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29|回復: 0

儒学与中庸之道的演变与发展

[複製鏈接]
纪永臣 發表於 2021-11-22 08: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儒学与中庸之道综述
: Q' z3 ~$ `7 B. x# W, q+ M1 Y2 J2 T; j
1、现实所熟知的【中庸】与中庸之道+ B2 `/ S3 ]8 x' J) r6 f& D& N: p

8 L1 G9 V! m+ i& o. ^' i0 Z中庸之道虽然不是儒学的全部,但是儒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今天讨论的主要是中庸之道,但有些内容无法与儒学分开,故此我们将儒学与中庸之道合并进行本话题的讨论。% I% r3 U( e8 g# P1 P8 M9 @3 U8 j

( C4 M6 W5 K; B- R; h. e- e* y我们现代所理解的中庸之道,主要源于宋代朱熹理学的注解。【中庸】与中庸之道是儒家学说的精髓、繁杂而庞大,根据百度百科的公开资料,我们可以简单的归纳为:2 E$ C1 _2 P% X6 W2 `

5 \; s( G( e: y9 ^. l5 u( x【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汉民族典章制度书籍。为战国时子思作。全篇以"中庸"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自然法律。宋代把它与【大学】、【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中庸之道亦被古人称为中道或中和之道。中庸是人生的大道,是事业成功、生活与健康的根本理论,基本包含三层意义。5 i' B, `" r! a5 C4 W; R! M  i

# {! e( O; s2 R第一层意义: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 v/ d* M% k# E6 Y9 a9 t- c% O. T0 X7 @3 d: k9 I8 J( i# i' c
第二层意义: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所以月牙山人说: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 P: N; H' E! m+ B
3 ^0 _5 x% F9 ~7 C2 e+ r$ ]第三层意义: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
4 _8 E1 q; Z9 c; z7 [+ {1 @2 g- F
2、中庸之道的局限性与发展机遇( e2 F  \4 n, l

4 \! l3 A: A% a. \/ I中庸之道曾经是中国儒学文化的精髓,但经过3000年的演变已经脱离了她本来的意义,成为思想僵化与无所作为的代名词,在近代100 年里中庸之道却备受非议,其中『中庸』在为人处事方面的『明哲保身』是争论的焦点,激进者们一致认为这是彻头彻尾的苟且哲学,它教导世人恭顺服从。近代知识分子也把『中庸』也与『不求进取』联系起来,责难中庸之道是影响中国现代科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受到一些知识分子的抵制与抛弃。' i$ L0 S& C1 B/ e' O% C2 g4 ?

8 |, p0 R' S8 Q但事实变化无常,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进入一个混乱的时代,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对世界经济产生极具破坏性的影响,人们对传统的西方社会价值观产生怀疑;由西方主导的颜色革命让中东穆斯林世界进入一个持续的动荡时期;中国则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际社会地位快速提高,但由于商品经济导致的社会信任危机,这成为我们大国崛起的软肋。因此,世界社会科学界再次把目光转向入学文化,国学热已经升温,更有学者把中庸之道与建设和谐世界与和谐社会联系起来,希望中国儒学精髓成为世界文明的核心价值观。' V, x1 g; J1 ?0 r
" m3 U+ L6 Q" `6 l- _5 t+ A/ r: |
逐渐升温的『国学热』已打开了重归传统文化、重建中华文化体系的一条路,打开了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全民格局。但要让国学或中庸之道引人入胜,成为国人和世界接受,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首先要让人们能够读的懂、理解透中庸之道,其次需要对中庸之道进行重新的审视和定义,剔除和修正一些与现代文明不相适应的内容,第三要提出中庸之道的适合范围和目标人群。这样才能让中庸之道不断完善与发展,成为人类精神社会的共享文明。
5 S$ e3 s% `* t$ L. [' m
) k% O  |2 n* w0 A- Y, A二、中庸之道的历史演变过程
) G2 ~3 F4 @$ S% F0 C& }1 Y: @' f1 {2 T+ ]* P! _9 o. q  T
中庸之道源于西周的『礼』,至今经历3000多年,按大时代背景历经三起三落的历史。其中:8 |1 W" v  V( p8 w, e
4 I2 [2 Y0 `$ M+ \7 j* y! _3 ]
1、中庸之道的第一个辉煌时期
+ x* O4 k, ]" ^: i6 }
! \6 p: @0 l4 |6 K' p第一个辉煌期是西周开国至孔子时代近600年历史,为当时人类社会最灿烂的文明,标志性的事件是百家争鸣和【论语】等诸子百家论著的问世,这个时期的中庸之道得到王侯士族的追捧,成为上流社会的主流。这个辉煌期以周王朝的灭亡为终结。
$ E: K* M8 w) m8 _! L
. b/ o7 e6 g) U; @" P这个期间所说中庸之道,其核心内涵是『仁政』,守卫中庸之道的是治理国家的『君子』。
! A* T6 i3 n+ m; F" L, S; t* F9 \. I$ V# W. Z2 {
2、中庸之道的第一个衰落期
" Z  _# e. R8 |0 y+ a# r
3 n/ z' I( f0 ?3 \) k, V2 K8 I第一个衰落期始于战国时代,以秦国商鞅变法为开端,由于封建势力的崛起,战国诸强不愿意接受『礼』制束缚谋求发展,因而直接服务于分封制的『礼』制受到削弱,儒学和中庸之道也走向衰落。* h. ?* H4 F" j# v# @

. F; F7 {$ l6 k" A3 E* C这期间孟子横空出世对儒学进行改造形成『孔孟之道』,将儒学学说的主体由『仁政』扩展为『人道』,适用范围涵盖了更为庞大的庶民。为儒学和中庸之道的振兴奠定了基础。这期间最典型的事件是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个衰落期以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为终结。
) Q- j: j) \3 V* {% a
. B8 ?% m( A0 P% P# ]' o, \3、中庸之道的第二个辉煌期
, E7 {5 }, P7 a# }) e4 [. `% z1 l
- q, n9 {8 u5 {! X第二个辉煌期始于汉武帝时期的独尊儒术,至东汉末年三国止步,西汉时代是儒学发展的最辉煌的时期,很多著名的儒学专著都是此时完成的,中庸之道的核心论著【中庸】也是此时问世。这个时期与上一个辉煌期有着本质的不同,最显著是中庸之道的适用范围从王侯士族走向普通百姓。$ Z* N3 G  L* U) `& e

0 G& a* ]# j7 w( w  A& m0 ?这一时期还发生了一系列对儒学和中庸之道影响深远的事件,就是佛教、基督教等主要宗教的诞生。宗教把神秘与现实、恐惧与诱惑完美的结合,对民众更具吸引力,侵蚀了儒学和中庸之道的大部分信众。这个辉煌期的终结以曹操确立的『王侯将相不再遵守厚葬』为标志,这一制度彻底封杀了残存的西周『礼』制。, V1 ?; _( J" N, o7 p) v" {1 f

# T: _( b. Z: @这个时期的中庸之道,其核心内涵『人之道』,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教』,承担了宗教的角色。& J  `& a+ C) G+ d% R
2 \0 C- o, J! k( m
4、中庸之道的第二个衰落期2 g* e' h2 q" O- h  G' v
" S9 b  s3 X5 c# r* d% s
第二个衰落期与第一个衰落期的起因不同,主要是由于东汉末年的长期战乱,但最核心的因素是佛教的传入,佛教的宗旨满足和人们的神秘感和归属感,赢得了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普遍认可,直到『唐武宗灭佛』后对佛教的笃信才趋于常态,这个衰落期至至于北宋的建立方结束,期间长达700多年。9 v9 V. u! r+ ^  o0 D! [
: Y6 b' K6 S/ Y. Y! q
在这期间有一个重大事件就是科举制度的诞生,科举由隋文帝首创,经过唐朝300多年的演变逐渐完善,对儒学和中庸之道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第二个衰落期至宋朝的建立截止,宋太祖及整个宋朝都实施崇文抑武、文治天下的策略,儒学得以振兴。
5 ?. b8 \7 y$ }
: ^$ g6 v) g- z% [# ]( D; i5、中庸之道的第三个辉煌期: H+ _% Z  d5 D; I8 b9 B4 k

' O. W6 c) D7 j3 f" N' n8 M9 D第三个辉煌期始于宋太祖『文治天下』策略,至清朝废除科举制度至,时间跨度近900年。南宋是儒学和中庸之道发展的黄金时期,受科举制度的需要,朱熹对儒学核心内容进行大幅度的改进,『四书五经』、『三从四德』等我们现在熟知的儒学经典学说都源于朱熹之手。与前期儒学最大的区别是『治学』,其核心是为科举制度服务。7 j9 m/ E! M+ V+ I5 @$ X

; q, V) K* S& _正是朱熹这一改变让儒学躲过了后来的政治变故,由于儒学核心转向治学,以致后来元朝和明朝的帝王信奉道教,清朝帝王信奉喇嘛教都没有对儒学产生动摇。0 |. z# `; z$ L) P3 R5 R

2 o: {# g( H" `! c, j' V1 N; b) i中庸之道的第三个辉煌时期终结的标志性事件是废除科举,随之而来的是新文化运动,明确的挑起了反孔的大旗,从此儒学和中庸之道进入第三个衰落期。
+ U. \" M. ?9 Q( w9 I- k# ?" \% P( j0 J2 F* K
这个时期的中庸之道,其核心内涵是『治学』。中庸之道是众多『学子』的『行为之道』。
" q( K8 O+ z0 I# v- ?& n2 X: Y# l7 s8 L6 `# F; N' D9 j) B
6、中庸之道的第三个衰落期2 }; w3 }2 `: [( I

' I- O) u3 ^1 w# C第三个衰落期始于废除科举,但主要的原因是西方文艺复兴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的儒学和文人对外部世界的快速发展的科技革命反应过于迟缓,虽然明朝王明阳的心学提出了对儒学的改进措施,但最终无果而终,令人唏嘘不已。后来的事情我们历历在目,无需多言。
7 o8 g1 f0 i# o6 \5 ?$ B3 A
5 c) ^2 E$ h, ]目前儒学和中庸之道还处于衰落期,即使现在逐渐升温的国学热和世界上的思想混乱也无法扭转颓势,至于于丹讲【论语】更是个人的炒作,对弘扬儒学与中庸之道毫无益处。3 [4 u$ g. j& [( ]8 K

* }% ]* O7 B, ~# D: D( }因此,振兴儒学任重道远。
- d$ T9 K6 I& K& U' g( d! i1 s7 f7 W7 o/ d" S" F( N7 g
三、中庸之道的未来怎样演变
3 B2 Z2 k; h) }& i3 }8 G  R0 T
5 f* ^. I; y6 }) k7 F  K- H) @儒学和中庸之道是人类文明的精髓,经历3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从前期的治国之道(孔子的仁政之说),演变中期的治人之道(孟子的中庸之道),到后期的治学之道(朱子的理学)。儒学的精髓和对儒学的注释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反观儒学与中庸之道发展的历史,儒学的兴衰都与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的进步息息相关,儒学与中庸之道的振兴必须有人对儒学的核心内涵进行新的注释,形成新的学说,这样中庸之道才可以引领社会文明的未来。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