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63|回复: 1

[兵家] 《孙子兵法》卷12火攻篇诗解五火之变以数守之非义不动非危不战

[复制链接]
达性畅情 发表于 2021-11-19 10: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孙子兵法》卷12火攻篇诗解五火之变以数守之非义不动非危不战
题文诗:
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
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有因,
烟火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燥;
日者月在,箕壁翼轸.凡此四宿,风起之日.
凡火攻也,必因五火,之变而应.火发于内,
早应于外;火发而,其兵静者,待而勿攻.
极其火力,可从,不可而止.火可发外,
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
昼风久则,夜风止也.凡军必知,五火之变,
以数守之.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
其势也.水可以绝,不可以夺.战胜攻取,
不修功赏,而致惑,命曰费留.此而:
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
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
愠而致战;义,而动不合,利而止.
怒可复喜,愠可复悦;亡国,可以复存,
死者不,可以复生.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安国,全军之道.至道正义,上兵义战.
第十二卷 火攻
《原文》

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1)。行火必有因(2),烟火必素具(3)。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4)者,风起之日也。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5)。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而其兵静者,待而勿攻(6)。极其火力(7),可从(8)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9),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五火之变,以数守之(10)。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11),命曰费留(12)。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13)。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14)。主不可以怒而兴师(15),将不可以愠而致战(16);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17)。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18)。 【译文】
孙子说:火攻的作战方式共有五种,一是火烧敌军的人马,二是焚烧敌军的粮草,三是焚烧敌军辎重物资,四是焚烧敌军兵器库,五是火烧敌军的粮道和运输设施。实施火攻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火攻的器材必须事先准备就绪。放火要看准天时,选好有利的日子。天时是指气候要干燥,日子是指要在月亮行经“箕”“壁”“翼”“轸”四个星宿位置的。凡是月亮行经这四个星宿的时候,就是起风的日子。
    凡是用火攻敌,都必须根据以上五种情况所引起的情况变化灵活部署兵力策应。如果从敌营内部放火,就应该及早派兵在外策应。如果敌营内已经起火,但敌军仍然保持镇静的,就要耐心等待,不要急于进攻;等到火势旺盛后,再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决策,可以进攻就发起进攻,不可以进攻就停止。也可以从敌营外部放火,这样就不必等待内应,只要时机适合就可以放火攻击。从上风放火时,不可从下风向进攻。白天风刮久了,到夜晚就容易停止。大凡指挥军队作战,都必须懂得灵活运用上述五种火攻形式,并遵循自然规律准确把握火攻的时机。
所以说,用火来辅助军队进攻,明显容易获胜;用水来辅助军队进攻,攻势也必能加强。但水攻只能隔断敌军的阵形、联系和运输,不能像火攻那样毁灭敌军的兵马和军需物质。
如果打了胜仗,攻取了敌人的土地城邑,却不巩固胜利成果,不及时对部下进行论功行赏,是很危险的,这种情况叫作“费留”。因此,英明的国君应该慎重考虑这个问题,贤良的将帅要认真对待这个问题。于国没有好处不要行动,没有取胜的把握不能用兵,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开战。国君不能因为一时的愤怒就发动战争,将帅不能因为一时的气愤就贸然下令出战。符合国家长远利益才可以用兵,不符合国家长远利益就停止用兵。愤怒可以重新转化为喜悦,气愤也可以重新转化为高兴,但是,国家灭亡了就不能复存,人死更不能再生。因此,英明的国君要慎重对待战争,贤良的将帅应该小心警惕贸然作战,这都是安定国家保全军队的根本原则!
【注释】

(1)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火人:火,用作动词,烧;人,人马。焚烧敌军人马、营寨。火积:焚烧敌军的粮秣积聚。火辎:辎,辎重。焚烧敌人辎重。火库:库,仓库。焚烧敌军的物资仓库。火队:队(suì),通“隧”,道路的意思,这里指运输设施。焚烧敌人运输设施。

(2)行火必有因:因,条件。指在实施火攻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天气干燥,顺风,有易燃物,或有内应等。

(3)烟火必素具:烟火,指发火器材;素具,经常有准备。发火器材必须预先准备好。

(4)四宿:指二十八宿中箕、壁、翼、轸四个星宿。古代天文学者认为月亮运行到这四个星宿位置时多风。

(5)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五火,五种火攻的方法;应,策应。必须根据五种火攻所引起的情况变化,适时地运用兵力策应。

(6)火发而其兵静者,待而勿攻:火已烧起,而敌军仍能保持安静不动的,要等待,不要贸然进攻。汉简《孙子兵法》此句作:“火发其兵静而勿攻。”

(7)极其火力:让火势烧到最旺的时候。

(8)从:跟从,指发兵进攻。

(9)无待于内:无,不必;内,内应。不必等待内应。汉简《孙子兵法》作:“毋待于内。”

(10)以数守之:数,指前面所说的“发火有时,起火有日”等火攻条件。等候具备火攻的条件。

(11)不修其功者,凶:修,修治,引申为巩固;凶,祸,这里是危险的意思。不能巩固胜利成果是危险的。

(12)费留:留,通“流”,白费的意思。曹操注:“若水之留(流),不复还也。”一说指打了胜仗而不及时论功行赏,叫作“费留”。

(13)良将修之:修,有研究、处理的意思。优秀的将帅必须研究这个问题。汉简《孙子兵法》作:“良将随之。”

(14)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非利不动:于我不利则不行动。非得不用:不能取胜,就不用兵。得,指得胜、取胜;用,指用兵。非危不战:不到危急关头不轻易开战。(卓注:利,义,合于道义。)

(15)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国君不可以因一时的愤怒而兴兵打仗。汉简《孙子兵法》作:“主不可以怒兴军。”

(16)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将帅不可以凭一时的怨愤而贸然与敌军交战。

(17)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合,符合。符合国家利益就行动,不符合国家利益就停止。汉简《孙子兵法》作:“合乎利而用,不合而止。”

(18)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明智的国君要慎重,贤良的将帅要警惕,这是使国家安定军队保全的根本道理。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medest 发表于 2025-4-6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子兵法·火攻篇》精义阐微

火攻之法,乃兵家奇正相生之要术。孙子于十二篇中独辟火攻之论,非徒言战术之巧,实蕴天人相参、慎战止杀之深意。今就经义分三重阐发:

一、五火之变的天人相应体系
火人、火积、火辎、火库、火队五法,构成完整的战争能量摧毁链。此五者非机械分类,实为"因敌制变"的有机系统:火人摧其现役,火积绝其后勤,火辎断其补给,火库毁其储备,火队破其通道。然"行火有因"四字尤为关键,既指"烟火素具"的物质准备,更强调"发火有时"的天时把握。月宿箕壁翼轸之说,非神秘占验,乃古代军事气象学的实践总结,体现"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战争哲学。

二、火水佐攻的战争伦理边界
"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的对比极具深意。火攻可控可调("可从则从,不可而止"),水攻则具不可逆性("水可以绝,不可以夺")。此中差异揭示战争手段的伦理限度:火攻犹存"非危不战"的克制,水攻则易陷"费留"之祸——即耗费资源而留后患。孙子特申"不修其功者凶"的警示,直指战胜后政治善后的重要性,此乃先秦"慎战"思想的核心要义。

三、非利不动的慎战哲学
篇末"主不可怒而兴师"之论,实为全篇文眼。将"五火之变"的战术论述,最终升华为"安国全军"的战略哲学。其提出的"三非原则"(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构成严谨的战争决策逻辑链:国家利益是动武前提(非利不动),胜利把握是用兵基础(非得不用),存亡危机是开战底线(非危不战)。"怒复喜""愠复悦"的情感辩证,与"亡国不复存"的冷酷现实形成强烈对比,彰显出超越时代的理性战争观。

今人研习此篇,当识其三重境界:表层为火攻战术手册,中层为军事气象指南,深层则为战争伦理宣言。其中"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的智慧,尤为现代战略决策之圭臬。孙子终以"明君慎之,良将警之"作结,正是对"兵者凶器"本质的深刻认知,此种敬畏之心,实为中华武德之精髓。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