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33|回覆: 0

[道學研究] 【莊子】外篇卷3胠篋詩解1聖者所爲爲大盜守智者所爲爲大盜積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12-15 11: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莊子】外篇卷3胠篋詩解1聖者所爲爲大盜守智者所爲爲大盜積

題文詩:
將爲守備,胠篋探囊,發匱之盜,必攝緘縢,

固其扃鐍;此世俗之,所謂知也.然巨盜至,

負匱揭篋,擔囊而趨;唯恐緘縢,扃鐍不固.

故嘗試論,所謂聖者,豈有不爲,大盜守乎?

何知其然?昔者齊國,鄰邑相望,雞狗之音,

相互聽聞,罔罟所布,耒耨所刺,方二千里.

闔四境內,所立宗廟,社稷治邑,屋州閭鄉,

其曷嘗不,法聖人哉?然田成子,一旦殺君,

而盜其國,所盜者豈,獨其國邪?與聖知法,

並而盜之.故田成子,有盜賊名,而能身處,

堯舜之安,小國不敢,非之大國,不敢誅之,

十二世有,齊國則是.不亦乃竊,齊國並與,

其聖知法,而以守其,盜賊身乎?故嘗試論,

之世俗之,所謂智者,豈有不爲,大盜積乎?

何知其然?昔龍逢斬,比干剖心,萇弘也胣,

子胥也糜.四子賢而,身不免戮.故跖之徒,

問於跖曰:盜有道乎?跖曰何適,無有道邪?

妄意室中,之藏也聖;入先也勇;出後也義;

知可否智;分均也仁.五者不備,成大盜者,

天下未有.由是觀之,善人不得,聖道不立,

盜跖不得,聖道不行;天下也者,善人少而,

不善人多,則聖人利,天下也少,害天下多.

唇竭齒寒,魯酒薄而,邯鄲被圍,聖人生而,

大盜以起.掊擊聖人,縱舍盜賊,天下始治.

【原文】
  將爲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而爲守備①,則必攝緘縢、固扃鐍②;此世俗之所謂知也。然而巨盜至,則負匱、揭篋、擔囊而趨③;唯恐緘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則鄉之所謂知者④,不乃爲大盜積者也?故嘗試論之,世俗之所謂知者,有不爲大盜積者乎?所謂聖者,有不爲大盜守者乎?

  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齊國,鄰邑相望,雞狗之音相聞,罔罟之所布⑤,耒耨之所刺⑥,方二千餘里。闔四竟之內⑦,所以立宗廟社稷⑧,治邑屋州閭鄉曲者⑨,曷嘗不法聖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殺齊君而盜其國⑩,所盜者豈獨其國邪?並與其聖知之法而盜之。故田成子有乎盜賊之名,而身處堯舜之安,小國不敢非(11),大國不敢誅(12),十二世有齊國(13)。則是不乃竊齊國並與其聖知之法,以守其盜賊之身乎?嘗試論之,世俗之所謂至知者,有不爲大盜積者乎?

  所謂至聖者,有不爲大盜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龍逢斬(14),比干剖(15),萇弘胣(16),子胥靡(17)。故四子之賢而身不免乎戮。故跖之徒問於跖曰:『盜亦有道乎(18)?』跖曰:『何適而無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19),聖也;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觀之,善人不得聖人之道不立,跖不得聖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則聖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曰:唇竭而齒寒(20),魯酒薄而邯鄲圍(21),聖人生而大盜起。掊擊聖人(22),縱舍盜賊(23),而天下始治矣!
【譯文】

爲了對付撬箱子、掏口袋、開柜子的小偷而做防範準備,必定要收緊繩結、加固插閂和鎖鑰,這就是一般人所說的聰明作法。可是一旦大強盜來了,就背著柜子、扛著箱子、挑著口袋快步跑了,唯恐繩結、插閂與鎖鑰不夠牢固哩。既然是這樣,那麼先前所謂的聰明作法,不就是給大盜作好了積聚和儲備嗎?所以我曾試圖討論這種情況,世俗所謂的聰明人,有不替大盜積聚財物的嗎?所謂的聖人,有不替大盜守衛財物的嗎?
     

怎麼知道是這樣的呢?當年的齊國,鄰近的村邑遙遙相望,雞狗之聲相互聽聞,魚網所撒布的水面,犁鋤所耕作的土地,方圓兩千多里。整個國境之內,所有用來設立宗廟、社稷的地方,所有用來建置邑、屋、州、閭、鄉、里各級行政機構的地方,何嘗不是在效法古代聖人的作法!然而田成子一下子殺了齊國的國君也就竊據了整個齊國。他所盜竊奪取的難道又僅僅只是那樣一個齊國嗎?連同那裡各種聖明的法規與制度也一塊兒劫奪去了。而田成子雖然有盜賊的名聲,卻仍處於堯舜那樣安穩的地位,小的國家不敢非議他,大的國家不敢討伐他,世世代代竊據齊國。那麼,這不就是盜竊了齊國並連同那裡聖明的法規和制度,從而用來守衛他盜賊之身嗎?所以我曾試圖討論這種情況,世俗的所謂聰明人,有不替大盜積聚財物的嗎?所謂的聖人,有不替大盜防守財物的嗎?

怎麼知道是這樣的呢?從前龍逢被斬首,比干被剖胸,萇弘被掏肚,子胥被拋屍江中任其腐爛。即使象上面四個人那樣的賢能之士,仍不能免於遭到殺戮。因而盜跖的門徒向盜跖問道:『做強盜也有規矩和準繩嗎?』盜跖回答說:『到什麼地方會沒有規矩和準繩呢?憑空推測屋裡儲藏著什麼財物,這就是聖明;率先進到屋裡,這就是勇敢;最後退出屋子,這就是義氣;能知道可否採取行動,這就是智慧;事後分配公平,這就是仁愛。以上五樣不能具備,卻能成爲大盜的人,天下是沒有的。』從這一點來看,善人不能通曉聖人之道便不能立業,盜跖不能通曉聖人之道便不能行竊;天下的善人少,而不善的人多,那麼聖人給天下帶來好處也就少,而給天下帶來禍患也就多。所以說:嘴唇向外翻開牙齒就會外露受寒,魯侯奉獻的酒味道淡薄致使趙國都城邯鄲遭到圍困,聖人出現了因而大盜也就興起了。抨擊聖人,釋放盜賊,天下方才能太平無事。

  【注釋】

  ①胠(qū):從旁打開。篋(qiè):箱子一類盛物器具。探:掏。囊:口袋。發:打開。匱(guì):柜子,後代寫作『櫃』,今簡化爲『櫃』。句中兩個『爲』字前一讀去聲,講作『爲了』;後一讀平聲,是『做』的意思。

  ②攝:打結,收緊。緘(jiān)、縢(téng):均爲繩索。扃(jiōng):插閂。鐍(jué):瑣鑰。

  ③揭:舉,扛著。

  ④鄉(嫏):通作『向』,先前的意思。

  ⑤罔:網。後代繁化寫作『網』,今又簡化爲『網』。罟(gǔ):各種網的總稱。

  ⑥耒(lěi):犂。耨(nòu):鋤。刺:插入。

  ⑦闔(hé):全。竟:境,這個意義後代寫作『境』。

  ⑧宗廟:國君祭祀祖先的地方。社稷:本指土神和穀神,這裡指祭祀土神和穀神的地方。

  ⑨邑、屋、州、閭、鄉曲:古代不同行政區劃的名稱。舊註:『六尺爲步、步百爲畝、畝百爲夫,夫三爲屋,屋三爲井,井四爲邑』;『五家爲比,五比爲閭,五閭爲族,五族爲黨,五黨爲州,五州爲鄉』。『曲』則指『鄉』之一隅。

  ⑩田成子:即田常,本爲陳國人,故又稱陳恆,其先祖田完從陳國來到齊國,成了齊國的大夫,改爲田氏。田常於魯哀公十四年殺了齊簡公,齊國大權落入田氏之手,後來田常的曾孫又廢齊自立,仍稱『齊』。

  (11)非:非議。

  (12)誅:討伐。

  (13)『十二世有齊國』疑是『世世有齊國』之誤,指田成子之後世世統治齊國。田成子殺簡公至齊宣王共六世,如果上推田完入齊到田常時方才爲十二世,而田成子以前說田氏『有齊國』則不可通。

  (14)龍逢:夏桀時的賢人,爲夏桀殺害。

  (15)比干:殷紂王的庶出叔叔,力諫紂王,被紂王剖心。

  (16)萇弘:周靈王時的賢臣。胣(chǐ):剖開肚腹掏出腸子。

  (17)子胥:即伍員,吳王夫差時被殺害。靡:同『糜,腐爛。子胥死後被拋屍江中而腐爛。

  (18)道:這裡指規矩、準繩。

  (19)妄意:憑空推測。

  (20)竭:揭,舉;『唇竭』指嘴唇向外翻開。

  (21)這一句歷來有兩種說法,一是指楚宣王大會諸侯,而魯恭王到得晚,所獻之酒味道淡薄,楚王怒。魯王自恃是周公的後代,不告而別。楚王於是帶兵攻打魯國。魏國一直想攻打趙國,擔心楚國發兵救趙,楚國和魯國交兵,魏國於是趁機兵圍趙國都城邯鄲。一是指楚王大會諸侯,趙與魯均獻酒,魯酒味薄而趙酒味濃。楚王之酒吏向趙國索酒而趙不給,酒吏懷恨易換趙、魯之酒,於是楚王以酒薄的緣故兵圍邯鄲。這句是借歷史故事來說明,事有關聯,常常出於預料。

  (22)掊(pǒu):抨擊。

  (23)縱:放寬。舍(shě):放棄,這個意義後代寫作『舍』,現又簡化爲『舍』。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 · 【莊子|主題: 23, 訂閱: 2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