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內篇卷6大宗師詩解8非夢非覺真情不死非物非我天人合一
題文詩:
顏回問曰:孟孫才者,其母死也,哭泣無涕,
心中不戚,居喪不哀.無是三者,以善處喪,
名蓋魯國.無其實而,得其名乎?回壹怪之.
仲尼答曰:孟孫氏處,喪盡之矣,進於知矣.
世人唯簡,而不得之,夫孟孫氏,已有所簡,
不知所生,不知所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後;
若化為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且方將化,
惡知不化?方將不化,惡知已化?吾特與汝,
其夢中未,始覺者邪?彼有駭形,而無損心,
且有旦宅,而無情死.孟氏特覺,人哭亦哭,
是乃自其,所以為此.且也相與,吾之耳矣,
庸詎知吾,所謂吾乎?汝夢為鳥,而厲乎天,
且夢為魚,而沒於淵.今之言者,其覺者乎,
其夢者乎?造適稱意,不及笑也,獻笑詼諧,
不及排也,安排去化,乃入於寥,天人合一,
形有生死,真情永恆.真情所致,非夢非覺,
非死非生,非物非我,情通萬物,萬物有情.
【原文】
顏回問仲尼曰:『孟孫才①,其母死,哭泣無涕②,中心不戚③,居喪不哀。無是三者④,以善處喪蓋魯國⑤。固有無其實而得其名者乎⑥?回壹怪之⑦。』
仲尼曰:『夫孟孫氏盡之矣,進於知矣⑧。唯簡之而不得,夫已有所簡矣⑨。孟孫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⑩,不知就後;若化為物(11),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且方將化,惡知不化哉?方將不化,惡知已化哉?吾特與汝,其夢未始覺者邪!且彼有駭形而無損心(12),有旦宅而無情死(13)。孟孫氏特覺,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14)。且也相與吾之耳矣,庸詎知吾所謂吾之乎?且汝夢為鳥而厲乎天(15),夢為魚而沒於淵。不識今之言者,其覺者乎,其夢者乎?造適不及笑(16),獻笑不及排(17),安排而去化(18),乃入於寥天一(19)。』
【譯文】
顏回請教孔子說:『孟孫才這個人,他的母親死了,哭泣時沒有一滴眼淚,心中不覺悲傷,居喪時也不哀痛。這三個方面沒有任何悲哀的表現,可是卻因善於處理喪事而名揚魯國。難道真會有無其實而有其名的情況嗎?顏回實在覺得奇怪。』
孔子說:『孟孫才處理喪事的作法確實是盡善盡美了,大大超過了懂得喪葬禮儀的人。人們總希望從簡治喪卻不能辦到,而孟孫才已經做到從簡辦理喪事了。孟孫才不過問人因為什麼而生,也不去探尋人因為什麼而死;不知道趨赴生,也不知道靠攏死;他順應自然的變化而成為他應該變成的物類,以期待那些自己所不知曉的變化!況且即將出現變化,怎麼知道不變化呢?即將不再發生變化,又怎麼知道已經有了變化呢!只有我和你呀,才是做夢似的沒有一點兒覺醒的人呢!
那些死去了的人驚擾了自身形骸卻無損於他們的精神,猶如精神的寓所朝夕改變卻並不是精神的真正死亡。唯獨孟孫才覺醒,人們哭他也跟着哭,這就是他如此居喪的原因。況且人們交往總藉助形骸而稱述自我,又怎麼知道我所稱述的軀體一定就是我呢?而且你夢中變成鳥便振翅直飛藍天,你夢中變成魚便搖尾潛入深淵。不知道今天我們說話的人,算是醒悟的人呢,還是做夢的人呢?心境快適卻來不及笑出聲音,表露快意發出笑聲卻來不及排解和消泄,安於自然的推移而且忘卻死亡的變化,於是就進入到寂寥虛空的自然而渾然成為一體。』
下明方外之道,方內亦有能行者,第俗人不識耳。故借顏子發明,孔子以開其迷意。若顏子之好學,誠可以深造而自得也。
【莊子內篇】憨山釋德清註:
顏回問仲尼曰:『孟孫才,其母死,哭泣無涕(無心於哭),中心不戚(全無哀意),居喪不哀。無是三者,以善喪蓋魯國(以善居喪之名,以蓋魯國),固有無其實而得其名者乎(名不副實)?回壹怪之(壹,謂一,常怪之)。』仲尼曰:『夫孟孫氏盡之(言能極盡喪禮也),進於知矣(言世人但知世俗之禮,而不知天。今孟孫氏乃盡於知天,故人之返本,乃禮之實也),唯簡之而不得,夫已有所簡矣(言孟孫知其本無生死,又何假以哀為禮哉。但世人常情,必以哀為禮,故欲簡之;而不得,故人哭亦哭,乃不得已而從俗之情耳。今哀而不戚,則已有所簡矣)。孟孫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言孟孫子悟不生不死之道)。不知就先,不知就後(言以了悟不生不死,故雖生而如不有生,故云不就先;雖死而知本不死,故不就後,坦然大化之中)。若化為物(言孟孫自視其形,在大化之中,若忽焉化為一物耳),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言不知其所以生,故今雖處形骸,但待其所不知之大化,聽其盡之而已,豈有情識哉)。且方將化,惡知不化哉(言方將化,惡知有不化者有焉)?方將不化,惡知已化哉(言世人但知固守其形,將謂不化。彼惡知造化密移,而念念已化哉)?吾特與汝,其夢未始覺者邪(言化而不化,乃死生一貫,唯大覺方知。且吾與汝,皆在夢中而未覺者也)!且彼有駭形而無損心(到此方言,孟孫之母雖死,而不死者存,但形死耳。故曰有駭形,如豚子之視死母而走也。若其天真之性,湛然不遷,所謂死而不亡,故曰無損心),有旦宅而無情死(言其生如旦,其形如宅。謂假形雖化,而真宰長存。故曰有旦宅,而無情死。情,實也)。孟孫氏特覺(死而不死之理,孟孫特悟於此),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孟孫已知其母不死,但以世情不得不哭,故其所以乃如此哭而不哀切也)。且也相與吾之耳矣(言既知死而不死,則視已死之孟母,即未死之孟孫。故相較之,乃吾之耳相與,謂一體而視也),庸詎知吾所謂吾之乎(言死生一條之理,若吾之之言此,豈常人所能知之乎?下以夢喻吾之之意)?且汝夢為鳥而厲乎天(厲,猶戾也),夢為魚而沒於淵(言吾之之意,女未及信。我且問女:且女夢為鳥,則飛戾於天,夢為魚,則沒於淵。然夢中之魚鳥,即不夢之顏回。是乃吾之之意也)。不識今之言者,其覺者乎?其夢者乎(言女方今對我言者,乃不夢之顏回耶,乃夢中之魚鳥耶?若言是顏回,則女已化為魚鳥矣;若言是魚鳥,不妨現是不化之顏回。女試自看死生一條之理,固如是乎?此數語極奇,最難理會)?造適不及笑(適者,稱意之極,則笑亦不及),獻笑不及排(如人詼諧獻笑,至發笑處,則女排不及。言死生一貫之理,必須頓悟,乃自知之,非言可及也),安排而化去,乃入於寥天一(寥天一,乃大道寥廓冥一之天。此由初心造道功夫,故如安排;及夫純一,到大化之境,自然頓悟,不假作為,而自證入也)。』
此一節,言方外之學,方內亦有能之者,第在世俗之中,常情所不識,必有真人,乃能知之。故借重顏子與聖人開覺之。此段最是惺悟世人真切處。
【注釋】
①孟孫才:人名,複姓孟孫。
②涕:淚水。
③中心:心中。戚:悲痛。
④三者:指上述『哭泣不涕』、『中心不戚』、『居喪不哀』的三種表現。
⑤蓋:覆。
⑥固:竟,難道。
⑦壹:實在,確實。
⑧進:勝,超過。
⑨夫:這裏代指孟孫才。
⑩就:趨近,追求。先:這裏實指『生』,與下句『後』字實指『死』相應。
(11)若:順。『若化』即順應自然變化。
(12)駭形:指人死之後形體必有驚人的改變。心:精神,『損心』指情緒悲哀損傷心神。
(13)旦:日新,朝夕改變的意思。宅:這裏喻指精神的寓所,即人的軀體。情死:真實的死亡。
(14) 乃:通作『爾』,如此的意思。
(15)厲:通作『戾』,至、往的意思,這裏實指鳥的飛翔。
(16)造:達到。適:快意。
(17)獻:發。一說『獻』通作『戲』,『獻笑』亦即戲笑。排:排解,消泄。
(18)安排:安於自然的推移。去化:忘卻死亡的變化。
(19)寥:寂寥,虛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