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20|回覆: 0

[道學研究] 【莊子】內篇卷6大宗師詩解1真人真知非天非人非死非生與物有宜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12-7 18: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莊子】內篇卷6大宗師詩解1真人真知非天非人非死非生與物有宜
題文詩:
至知能,天之所爲,人之所爲.知天所爲,
天而生也;知人所爲,以其,所知以養,
所不知,終其天年,中道:是知之盛.
雖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後當,其所待者,
特未定也.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
所謂人之,非天?有真人而,後有真知.
何謂真人?古之真人,不逆,雄成,
事.若然者當,而不自得,過而弗悔.
若然,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熱.
是智之,登假,其能若此.古之真人,
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
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
嗌言若哇.欲深者,其天機淺.真人真情,
情通天人,順其自然.古之真人,不知,
不知惡死;其出不,其入不距;翛然而往,
翛然而來,如是而已.不忘所始,不求所終;
受而喜之,忘而復之,是之謂不,以心捐道,
以人助天.是謂真人.然者,其心,
,其顙也頯;悽然似秋,煖然似春,
通四時,與物有宜,莫知其極.
【原文】

  知天之所爲,知人之所爲者,至矣。知天之所爲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爲者,以其知之所知以養其知之所不知,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雖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後當①,其所待者特未定也②。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所謂人之非天乎?  且有真人而後有真知。何謂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③,不雄成④,不謨士⑤。若然者,過而弗悔,當而不自得也⑥。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⑦,入火不熱。是知之能登假於道者也若此⑧。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⑨,眾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⑩。其耆欲深者(11),其天機淺(12)。
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13),其入不距(14);翛然而往(15),翛然而來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受而喜之,忘而復之,是之謂不以心捐道(16),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若然者,其心志(17),其容寂,其顙(18);悽然似秋,煖然似春(19),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20)。
    【譯文】
知道自然的作爲,並且了解人的作爲,這就達到了認識的極點。知道自然的作爲,是懂得事物出於自然;了解人的作爲,是用他智慧所通曉的知識哺育、薰陶他智慧所未能通曉的知識,直至自然死亡而不中途夭折,這恐怕就是認識的最高境界了。雖然這樣,還是存在憂患。人們的知識一定要有所依憑方才能認定是否恰當,而認識的對象卻是不穩定的。怎麼知道我所說的本於自然的東西不是出於人爲呢,怎麼知道我所說的人爲的東西又不是出於自然呢?
    況且有了『真人』方才有真知。什麼叫做『真人』呢?古時候的『真人』,不倚眾凌寡,不自恃成功雄踞他人,也不圖謀瑣事。像這樣的人,錯過了時機不後悔,趕上了機遇不得意。象這樣的人,登上高處不顫慄,下到水裡不會沾濕,進入火中不覺灼熱。這隻有智慧能通達大道境界的人方才能像這樣。古時候的『真人』,他睡覺時不做夢,他醒來時不憂愁,他吃東西時不求甘美,他呼吸時氣息深沉。『真人』呼吸憑藉的是著地的腳根,而一般人呼吸則靠的只是喉嚨。被人屈服時,言語在喉前吞吐就像哇哇地曼語。那些嗜好和欲望太深的人,他們天生的智慧也就很淺。
 古時候的『真人』,不懂得喜悅生存,也不懂得厭惡死亡;出生不欣喜,入死不推辭;無拘無束地就走了,自由自在地又來了罷了。不忘記自己從哪兒來,也不尋求自己往哪兒去,承受什麼際遇都歡歡喜喜,忘掉死生像是回到了自己的本然,這就叫做不用心智去損害大道,也不用人爲的因素去幫助自然。這就叫『真人』。像這樣的人,他的內心忘掉了周圍的一切,他的容顏淡漠安閒,他的面額質樸端嚴;冷肅得像秋天,溫暖得像春天,高興或憤怒跟四時更替一樣自然無飾,和外界事物合宜相稱而沒有誰能探測到他精神世界的真諦。
莊子內篇憨山釋德清註:
大宗師
莊子著書,自謂言有宗、事有君,蓋言有所主,非漫談也。其篇分內外者,以其所學,乃內聖外王之道。謂得此大道於心,則內爲聖人;迫不得已而應世,則外爲帝爲王。乃有體有用之學,非空言也。且內七篇,乃相因之次第。其逍遙遊,乃明全體之聖人,所謂大而化之之謂聖,乃一書之宗本,立言之主意也。次齊物論,蓋言舉世古今之人,未明大道之原,各以己見爲是,故互相是非。首以儒墨相排,皆未悟大道,特以所師一偏之曲學,以爲必是,固執而不化,皆迷其真宰,而妄執我見爲是。故古今舉世,未有大覺之人,卒莫能正之。此悲世之迷而不解,皆執我見之過也。次養生主,謂世人迷卻真宰,妄執血肉之軀爲我;人人只知爲一己之謀,所求功名利祿,以養其形,戕賊其真宰而不悟。此舉世古今之迷,皆不知所養耳。若能養其生之主,則超然脫其物慾之害,乃可不虛生矣。果能知養生之生,則天真可復,道體可全,此得聖人之體也。次人間世,乃涉世之學問。謂世事不可以有心要爲,不是輕易可涉;若有心要名干譽、恃才妄作,未有不傷生戕性者。若顏子、葉公,皆不安命、不自知而強行者也。必若聖人,忘己虛心以游世,迫不得已而應,乃免患耳。其涉世之難,委曲畢見。能涉世無患,乃聖人之大用也。次德充符,以明聖人忘形釋智、體用兩全,無心於世而與道游,乃德充之符也。其大宗師,總上六義,道全德備,渾然大化,忘己、忘功、忘名。其所以稱至人、神人、聖人者,必若此,乃可爲萬世之所宗而師之者,故稱之曰大宗師。是爲全體之大聖,意謂內聖之學,必至此爲極,則所謂得其體也;若迫不得已而應世,則可爲聖帝明王矣。故次以應帝王,以終內篇之意。至若外篇,皆蔓衍發揮內篇之意耳。
知天之所爲,知人之所爲者,至矣(知天知人之知,乃指真知,謂妙悟也。天,乃天然大道,即萬物之所宗旨。所爲,謂天地萬物,乃大道全體之變,故曰天之所爲。蓋天然無爲,而曲成萬物,非有心也。人之所爲,謂人稟大道,乃萬物之一數,特最靈者。以賦大道之全體,而爲人之性,以主其形,即所謂真宰者。故人之見聞知覺,皆真宰以主之;日用頭頭,無非大道之妙用,是知人即天也。苟知天人合德,乃知之至也)!知天之所爲者,天而生也(知大道在人,稟而有生者也);知人之所爲者,以其知之所知,以養其知之所不知,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所知者,在人日用見聞覺知之知也。所不知,謂妙性本有,人迷不覺,故日用而不知。由其不知,雖有,故但知貪慾以養形,而不知釋智遺形以養性。故舉世昏迷於物慾,戕生傷性,不能盡性全生,以終其天年者。苟能於日用之間,去貪離欲,即境明心,迴光返照,以復其性,是以其知之所知,養其知之所不知。如此妙悟,乃知之盛也)。雖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後當,其所待者特未定也(雖然有患者,意謂我說以所知,養所不知,此還有病在。何也?以世人一向妄知,皆恃其妄知,強不知以爲知,未悟以爲悟,妄爲肆志,則返傷其性。必待真悟真知,然後爲恰當。第恐所待而悟者,未必真悟,則恃爲已悟,則未可定也。必若真真悟透,天人合德,本來無二,乃可爲真知)。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所謂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後有真知(意謂我說以人養天,不是離人日用之外別有妙道。蓋天即人也,人即大也。直在悟得本來無二,原無欠缺。真知天人一體,方稱爲真人矣)。
此一節,乃一篇立言之主意,以一知字爲眼目。古人所云:知之一字,眾妙之門;知之一字,眾禍之門。蓋妙悟後,方是真知;有真知者,乃稱真人,即可宗而師之也。然知天知人,即眾妙之門也。雖然有患,即知之一字,眾禍之門也。謂強不知以爲知,恃強知而妄作,則返以知爲害矣。此舉世聰明之通病也。
何謂真人(此下喚起真人,以示真人之所養者深迥,與常人不同也)?古之真人,不逆寡(寡,謂薄德無智之愚人。不逆者,不拒也),不雄成(雄,自恃也。成,謂己爲全德也。不恃己德以激世也),不謩士(謩,即謀士。即事謂無心於事,虛己以游,全不以事干懷也)。若然者(真人如此處世),過而弗悔,當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熱,是知能登假於道也(言真人無心以游世,此全無得失利害之心。以情不附物,故水火不能傷。此則遺物全性,是知則能登遐於道也)。若此(真人即世忘世之如此),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夢發於妄想,以真人情不附物,則妄想不生,故寢無夢),其覺無憂(真人虛懷游世,了無得失之心,故覺無憂),其食不甘(以道自娛,故不甘於味),其息深深(深者,綿綿之意。息粗而淺,則心浮動。真人心泰定而不爲物動,故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此釋上深深之意。踵者,腳跟也。以喻息之所自發處,深不可測,故心定而不亂),眾人之息以喉(眾人之息在喉,則粗淺之至,故浮而妄動,所以日用心馳於物,而不知道)。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心浮則言躁,言不由中,則易屈服。嗌者,咽喉也。哇,吐也。以淺粗之言,自咽而吐,無根之言也)。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言世人粗淺如此者,乃嗜欲之深,汩昏真性,全不知有天然妙性。皆墮妄知,無真知也)。
此一節,言真人妙悟自性,是爲真知者,故所養迥,與世不同。而以眾人觀之,則自別矣。前雲有患,正恐未悟,而恃妄知爲得者,害之甚也。故此雙明之。
古之真人,不知悅生,不知惡死(前略言真人處世,忘利害。此則言,真人不但忘利害,而且超死生。以與大道冥一,悟其生本不生,故生而不悅;悟其死本不死,故不惡其死)。其出不訢,其入不距(出入,即生死二字,老子云『出生入死』。由不悅生,故不貪生。訢,猶貪也。不惡死,故不距。距,謂爪而不肯入也)。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倏然,乃鶴沖舉刷羽之聲也。言真人無心游世,倏然沖舉,出入死生,如游太虛,了無罣礙。故云如此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以悟其生本不生,故不忘其所始;以生與道游,不見有世可出,混萬物爲一,故不求所終)。受而喜之,忘而復之(眾人以生爲累,故患而不喜。真人載道而生,故受形而喜。雖處人世,心不違道,相忘於世,故念念而復)。是之謂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心與道游,故不捐道。捐,棄也。人即是天,不假造作修爲,故不以人助天。如此乃謂之真人)。
此一節,言真人游世,不但忘利害,而且忘死生。故雖身寄人間,心超物表。意非真知妙悟,未易至此,欲人知其所養也。
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顙頯(若然者,言真人如此游世,其容貌與眾不同。其心志,筆乘作忘,言無心於世也。其容寂,言容貌寂然,乃內湛而外定也。其顙頯,寬裕也,謂其貌廣大寬容,不拘拘之狀也。此老子云『孔德之容、唯道是從』也)。悽然似秋(言其面嚴冷,若秋氣之肅也),暖然似春(言近之,則其中溫然、暖然,令人可親可愛也),喜怒通乎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言無心於喜怒,但隨物所感,或喜或怒,了無一定於中。故曰通乎四時、與物有宜,而人不知無喜怒也。故曰莫知其極)。
【注釋】

  ①有所待:有所依憑。莊子認爲人們的認識和了解都離不開認識、了解的對象。當:恰當、正確。

  ②特:但,不過。

  ③逆:針對,對付。

  ④雄成:雄據自己的成績,即憑藉自己取得的成績而傲視他人、凌駕他人。

  ⑤謨:圖謀、算計。土:通作『事』。一說『士』當就字面講,『謨士』則講作採用不正當手段謀取士人的信賴。

  ⑥當:恰巧、正好。自得:自以爲得意。

  ⑦濡(rú):沾濕。

  ⑧假:通作『格』,至、達到的意思。

  ⑨踵:腳根。『息以踵』言氣息深沉,發自根本。

  ⑩嗌(ài):咽喉閉塞。『嗌言』是說言語吞吐像堵在喉頭似的。哇(wā):象聲詞,形容聲音靡曼。

  (11)耆:嗜好;這個意思後代寫作『嗜』。

  (12)天機:天生的神智。

  (13)『出』這裡指出生於世,與下句『入』指死亡相對爲文。以下的『往』和『來』也是指人的死和生。:『欣』字的異體,高興的意思。

  (14)距:通作『拒』,拒絕、迴避的意思。

  (15)翛(xiāo)然:無拘束,自由自在的樣子。

  (16)揖:當爲『損』字之訛,損害的意思。

  (17)志:疑爲『忘』字之誤;『心忘』意思是心裡空靈,忘掉自己的周圍。

  (18)顙(sāng):額。

  (19)煖(xuān):同『煊』,溫暖的意思。

  (20)宜:合適、相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