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39|回覆: 2

[兵家] 【吳子】卷2料敵篇詩解4觀外知內察進知止審敵虛實趨擊其危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11-22 15:2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吳子】卷2料敵篇詩解4觀外知內察進知止審敵虛實趨其危
題文詩:
武侯問曰:欲觀,敵之外部,以知其內,
敵之,以知其止,以定勝負,可得聞乎?
起對曰:敵人之來,蕩蕩無慮,旌旗煩亂,
人馬顧,一可擊十,必使無措.諸侯未會,
君臣未和,溝壘未成,禁令未施,三軍洶洶,
欲前不能,欲去不敢,以半擊倍,百戰不殆.武侯問必,可擊之道,起對曰:用兵必須,
審敵虛實,其危.敵人遠來,新至行列,
未定可擊;既食,設備可擊;奔走可擊;
勤勞可擊;未得地利,可擊也;失時不從,
可擊也;旌旗亂動;涉長道,後行未息,
可擊也;涉水半渡,可擊;險道狹路,
可擊也;陳數移動,可擊也;將離土卒,
可擊也;心怖可擊.凡若此者,選銳沖之,
分兵繼之,急擊勿疑.避實擊虛,攻其不備.

【原文】
武侯問曰:"吾欲觀敵之外以知其內,察其進以知其止,以定勝負,可得聞乎?"起對曰:"敵人之來,蕩蕩無慮,旌旗煩亂,人馬顧,一可擊十,必使無措。諸侯未會,君臣未和,溝壘未成,禁令未施,三軍洶洶,欲前不能,欲去不敢,以半擊倍,百戰不殆。"
【譯文】
武候問:"我想通過觀察敵人的外部表現來了解它的內部情況,從觀察敵人的行動來了解它的真實意圖,從而判定勝負,你可以把這個要領說給我聽聽嗎?"吳起答:"敵人來時行動散漫而無顧慮,旗幟紛亂不整,人馬東張西望,這樣以一擊十,就可使敵人驚慌失措。敵人各路軍隊尚未會師,君臣意見不和,工事未完成,禁令未實施,三軍吵吵嚷嚷,想前進不能前進,想後退不能後退,在這種情況下以半擊倍,可以百戰不敗。"

【原文】
武侯問敵必可擊之道,起對曰:"用兵必須審敵虛實而趨其危。敵人遠來新至,行列未定,可擊;既食未設備,可擊;奔走,可擊;勤勞,可擊;未得地利,可擊;失時不從,可擊;旌旗亂動,可擊;涉長道,後行未息,可擊;涉水半渡,可擊;險道狹路,可擊;陳數移動,可擊;將離土卒,可擊;心怖,可擊。凡若此者,選銳沖之,分兵繼之,急擊勿疑。"
【譯文】
武侯問敵人在什麼情況下,我軍可以打擊它呢?吳起答:"用兵必須查明敵人的虛實而衝擊它的弱點。敵人遠來新到,部署未定,可打。剛吃完飯,還未戒備,可打。慌亂奔走的,可打。疲勞的,可打。沒有占據有利地形的,可打。氣候季節對敵不利的,可打。部隊混亂的,可打。經長途行軍,其後隊尚未得到休息的,可打。涉水半渡的,可打。通過險道隘路的,可打。陣勢頻繁移動的,可打。將帥脫離部隊的,可打。軍心恐怖的,可打。凡是遇著上述情況,就應先派精銳的部隊沖向敵人,並繼續派遣兵力接應它,必須要迅速進擊,不可遲疑。"
阿彌佗佛 發表於 2025-3-28 06:58 | 顯示全部樓層
【吳子·料敵篇】第四段精義闡微

武侯所問"觀外知內,察進知止"乃兵家料敵之要旨。吳子之答,揭示了"審虛實、擊危殆"的戰術核心,其理可析爲三層:

一、察形辨勢
敵若"蕩蕩無慮,旌旗煩亂",此形神相悖之象。【孫子】云"亂而取之",吳子更言"一可擊十",蓋因其外顯散漫,內必無備。至若"三軍洶洶,欲前不能",則是氣機壅滯之態,此時"以半擊倍"正合【老子】"以奇用兵"之妙。

二、戰機九要
吳子所列"可擊"諸況,皆虛實轉化之機。"遠來新至""涉水半渡"者,形實而勢虛;"旌旗亂動""將離士卒"者,形虛而氣奪。尤重"險道狹路"之擊,暗合【司馬法】"擊其微靜,避其強靜"之理。九者歸一,皆在乘敵"陰陽未調"之際(【尉繚子】語)。

三、用兵三訣
"選銳沖之"貴專一,"分兵繼之"重節奏,"急擊勿疑"在決斷。此三法實承【六韜】"疾雷不及掩耳"之勢,更與【周易·夬卦】"剛決柔"的義理相通。吳子特申"避實擊虛",非僅戰術之巧,實爲"因敵制勝"的兵道至境。

要之,此篇之精在於:料敵非止觀象,更在察機;制勝不在眾寡,而在虛實。吳子以"百戰不殆"作結,正顯"知彼知己"之智已入化境。後世兵家"以迂爲直,以患爲利"(【孫子·軍爭】)者,皆可溯源於此。
鄭豐 發表於 2025-4-14 09:38 | 顯示全部樓層
【吳子·料敵篇】精要闡微

一、觀外知內:形神相即的軍事辯證法
【料敵篇】所載吳起與魏武侯之對答,實爲古典兵學"形神論"之精髓。吳子提出"觀敵之外以知其內",絕非簡單現象觀察,而是深諳"有諸內必形諸外"的軍事辯證法。當敵軍"旌旗煩亂,人馬顧盼"時,其內部指揮系統必然紊亂;"三軍洶洶,欲前不能"則暴露出決策層意志不統一。此與【孫子兵法·行軍篇】"眾樹動者,來也;眾草多障者,疑也"的偵察邏輯一脈相承,皆強調通過外在"氣機"把握內在"神機"。

二、十三可擊:戰機捕捉的系統思維
吳起所列十三種可擊之狀,構建了冷兵器時代戰場態勢的評估體系:
1. 時空維度:包括"遠來新至行列未定"(時間差)、"險道狹路"(空間劣)
2. 生理維度:"勤勞可擊""涉長道後行未息"(體力透支)
3. 心理維度:"心怖可擊""將離士卒"(士氣崩潰)
4. 組織維度:"陳數移動""禁令未施"(指揮失靈)

這種分類方式暗合現代軍事OODA循環理論(觀察、定向、決策、行動),尤其強調在敵軍"決策環"出現斷裂時(如"失時不從")實施致命打擊。值得注意的是,"涉水半渡可擊"與【孫子·行軍篇】"客絕水而來,勿迎之於水內,令半濟而擊之"形成跨文本呼應,揭示先秦兵家對水文戰術的共識。

三、實施要則:兵鋒如醫者的辨證施治
吳子提出"選銳沖之,分兵繼之"的戰術原則,實爲"集中優勢兵力"思想的古典表述。其"急擊勿疑"四字,恰如【黃帝內經】"刺實者須其虛,刺虛者須其實"的診療原則,要求將領像良醫把脈般精準判斷敵軍虛實:
"審敵虛實"是診斷階段(情報分析)
"趨其危"是辨證階段(目標選擇)
"選銳沖之"是施治階段(力量投放)

這種"醫兵同源"的思維模式,在【漢書·藝文志】"兵書略"與"方技略"並列的分類體系中可得印證。

結語:料敵智慧的現代啟示
吳起料敵之法超越單純戰術層面,其核心在於建立"現象-本質-決策"的認知鏈條。當代商戰、危機管理中"SWOT分析"與"情景規劃"等工具,與"十三可擊"的枚舉邏輯異曲同工。讀【料敵篇】當悟:真正的戰略家,必是能於混沌中見微知著,在動態中把握"擊"與"不擊"辯證關係的洞察者。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