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86|回复: 3

[道学研究] 《列子》卷2黄帝诗解9去智和者大同于物可游金石蹈于水火

[复制链接]
达性畅情 发表于 2022-2-16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列子》卷2黄帝诗解9去智和者大同于物可游金石蹈水火
题文诗:
赵襄子也,率徒十万,狩于中山,藉仍燔林,
扇赫百里,有一人从,石壁出随,烟烬上下,
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
襄子怪而,留之徐而,察之形色,七窍气息,
音声.襄子问曰:奚道处石?奚道入火?
其人:奚物谓石?奚物谓火?曰向之,
所出者石;所涉者火.曰不知也.魏文侯闻,
问子夏曰:彼何人哉?曰商所闻,夫子之言,
和者能,大同于物,物无得,伤阂者游,
金石,水火皆可.文侯曰子,奚不为之?
子夏:刳心去智,商未之能,虽然,
语之有暇.侯曰夫子,奚不为之?子夏:
夫子能之,不为.文侯大悦.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神巫自齐,来处于郑,命曰季咸,
知人死生,祸福寿夭,期以岁月,旬日如神.
郑人见之,皆避而走.列子见而,心醉归以,
告壶子曰:始以夫子,之道为至,又有至.
壶子曰与,汝无其文,未既其实,固得道?
众雌无雄,又奚卵焉?而以道与,世抗必信,
夫故使人,得而相汝,尝试与来,以予示之.

《原文》赵襄子率徒十万狩于中山①,藉芿燔林②,扇赫百里。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襄子怪而留之。徐而察之:形色七窃,人也;气息音声,人也。问:“奚道而处石?奚道而入火?”其人曰:“奚物而谓石?奚物而谓火?”襄子曰:“而向之所出者,石也;而向之所涉者,火也。”其人曰:“不知也。”魏文侯闻之③,问子夏曰④:“彼何人哉?”子夏曰:“以商所闻夫子之言,和者大同于物,物无得伤阂者⑤,游金石,蹈水火,皆可也。”文侯曰:“吾子奚不为之?”子夏曰:“刳心去智⑥,商未之能。虽然,试语之有暇矣。”文侯曰:“夫子奚不为之?”子夏曰:“夫子能之而能不为者也。”文侯大说⑦。
【注释】

①赵襄子——名毋恤,一作无恤,战国初赵国的国君,公元前 475 年至前 425 年在位。狩——张湛:“火败曰狩。”中山——王重民:“《御览》五十一、《类聚》八十并引‘中山’作‘山中’。”杨伯峻:“中山,春秋时为鲜虞,战国时力中山国,在今河北保定地区定县一带。”

②藉芿燔林——藉,践踏。芿,音 rěng(仍),乱草。燔,音 fán(凡),焚烧。

③魏文侯——名斯,战国初魏国的国君,公元前 445 年至前 396 年在位。

④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弟子。

⑤阂——阻碍。

⑥刳——音 kù(枯),剖开并挖空。

⑦说——音 yuè(悦),通“悦”。
《原文》

有神巫自齐来处于郑,命曰季咸①,知人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期以岁、月、旬、日,如神。郑人见之,皆避而走②。列子见之而心醉③,而归以告壶丘子④,曰:“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者矣。”壶子曰:“吾与汝无其文,未既其实⑤,而固得道与?众雌而无雄,而又奚卵焉⑥?而以道与世抗,必信矣。夫故使人得而相汝。尝试与来,以予示之。”
  【注释】

①命曰季咸——命,通“名”。《释文》:“季咸,姓季名咸,郑人也。”②皆避而走——张湛注:“向秀曰:不喜自闻死日也。”
③列子见之而心醉——张湛注:“迷惑其道也。”
④壶子——壶丘子林,列子之师,郑人。
⑤无其文——王叔岷:“上文颜回问津人操舟章作‘吾与若玩其文也久矣,而未达其实’,‘玩’字义长。疑‘既’即‘玩’之误,下‘既’字亦当作‘玩’。其作‘无’者,‘玩’坏为‘元’,传写因易为无耳。”
⑥而又奚卵焉——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引陈寿昌说:“有雌无雄,无以生卵,以喻有文无实,不得谓之道。”
【译文】
   赵襄子率领仆从十万人在中山打猎,践踏杂草,烧毁树林,烈炎烧及百里之远。有个人从石壁中走出来,跟随着烟火忽上忽下,大家以为是鬼。火势过去以后,他慢慢地走出来,像什么也没有经历过一样。赵襄子感到奇怪,便留住他。慢慢地观察他,看他的形貌、肤色与七窍是人,气息声音也是人,于是问他:“什么道术使你能住在石壁中?什么道术使你能进入火焰中?”那人说:“什么东西叫做石壁?什么东西叫做火焰?”赵襄子说:“你刚才出来的地方就是石壁,你刚才所踩过的东西就是火焰。”那人说:“我不知道。”魏文侯听说后,问子夏说:“那是个什么样的人?”子夏说:“以我从孔子那里听来的话说,中和之人与万物完金混同,因而万物不能伤害与阻碍他,在金石中游玩,在水火中行走,都是可以的。”魏文侯又问:“你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子夏说:“挖掉心肺,抛弃思虑,我不能办到。即使这样,姑且说一说还是有可能的。”文侯说:“孔子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子夏说:“他老人家能办得到,但是不愿意这样做。”文侯十分高兴。
    有一个神奇的巫师从齐国来到郑国居住,名字叫季咸,知道人的生死存亡、祸福夭寿,所预言的年、月、旬、日,准确如神。郑国人见了他,都避开他走得远远的。列子见到他,佩服得如痴如醉,并回来把这事告诉了壶丘子,说:“原来我以为您的道术是最高的了,现在又有了比您更高的人。”壶子说:“我和你在书本上讨论过这些事,却并没有明白它的实际内容,又何况要了解道术呢?只有许多雌性动物而没有雄性动物,又怎么能生出卵来呢?你却要以你这点小道术与世上的人周旋,而又非常相信俗巫,所以便容易让人看透而为你相面。你试试把他请来,让他看看我的相。”

对酒当歌 发表于 2025-3-28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列子·黄帝》篇此章所述,实为道家"物我玄同"境界之生动体现。赵襄子所见石壁出没、火中徐行之异人,非鬼神也,乃体道真人也。其"奚物谓石?奚物谓火"之答,正合《庄子·齐物论》"天地一指,万物一马"之旨,揭示至人消弭物我界限,故能游心于金石水火而不伤。

子夏引孔子"中和者大同于物"之论,实为儒家与道家思想之交融点。《中庸》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与《老子》"和其光,同其尘"异曲同工。魏文侯与子夏问答,暗含道术高下之辨:圣人能而不为(孔子),贤者知而不能(子夏),恰如《庄子·逍遥游》藐姑射神人"孰肯以物为事"之境界。

末段季咸相术之载,实为壶子示现"杜德机""衡气机"等修道次第之伏笔。列子"心醉"于表面神通,恰如《道德经》所戒"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壶子"众雌无雄"之喻,正指其未契大道本体。此章由形而下之异能现象,渐次导入形而上之修道真谛,诚为《列子》全书由迹显本之妙笔。
偷月 发表于 2025-3-30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列子·黄帝》章第九节释读:物我玄同的道境实践

《列子·黄帝》篇所载赵襄子遇奇人之事,实为道家修炼境界的具象化呈现。其人能游金石、蹈水火而毫发无损,非鬼神之能,乃臻于"大同于物"之证。此境破除物我之隔,消弭主客对立,所谓"奚物谓石?奚物谓火"之反问,正是泯灭概念分别的绝佳注脚。

子夏引孔子"中和者能大同于物"之论,揭示道家修行核心:唯有刳心去智,方能达至"万物无得伤阂"之境。魏文侯与子夏对话的深意,在于点破知易行难之理——虽明其道,未刳心智则终隔一层。壶子斥列子"众雌无雄"之喻,更强调道体须实修实证,非徒恃文字可致。

文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八字,实为贯通全篇的枢要。此精诚非意志强求,乃破除后天机心后的纯粹存在状态。季咸神巫能测常人之命数,却难窥壶子之真机,恰印证执着智巧者终受限阈,而真人"与物委蛇"故无迹可循。

此段文本构成完整的修行次第:先破物我之执(石壁出火),次明道术之别(子夏自省),终显真人之境(壶子示相)。三者环环相扣,展现道家由破相而证真,自功夫臻境界的实践路径。其要义在超越认知局限,使生命回归与万物玄同的本然状态,此即"可游金石,蹈于水火"的真谛所在。
陆明 发表于 2025-4-11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列子·黄帝》篇所载赵襄子遇异人之事,实为道家"物我两忘"境界之生动诠释。此段文字虽简,却蕴含三重深意,试析如下:

一、无分别之境
石壁中人"奚物谓石?奚物谓火"之问,实乃破除名相之机锋。郭象注《庄子》云"物各自然,不知所以",正与此相契。异人非能入石蹈火,而是心不滞于物,故《冲虚经》谓之"大同于物"。此境非神通所致,乃"刳心去智"之自然显现,犹《庄子·达生》篇言"忘足,履之适也",物我双泯时,自然与道冥合。

二、儒道会通之妙
子夏"夫子能之而不为"之答,暗合《周易》"显诸仁,藏诸用"之旨。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正是此境,然儒家以"中和"为用,道家以"无为"为体。王弼所谓"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恰可解此矛盾。文侯之悦,正在于见儒道殊途同归之妙。

三、修行次第观
列子见季咸而"心醉",恰似《楞严经》"认影迷头"之喻。壶子"众雌无雄"之讥,揭示未实证者如无源之水。此段实为修道者鉴镜:未达"坐忘"之境而炫于术,终为物所转。郭象所谓"无心者与物冥",方是真逍遥。

要之,此章非志怪之谈,乃修道指南。异人之"不知",实同《金刚经》"应无所住";子夏之"未能",恰显《中庸》"致中和"之难。读此当思:今人执金石水火为实有,与襄子何异?惟破此执,始可语庄列之真谛。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