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開泰:人性·人文·文明之導論(二) 四 (黃開泰原創)活生生的人與日月星辰相因相應,與四季氣候相因相應,和社會人事相因相應。科學與商業文化的力量是強大的,能夠把人和天地自然分隔開,能夠把人的形態分解開,能夠在關係人的生死存亡的疾病問題上製造商機,發大財。 儀器在高精尖進步,藥物靶向日益精確,轉基因、器官移植等,各種成就令人頭暈目眩,但現實中的人並沒有因此更健康。一個娃娃感冒,半個班甚至一個班的娃娃都要躺下;耐藥性、難治性疾病越來越多,本來已經被『消滅』了的結核病以迅猛之勢捲土重來;麻疹死灰復燃,而那些十分常見的古老疾病,令被科學武裝起來的人焦頭爛額。 科學十分發達,醫學不斷進步,禽流感依然時不時地騷擾人類,中東呼吸綜合徵大搖大擺地從沙特跑到了韓國,埃博拉也乘坐着現代化的交通工具遊蕩到了歐美大地。科學主導下的醫學,能夠摸清病毒的傳播途徑,能夠知道實驗室條件下的病理機制,卻不了解自然狀態下的生命之應,不了解隨機調節的個體差異,對多維聯繫中的正氣抗邪力缺乏認識,人的身體不過是醫學科技與病毒、細菌作戰的戰場。 科學的發展,使交通更加便利,現代化的交通工具成為了烈性傳染病的幫凶。最典型的就是20世紀初的西班牙大流感,乘坐交通工具跨洋過海,全球感染率達5%,平均致死率約2.5%——5%;世紀瘟疫艾滋病,同樣如此,文化智人無德、不分陰陽、不知羞恥,通過四通八達、朝發夕至的交通,很快傳遍了全球。科學不是萬能的神,缺乏人性之善的掌控,不能趨利避害,發展失當、失度就可能造成生命災難。 文化決不能忘記這樣一個基本事實:『哺乳動物要活下來,僅靠食物還不夠,還需要情感聯結』。 [以色列]尤瓦爾·赫拉利 Yuval Noah Hara rj-著 林俊宏-譯.未來簡史[M].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第80頁人是哺乳動物,人要活下去,同樣需要情感聯結,可科學中的醫學呢?基本忘記了情感聯結,臨床醫療越來越沒有人性,沒有人文關懷了,人機對話成為基本的臨床模式。所以走進重症監護室,我們看的是切開的氣管,插滿全身的管子,一根根管線從病人身上引導到各種各樣的儀器,看不到病人的親朋好友,聽不到溫馨的話語,病人的情感聯結完全斷裂,成為了一堆被醫療技術左右的肉。 五 在對中國文化和中醫圍剿中,人們使用最多的一個詞就是科學。科學一詞源自西方文化,狹義僅指基於科學方法獲得的知識。科學方法包含若干的基本準則,如依賴精確測量的數量原則,可重複驗證的機械性原則。 有人認為,中醫不應該和科學對立,應該圓融,找到和科學的對接口,中醫無法言說的東西,能夠用科技說明白了,不可複製的東西可以複製了,中醫便現代化了。這可能嗎?人各有體,文各有質,文化有文化的發展規律,不同理論有不同的特質,張三李四能夠融為一體嗎?剪刀加糨糊式的結合,只會結出文化怪胎。 世界文化林林總總,有不同本質,產生不同作用,對活生生的人有着不同的生存價值。不同文化『和而不同』,各在其位、各盡其職,恰到好處地發揮作用,對活生生的人才有利。否定文化差異,看不見理論的特殊性,中西匯通、中西融合的主觀意願,對文化沒有好處,對活生生的人的生存狀況沒有好處。當然,只看到文化之異,只強調理論之別,看不到不同文化理論的生存價值,服務於人的共性,對文化也沒有好處,對活生生的人的生存狀況也沒有好處。我們認識文化,要尊重文化的區別,更要了解文化的生存價值。 以中西醫結合為例。中西醫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使中西醫發揮所長,避其所短,才是正確的文化態度。中西醫『和而不同』,一個在形態,一個在生命,互為補充,人類就會減少很多疾病困擾。中醫『現代化』,把形態絕對化了,西醫真理化了,中醫文化化成了西醫文化,不只是使醫學文化迷失生命方向,臨床醫療沒有人文關懷,還使中醫失去臨床實踐的文化條件,失去了自己的客觀基礎——多維時空動態關聯性的活生生的人。在證候標準化、規範化,把未病等同於亞健康等西化過程中,『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辨證論治在臨床處處碰壁,被機械還原論的框框卡死了。 在網絡上讀到一篇文章,認為科學作為一種純知性求真態度,是反映客觀世界的本質聯繫及其運動規律的知識體系,具有客觀性、真理性和系統性,是真的知識體系。在把科學當成真理標準的前提下,文章分析李約瑟博士提出的『為什麼近代科學(如我們所知自17世紀伽利略時代起)不在中國文明(或印度文明)中間產生,而只在歐洲發達起來?』的問題,作出了中華傳統文化文化圈的單一、地域的封閉、絕對皇權的存在、重農主義對重商主義的壓制、邏輯思辨的缺乏等結論,而且,將清末中醫王清任,對死人進行解剖而寫作的【醫林改錯】,稱讚為走向科學的星星之火。 李約瑟問題的立足點不在活生生的人,沒有思考人的可持續發展的生存問題,缺乏生存關係的客觀基礎,而在人的身外之物——文化本身,思考科學的誕生問題。若把物質理性與獲取物質利益的文化技術看成是科學的話,那就很早了,原始智人的木棍、石器是科學,青銅器、鐵器是科學,它們都在認識物質利益的基礎上誕生,都能夠增強獲取物質利益的能力。科學並不是西方文化的專利,中國文化中不乏科學,四大發明哪一樣不是科學,沒有助力西方科學的誕生? 有個文化現象,有些在西方文化看來是科學的東西,中國文化將其稱之為『奇技淫巧』,沒有得到發展,這可能就與西方式的科學為什麼沒有在中華大地誕生的問題有關。答案其實不複雜,科學在物,在文化力量,中國文化以人為本,多維聯繫動態關聯性的生命為客觀對象,看重的是生命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凡是可能影響或危害生存關係的文化技術,都很小心謹慎,寧願不發展,也不能等到問題出現了再來糾正。火藥就是很突出的例子,西方文化拿到火藥,卻沒有中國文化的顧慮,發展成了為我唯爭的利器——熱兵器,從此,智人的生命災難空前,遠遠超過了農耕時代的冷兵器,現在都還在發展。 現在人們所說的科學,是利用數學的、物理的、化學的等獲取物質利益的文化方式。這樣的科學,力量巨大,在歐洲萌發,後來成為了全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共同生存方式,控制住了所有文化智人的理性,所以『現在全球所有人的穿着、想法和品位幾乎都是歐洲人的穿着、想法和品位』以色列]尤瓦爾·赫拉利著【人類簡史】·中信出版社2014年第一版,第271頁。 如同農耕文化改善原始生存狀況,科學文化改善了人的生存狀況,但這並不意味着智人的精神進步了、文明了,沒有原始智人的野蠻性了。實際的情況也許恰恰相反,科學助長了野性,文化智人比原始智人更加野蠻、更加殘暴冷酷,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比原始生存時代有過之而無不及。美洲紅種人被滅絕,絕大多數原住民被殺戮,禽獸不如的八國聯軍,慘無人道的世界大戰,原子彈、生化武器,乃至於無處不在的環境污染,天天發生的物質滅絕,有哪一樣在原始生存時代出現過? 六 崇拜科學,科學成為了現代『神』,是一切文化的裁判。一些文化精英把自己打扮成科學的衛道士,振振有詞地說中國文化落後、腐朽,中醫不科學。這不禁使我想起錢鍾書先生的話:『假使自己要充好人,總先把世界上人說得都是壞蛋;自己要充道學,先正顏厲色說旁人如何不道學或假道學。』(錢鍾書·錢鍾書散文集·浙江文藝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37頁) 沒有人文精神的科學,如同從潘多拉盒子裡面跑出來的惡魔。【西方哲學史·下卷】:『科學的實際重要性,首先是從戰爭方面認識到的,伽利略和雷奧納都自稱會改良大炮和築城術,因此獲得了政府職務。從那個時代以來,科學家在戰爭中所起的作用就愈來愈大。』([英]羅素著,西方哲學史·下冊,馬元德譯,商務印書館,2013年,第3頁)科學進步,戰爭進步,惡在文化生存時代得到發展,文化智人作惡更加肆無忌憚。 羅素認為,一切確切的知識屬於科學([英]羅素著,西方哲學史·上冊,何兆武 李約瑟譯,商務印書館,2013年,第7頁)。實際上,科學的含義不那麼簡單,除了確切的知識體系,還形成了一種抽象的、精神層面的『科學』概念,即表達求實、求是的文化精神和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的人類文明(『科學』人性文明的代名詞,後同)的專有名詞,超越了確切知識的文化含義,因此『在思想領域內,清醒的文明大體上與科學是同義語。』([英]羅素著,西方哲學史·上冊,何兆武 李約瑟譯,商務印書館,2013年,第18頁)我在本書中用『科學』,即在科學加『』號,將人性文明的科學與確切知識或技術的科學區別開來。 文化是人類理性意識的文字化、技術化和語言化,是基於本能之欲的理性化結晶,根在自然,本在天道。自然的本能之欲有善惡,因此化成的文化有以物為本和以人為本的區別。一般惡在物質,以獲得物質利益為務,以滿足自我私利為目的,化成的文化是物質文化,具有擴張性、掠奪性、破壞性。善在精神,關愛助人,化成的文化是人性文化,講仁義道德,講禮義廉恥。 原始生存時代,智人沒有文化,沒有善惡意識,也沒有科學理性,只有生存需要的欲望衝動。進入文化生存時代,智人有了中國文化的善和西方文化的惡,有了以人為本和以物為本的善惡觀。因此,文化的善惡是多種多樣的,是文化精神、邏輯理性等判斷的。善惡,不管文化怎麼說,都有其基本特徵。惡是爭鬥的,強勢的,殘暴的,善是利他的,仁愛的,互助的。文化生存中的智人,丟掉了『科學』,背離了文明,把科學成了野性廝殺的工具,刀槍劍戟出現了,機槍大炮出現了,原子彈出現了,智能武器出現了。 有文化就文明、有科學就『科學』嗎?不一定。挑起經濟紛爭、製造生命慘劇的,大多是擁有科學或商業文化知識的精英。熱兵器是科學家發明創造的,市場競爭、奢侈消費是經濟學家發明的。文明沒有戰爭,沒有生存壓力,沒有污染,熱兵器推動戰爭,市場競爭製造生存壓力,奢侈消費製造環境污染,哪一樣算文明呢?。 物質不等於生命,科學不等於文明。物質是宇宙普遍存在,生命物質是地球自然的普遍存在,沒有文化、沒有科學,通過採集、狩獵智人就能夠獲得生存需要的物質。科學是人們獲得物質的工具,既能夠滿足物質的欲望,又能夠滋生物質的貪慾,所以來到科學時代,文化智人財迷心竅了,把科學當成文化的寵兒,肆意妄為無人阻攔。物質是生存的需要,但本身就存在於地球自然之中,沒有文化、沒有科學,智人生存了三百萬年,有了文化、有了科學,沒有幾百年就發生了可持續發展的生存危機。『猛虎比綿羊更美麗,但是我們寧願把它關在籠子裡』,科學文化比農耕文化更先進,但必須要戴上人文理性的籠頭,不然要害人。 文明是發自本性之善、超越了自然的普世之愛,有兩個層面:一是人自己的文明,個人修養仁義道德。一是整個社會的文明,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文明,是人文精神的崇高理想,是文化進步的方向,文化若與仁義道德唱對台戲,把個人價值、功利競爭凌駕於『天下為公』、和諧互助之上,就失道了,文化智人就沒有文明的希望。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