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杂篇卷11天下诗解1内圣外王道无不在天下大乱各自为是 题文诗: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以其有力,不可加矣! 古之所谓,道术也者,果恶乎在?曰无不在. 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生,王有所成, 皆原于一.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 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 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 以人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 熏然慈仁,谓之君子;以法为分,以名为表, 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 百官相齿;以事为常,衣食为主,蕃息畜藏, 老弱孤寡,皆有以养,民之理也.古圣备乎! 其配神明,醇准天地,养育万物,以和天下, 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闢, 小大精粗,圣道之运,无乎不在.其道明而, 在数度者,旧法世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诗, 书礼乐者,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 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 易道阴阳,春秋也者,以道名分.其数度者, 散于天下,设于中国,百家之学,时或称道. 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学者, 多得一察,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 不能相通.犹百家技,皆有所长,时有所用. 虽然如是,不赅不遍,一曲之士.判天地美, 析万物理,察古人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 称神明容.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 郁而不发,天下人各,为其所欲,以自为方. 悲夫百家,往而不返,必不合矣!后世学者, 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圣大体,道术将为, 天下裂也.至道真情,真情遍在,情假道隐. 【原文】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1),皆以其有力不可加矣(2)!古之所谓道术者(3),果恶乎在?曰:『无呼不在(4)。』曰:『神何由降(5)?明何由出(6)?』『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7)。』不离于宗(8),谓之天人(9);不离于精(10),谓之神人(11);不离于真(12),谓之至人(13)。以天为宗(14),以德为本(15),以道为门(16),兆于变化(17),谓之圣人;以人为恩(18),以义为理(19),以礼为行(20),以乐为和(21),熏然慈仁(22),谓之君子(23);以法为分(24),以名为表 (25),以参为验(26),以稽为决(27),其数一二三四是也(28),百官以此相齿(29);以事为常(30),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31),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32)。 古之人其备乎(33)!配神明,醇天地(34),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35),系于末度(36),六通四辟(37),小大精粗(38),其运无乎不在(39)。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40)。【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41)。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42),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 天下大乱 (43),贤圣不明(44),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45)。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46),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虽然,不该不遍(47),一曲之士也(48)。判天地之美(49),析万物之理(50),察古人之全(51)。寡能备于天地之美(52),称神明之容(53)。是故内圣外王之道(54),暗而不明 (55),郁而不发(56),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57)。悲夫!百家往而不反(58),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译文】 天下研究特殊学术的人很多,都以为自己的所得无以复加了。古时所谓普遍的道术,究竟何在呢?回答说:『是无所不在的。』问说:『天道从哪里降临?地道从哪里产生?』回答说,『圣有所生,王有所成,都来原子道。』 不离开道的人,称做天人;不离开道的精髓的人,叫做神人;不离开道的本真的人,叫做至人。以天为主宰,以德为根本,以道为门径,能预见变化兆端的叫做圣人;用仁恩惠人民,用义治理人民,用礼教化人民的行为,用乐来调和人民的性情,表现温和而仁慈的叫做君子;以法度作为分守,以职称作为标志,以比较为验证,以会计作断定,它们的等次分一二三四,百官以这些相为序列,百姓以耕、织、工、商的职业为常务,以衣食为主,繁殖生息,积蓄储藏,老弱孤寡放在心上,都有所养,这是治理人民的道理。 古时的圣人是很完备的了,他们配合神圣明王,以天地为准则,养育万物,调和天下,恩泽百姓;不仅通晓道的根本,而且维系于法度的末节,上下四方通达,春夏秋冬四时通畅,小大精粗,帝圣之道的运行无所不在。那些明显表现于制度的,旧时法规世代相传,史官还记载很多。那些保存在【诗】、【书】、 【礼】、【乐】的,邹鲁的士绅儒者先生们大多能明白了。【诗经】是表达志向的,【书经】是记载政事的,【礼】是规范道德行为的,【乐】是陶冶情操的,【易经】是预测阴阳变化的,【春秋】是讲述名分的。这些数度散布于天下而设置于中国,百家学说时常宣扬它。 战国天下大乱,贤圣不能明察,道德规范不能统一,天下的学者多是各得一偏而自以为是。就象耳口鼻都有它的知觉功能,而不能相互通用。就象百家众技一样,都有所长,时有所用。虽然如此,但不完备又不普遍,是看问题片面的人。分割天地的完美,离析万物的常理,放散古人的全理,很少具备天地的完美,不能相称于天道地道的包容。所以内圣外王的道理,幽暗不明,抑郁不发,天下的人各自以自己想法为自己的方术。可悲啊!百家皆各尽迷途而不知返,也就不能合于大道了!后世的学者,不幸在于不能看到天地的纯真,不能看到古圣人的全貌,道术将要为天下所割裂。 【注释】 (1)方术:一方之术,即特殊的学问,道术的一部分。 (2)其有:其所得。指所得的特殊学问,把特殊当作普遍的道术而满足,以为无所复加了。为:以为。 (3)道术:普遍之术,引申为真理。 (4)无乎不在:指道理贯通万事万物。 (5)神:指天,所以说降。【老子】『天之道其犹张弓者欤!』非指神圣。 (6)明:指地,所以说出。神明:指天道、地道。圣王:指人道。【老子】『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7)皆原于一:指神明圣王即天道地道人道的作用皆原于一。 (8)不离:不分离为二。宗:指道,即【老子】中的道『渊兮似万物之宗』的宗,指主宰而言。 (9)天人:指天人不分离为二的道理。 (10)精:指道,即【老子】二十一章中的道,『其中有精』的精,指不杂而言。 (11)神人:见【逍遥游】。 (12)真:纯真不伪,【老子】二十一章中『其精甚真』的真。 (13)至人:见【逍遥游】,其它篇中已多见。 (14)宗:主宰。以无为宗:指至人即天人。 (15)本:本根。以德为本:指圣人即真人。 (16)以道为门:门指天门,万物生死的出入门户。 (17)兆:指变化兆端是深而难测的。 (18)恩:恩惠。以仁为恩:用仁来恩惠人民。 (19)理:治理。以义为理:用义来治理人民。 (20)行:行为。以礼为行,用礼来教化人民的行为。 (21)乐:音乐。和:调和。以乐为和,用音乐来调和人民的性情。 (22)熏然:温和的南风可以化物的样子。 (23)君子:指辅佐圣王的贤者。 (24)法;法度。分(fèn),分守。 (25)名,职称。表:标志。 (26)参:一作操,比较,检验。验:验证。参验:比较,考验,验证。 (27)稽:考查,考核。决:断定。 (28)数:等次。一二三四:指上文的法、名、参、稽。 (29)百官:指能者。齿:序列。 (30)事,指耕、织、工、商的职业。常:恒常,不变。 (31)蕃:繁殖。息:生息。畜:积蓄。藏:储藏。 (32)民之理:犹民之为道,即民之常情。 (33)古之人:指古代的圣人。备:完备 (34)配:匹配、合。神明,指神圣明王。醇:通准。准天地:以天地为准则。 (35)明:表明。本数:指道德仁义。 (36)末度:指法度为道的末节。 (37)六通:指六合,即上下四方通达。四辟:指春夏秋冬四时通畅。(辟,闢) (38)小大精粗:指万物不论小大精粗。 (39)运:运行。其运:指帝道圣道运行而天所积。 (40)搢绅,即搢笏而垂绅的儒服。 (41)道:指言,以上五个道字同。 (42)中国:指鲁齐卫宋的地区。 (43)大乱:指战国。 (44)贤圣:指孔子与其弟子。 (45)察:通际,一察:一际,指不全。自好(hào):自意不知变,主观自信不变。 (46)明:知道。 (47)该:通赅,完备。遍:普遍。 (48)一曲之士:看问题片面的人。 (49)判:分割。 (50)析:离析,割裂。理:常理。 (51)察:放散。执着于审查 (52)寡:少。 (53)容:包容。 (54)内圣:将道藏于内心的是圣人。外王:将道显露于外的是王。 (55)晴:同闇。 (56)郁:抑郁。 (57)方,方术。 (58)反:通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