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39|回覆: 2

[道學研究] 【莊子】外篇卷12達生詩解6木雞德全始乎故習長乎成性順命自然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1-10 14: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莊子】篇卷12達生詩解6木雞德全始習長乎自然
題文詩:
紀渻子也,乃,養鬥雞.十日而問:
雞已?曰未也方,恃氣.十日又問,
曰未也,猶應.十日又問,曰未也猶,
疾視盛氣.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
已無變矣,望似木雞,其德全矣.異雞同類,
無敢應者,見者反走.孔子觀於,呂梁,
三十仞也,水達,四十,黿鼉魚鱉,
所不能游.見一丈夫,游之以為,有苦欲死,
使弟子,並流拯之.出數百步,被發行歌,
游於塘下,孔子從而,問焉曰吾,以子為鬼,
察子則人,請問蹈水,有道乎?丈夫曰亡,
吾無道也,吾始乎故,長乎,有所成乎,
自然;俱入,與汨偕出,從水之道,
不為私焉,所以蹈之.子曰何謂,始乎故也,
長乎性也,成乎命也?丈夫對:吾生於陵,
而安於陵,所謂故也;長於水,而安於水,
所謂性也;不知所以,然而然也,所謂命也.
丈夫真情,順其自然,自然而然,精誠非私.
 
【原文】

    紀渻子為王養鬥雞(1)。十日而問:『雞已乎(2)?』曰:『未也,方虛而恃氣(3)。』十日又問,曰:『未也,猶應向景(4)。』十日又問,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5), 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6)。異雞無敢應者(7),反走矣。』   孔子觀於呂梁(8),縣水三十仞(9),流沫四十裏(10),黿鼉魚鱉之所不能游也(11)。見一丈夫游之,以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並流而拯之(12)。數百步而出,被發行歌而游於塘下(13),孔子從而問焉,曰:『吾以子為鬼(14), 察子則人也。請問,蹈水有道乎(15)?』曰:『亡,吾無道。吾始乎故(16), 長乎性,成乎命。與齊俱入(17),與汨偕出(18),從水之道而不為私焉(19)。此吾所以蹈之也。』孔子曰:『何謂始乎故,長乎性,成乎命?』曰:『吾生於陵而安於陵(20),故也;長於水而安於水,性也(21);不知吾所以然而然(22), 命也。』
【譯文】
紀渻子為齊王馴養鬥雞。十天後來問:『馴練成了嗎?』回答說:『還沒有,現正表現為內心空虛而神態高傲,挾氣陵人的樣子。』十天後又來問, 回答說:『還沒有,聽到雞的聲音,看到雞的影子就有反應。』十天後又問, 回答說:『還沒有,現在還視物敏銳而充滿怒氣。』十天後再來問,回答說: 『差不多了,雞雖有鳴叫挑戰者,也沒有什麼反映,看上去象個木雞了,他已精神安定專一,不動不驚了。其他的雞沒有敢與應戰者,都退走了。』
 孔子在呂梁觀光,見到瀑布從二十多丈高處瀉下,水沫流至四十裏外,魚鱉黿鼉也無法游過。看見一個男人在那裏游水,以為是有困苦想投水而死的人。令弟子們傍水流而下去援救他。數百步以外那個人從水中浮出上岸, 披散着頭髮,邊走路邊哼着歌在岸邊閒遊。孔子跟過去問道:『我以為你是鬼,仔細觀察你才知是人吶。請問,游水有什麼道術嗎?』回答說:沒有, 我沒有什麼道術。我開始於習慣,長大了變成習性,成年後就順其自然。我與旋渦中心一同入水,又隨湧出的旋渦浮出,順從水之性而不按己私意妄動。 這就是我游水之方法。』孔子說:『什麼叫作開始於習慣,長大了成為習性, 成年後順其自然?隨着臍一樣的漩渦一起入水,再隨着上潑的大浪一塊兒出來,順從水流的形勢並不摻雜個人的私念,這就是我在水裏善於行走的方法。』 孔子說: 『什麼叫開始是遵照老規矩,接着熟悉了順物之性,最後做到了順自然之命?』』回答說:『我生在高地而安於高地生活,這就叫開始於習慣;在水邊長大,安於水上生活而久習成性,這就叫長大了成為習性:自然而然就那樣做了,而不知為什麼要那樣做,就是成年後順其自然。』
【注釋】
(1)紀渻(shèng)子:紀姓,渻子名。王:指齊王。紀渻子當為紀國後代,紀為齊所滅,紀渻子即在齊國供職。而鬥雞之戲也是春秋戰國時齊國最為盛行。據此,文中『王』,當為齊王,而不是 周宣王。
(2)已乎:練成了嗎。問其是否已將鬥雞練成。

(3)虛:內心空虛而神態高傲,色厲內荏的樣子。,同驕。恃氣:昂頭鼓翅挾氣以威嚇對方。

(4)向景:向同響,景同影。發覺雞的聲音影子就有所反映。
(5)無變:沒有反映。

(6)德全,精神安定專一,不動不驚。

(7)異雞:其他的雞。應:應戰,對敵。
(8)呂梁:究指何處,說法不一。鍾泰【莊子發微】:『呂梁在今江蘇銅山縣東南,所謂呂梁洪者,是也。酈道元【水經注】云:「泗水過呂縣南,水上有石樑,謂之呂梁」。』其地當時屬宋國, 距孔子故裏曲阜不遠。孔子曾遊歷宋,國呂梁指此較可信。他說不足取。
(9)縣水,瀑布。縣。同懸。仞:古代長度單位,周制八尺為仞,漢制七尺為仞。

(10)流沫,瀑布瀉下濺起的水沫。

(11)黿(yuán):鱉中之大者為黿。鼉(tuò),鱷魚類,俗稱豬婆龍,有說即揚子鱷。

(12)並:傍。拯:援救。

(13)被發:披散着頭髮。行歌,邊走邊哼着歌謠.顯出瀟灑悠閒的樣子。塘下:岸邊。

(14)以子為鬼,孔子以為那個人一定淹死了,故而把他當成鬼。
(15)蹈水:踩水、游水。
(16)故,習慣。(常)
(17)與齊俱入:與漩渦中心一起入水。齊,同臍。石磨中央上下扇連接之處稱臍,水流旋轉如磨,旋渦中央即是臍。
(18)汨(gù):湧出之旋渦。

(19)不為私:順水之性,不按己之私意妄動。 (20)陵:高地。
(21)這句的意思是:在水邊長大,安於水上生活,久習而成性。

(22)這句的意思是:自然而然就那樣作了,不知為什麼要那樣,其中還有什麼道理。

阿彌佗佛 發表於 2025-3-27 19:38 | 顯示全部樓層
【莊子·達生】析義:論木雞之德與順命之道

【達生】篇以『紀渻子馴雞』『呂梁丈夫蹈水』二喻,闡發『德全』『順命』之旨,其理可通於修身養性之道。

一、木雞之德:由技入道
紀渻子馴鬥雞,經四階段乃成:初時『虛憍恃氣』,心浮氣躁;繼而『猶應響影』,外境易擾;再則『疾視盛氣』,鋒芒未斂;終至『呆若木雞』,神全形忘。此過程暗合【人間世】『心齋』之階——由外馳而內斂,終達『德全』之境。所謂『德全』,非謂泯滅本性,乃消解爭心、返歸自然,如郭象註:『忘其所以為而任其自化。』異雞見之反走,正因其已超脫鬥技之表,入乎『不爭而莫能與之爭』之道。

二、蹈水之命:安故成性
呂梁丈夫『懸水三十仞』而游,孔子驚為神技,實則其道無他——『始乎故,長乎性,成乎命』。生於陵而安於陵,習於水而忘於水,終至『與汨偕出,從水之道』。此即【大宗師】『魚相忘於江湖』之喻:非刻意造作,乃長期薰習後之自然契合。所謂『命』,非宿命論,而是『不知其所以然而然』的純熟境界,如成玄英疏:『率性而動,任之自然。』

三、習以成性,順命達生
二事雖異,其理一也:
1. 工夫論:皆強調『始乎故』——從既有條件出發,通過持續實踐(『習』)轉化本能(『性』),終至與道冥合(『命』)。
2. 境界論:木雞『德全』與蹈水『順命』,俱是消解主體意志後的『以天合天』(【達生】),此即【齊物論】『喪我』之實踐註腳。

結語:莊子之『達生』,非追求形骸之存,而在精神之通。木雞無斗心而全其斗德,丈夫忘水險而順其水性,皆啟示世人:唯有摒棄機心、因任自然,方能臻於『物物而不物於物』(【山木】)的真人之境。

(全文498字)
唐侏 發表於 2025-4-13 11:12 | 顯示全部樓層
【莊子·達生】木雞喻德與呂梁蹈水之道發微

【達生】篇以二則寓言遞進闡發"德全""順命"之旨,其義理層深,頗可玩味。紀渻子馴雞四階段,實為修道者祛除妄心之次第:首旬"虛憍恃氣"狀逐外之躁心,次旬"應響影"顯分別之妄念,三旬"疾視盛氣"猶存勝負之執,終至"呆若木雞"方達"神全"之境。郭象注"德全者非矜其能,故無敢應者",此正【齊物論】"喪我"之具體呈現——鬥雞之"德全"非技進於道,乃心齋坐忘之效驗,其凝寂之態使"異雞喪其所以應",恰如【人間世】"虛室生白"之喻。

呂梁丈夫"蹈水有道"之論,尤契莊子"安命"思想。"始乎故"者,郭慶藩釋為"因乎本然",即【大宗師】"安排而去化"之謂;"長乎性"承【駢拇】"任其性命之情";"成乎命"則同於【德充符】"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丈夫"與齊俱入,與汨偕出"之狀,實乃【逍遙遊】"乘天地之正"的水中具現。成玄英疏此段云:"隨漩渦同入,與涌波俱出,委質造物,取譬無心",可謂得其三昧。

二則寓言實有深層呼應:木雞之"德全"與蹈水之"順命",皆指向"去人為而任自然"的修養極境。呂梁丈夫"不知所以然而然"的自白,正是對紀渻子"無敢應者"的內在機理說明。王夫之【莊子解】點破此中關紐:"養鬥雞者治其氣,蹈懸水者忘其形,一也。"這種"形全精復,與天為一"的境界(【達生】開篇語),既不同於儒家"克己復禮"的德性修養,亦有別於佛家"明心見性"的頓悟路徑,乃莊子特有的"墮肢體,黜聰明"的體道方式。

當代讀者觀此,當思"技術異化"之弊:紀渻子所祛除的"虛憍""應響""盛氣",恰似今人沉迷手機時的焦慮反應;呂梁丈夫"從水之道"的智慧,適可為生態危機提供古老啟示。莊子之"德全",在現象學視域中近乎"懸置自然態度";其"順命"思想,與海德格爾"泰然任之"(Gelassenheit)亦有神契。然莊子終以藝術精神超越存在困境,此木雞呆立之姿、丈夫行歌之態,不正是生命最本真的詩性呈現麼?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