(37)圍師必闕:闕,通『缺』,指包圍敵軍時要留缺口。漢簡【孫子兵法】為:圍師遺闕。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