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卷3治兵篇詩解2進止適度任其上令必死則生教戎善變 題文詩: 吳子曰凡,行軍之道,無犯進止,之節奏也, 無失飲食,之適時也,無絕人馬,之體力也. 三者所以,任其上令.任其上令,則治道之, 所由生也.進止不度,飲食不適,馬疲人倦, 而不解舍,此所以不,任其上令,上令既廢, 以居則亂,以戰則敗.吳子曰凡,兵戰之場, 止屍之地,必死則生,幸生則死.其善將者, 如坐漏船,之中若伏,燒屋之下,即使智者, 亦不及謀,勇者不及,令其兵怒,受敵可也. 故此而曰,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 生於狐疑.吳子又曰:人常死於,其所不能, 兵常敗於,其所不便.用兵之法,教戎為先; 一人學戰,教成十人.十入學戰,教成百人. 百人學戰,教成千人.千人學戰,教成萬人. 萬人學戰,教成三軍.以近待遠,以佚待勞, 以飽待飢.圓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 左而右之,前而後之,分而合之,結而解之. 每變皆習,乃授其兵.是為將事.隨機應變. 【原文】 吳子曰:"凡行軍之道,無犯進止之節,無失飲食之適,無絕人馬之力。此三者,所以任其上令。任其上令,則治之所由生也。若進止不度,飲食不適,馬疲人倦而不解舍,所以不任其上令,上令既廢,以居則亂,以戰則敗。"
【譯文】 吳子說:"一般用兵作戰的原則,不要打亂前進和停止的節奏,不要耽誤適時供給飲食;不要耗盡人馬的體力。這三項是為了使軍隊保持充分的體力,能勝任上級付予的使命。使軍隊能勝任其上級付予的使命,就是治軍的基礎。如果前進和停止沒有節奏;飲食不能適時供給,人馬疲憊不得休息,軍隊就不能勝任其上級所付予的使命,上級的命令就不能實施,駐守必然混亂,作戰必定失敗。"
【原文】 吳子曰:"凡兵戰之場,止屍之地,必死則生,幸生則死。其善將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燒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謀,勇者不及怒,受敵可也。故曰,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生於狐疑。"
【譯文】 吳子說:"凡兩軍交戰的場所,都是流血犧牲的地方。抱必死決心就會闖出生路,僥倖偷生就會遭到滅亡。所以,善於指揮作戰的將領,要使部隊就象坐在漏船上,伏在燒屋之下那樣,急迫地採取行動。因為在這種緊急情況下,即使機智的人,也來不及去周密謀劃,勇敢的人也來不及去振奮軍威,只能當機立斷,奮力拼搏,才可保全自己,打敗敵人。因此說,用兵的害處,猶豫最大,全軍失利,多半產生於遲疑。"
【原文】 吳子曰:"夫人常死其所不能,敗其所不便。故用兵之法,教戎為先;一人學戰,教成十人。十入學戰,教成百人。百人學戰,教成千人。千人學戰,教成萬人。萬人學戰,教成三軍。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圓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後之,分而合之,結而解之。每變皆習,乃授其兵。是為將事。"
【譯文】 吳子說:"士卒在戰鬥中往往死於沒有技能,敗於不熟悉戰法。所以用兵的方法。首先是訓練。一人學會戰鬥本領了,可以教會十人。十人學會,可以教會百人。百人學會,可以教會千人。千人學會,可以教會萬人。萬人學會,可以教會全軍。在戰法上,以近待遠,以逸待勞,以飽待飢。在陣法上,圓陣變方陣,坐陣變立陣,前進變停止,向左變向右,向前變向後,分散變集結,集始變分散。各種變化都熟悉了,才授以兵器。這些都是將領應該他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