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08|回覆: 3

[道學研究] 【列子】卷2黃帝詩解9去智和者大同於物可游金石蹈於水火

[複製鏈接]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2-16 17: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列子】卷2黃帝詩解9去智和者大同於物可游金石蹈水火
題文詩:
趙襄子也,率徒十萬,狩於中山,藉仍燔林,
扇赫百里,有一人從,石壁出隨,煙燼上下,
眾謂鬼物.火過徐行,而出若無,所經涉者,
襄子怪而,留之徐而,察之形色,七竅氣息,
音聲.襄子問曰:奚道處石?奚道入火?
其人:奚物謂石?奚物謂火?曰向之,
所出者石;所涉者火.曰不知也.魏文侯聞,
問子夏曰:彼何人哉?曰商所聞,夫子之言,
和者能,大同於物,物無得,傷閡者游,
金石,水火皆可.文侯曰子,奚不為之?
子夏:刳心去智,商未之能,雖然,
語之有暇.侯曰夫子,奚不為之?子夏:
夫子能之,不為.文侯大悅.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神巫自齊,來處於鄭,命曰季咸,
知人死生,禍福壽夭,期以歲月,旬日如神.
鄭人見之,皆避而走.列子見而,心醉歸以,
告壺子曰:始以夫子,之道為至,又有至.
壺子曰與,汝無其文,未既其實,固得道?
眾雌無雄,又奚卵焉?而以道與,世抗必信,
夫故使人,得而相汝,嘗試與來,以予示之.

【原文】趙襄子率徒十萬狩於中山①,藉芿燔林②,扇赫百里。有一人從石壁中出,隨煙燼上下,眾謂鬼物。火過,徐行而出,若無所經涉者。襄子怪而留之。徐而察之:形色七竊,人也;氣息音聲,人也。問:『奚道而處石?奚道而入火?』其人曰:『奚物而謂石?奚物而謂火?』襄子曰:『而向之所出者,石也;而向之所涉者,火也。』其人曰:『不知也。』魏文侯聞之③,問子夏曰④:『彼何人哉?』子夏曰:『以商所聞夫子之言,和者大同於物,物無得傷閡者⑤,游金石,蹈水火,皆可也。』文侯曰:『吾子奚不為之?』子夏曰:『刳心去智⑥,商未之能。雖然,試語之有暇矣。』文侯曰:『夫子奚不為之?』子夏曰:『夫子能之而能不為者也。』文侯大說⑦。
【注釋】

①趙襄子——名毋恤,一作無恤,戰國初趙國的國君,公元前 475 年至前 425 年在位。狩——張湛:『火敗曰狩。』中山——王重民:『【御覽】五十一、【類聚】八十並引「中山」作「山中」。』楊伯峻:『中山,春秋時為鮮虞,戰國時力中山國,在今河北保定地區定縣一帶。』

②藉芿燔林——藉,踐踏。芿,音 rěng(仍),亂草。燔,音 fán(凡),焚燒。

③魏文侯——名斯,戰國初魏國的國君,公元前 445 年至前 396 年在位。

④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弟子。

⑤閡——阻礙。

⑥刳——音 kù(枯),剖開並挖空。

⑦說——音 yuè(悅),通『悅』。
【原文】

有神巫自齊來處於鄭,命曰季咸①,知人死生、存亡、禍福、壽夭,期以歲、月、旬、日,如神。鄭人見之,皆避而走②。列子見之而心醉③,而歸以告壺丘子④,曰:『始吾以夫子之道為至矣,則又有至焉者矣。』壺子曰:『吾與汝無其文,未既其實⑤,而固得道與?眾雌而無雄,而又奚卵焉⑥?而以道與世抗,必信矣。夫故使人得而相汝。嘗試與來,以予示之。』
  【注釋】

①命曰季咸——命,通『名』。【釋文】:『季咸,姓季名咸,鄭人也。』②皆避而走——張湛註:『向秀曰:不喜自聞死日也。』
③列子見之而心醉——張湛註:『迷惑其道也。』
④壺子——壺丘子林,列子之師,鄭人。
⑤無其文——王叔岷:『上文顏回問津人操舟章作「吾與若玩其文也久矣,而未達其實」,「玩」字義長。疑「既」即「玩」之誤,下「既」字亦當作「玩」。其作「無」者,「玩」壞為「元」,傳寫因易為無耳。』
⑥而又奚卵焉——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引陳壽昌說:『有雌無雄,無以生卵,以喻有文無實,不得謂之道。』
【譯文】
   趙襄子率領僕從十萬人在中山打獵,踐踏雜草,燒毀樹林,烈炎燒及百里之遠。有個人從石壁中走出來,跟隨着煙火忽上忽下,大家以為是鬼。火勢過去以後,他慢慢地走出來,像什麼也沒有經歷過一樣。趙襄子感到奇怪,便留住他。慢慢地觀察他,看他的形貌、膚色與七竅是人,氣息聲音也是人,於是問他:『什麼道術使你能住在石壁中?什麼道術使你能進入火焰中?』那人說:『什麼東西叫做石壁?什麼東西叫做火焰?』趙襄子說:『你剛才出來的地方就是石壁,你剛才所踩過的東西就是火焰。』那人說:『我不知道。』魏文侯聽說後,問子夏說:『那是個什麼樣的人?』子夏說:『以我從孔子那裡聽來的話說,中和之人與萬物完金混同,因而萬物不能傷害與阻礙他,在金石中遊玩,在水火中行走,都是可以的。』魏文侯又問:『你為什麼不這樣做呢?』子夏說:『挖掉心肺,拋棄思慮,我不能辦到。即使這樣,姑且說一說還是有可能的。』文侯說:『孔子為什麼不這樣做呢?』子夏說:『他老人家能辦得到,但是不願意這樣做。』文侯十分高興。
    有一個神奇的巫師從齊國來到鄭國居住,名字叫季咸,知道人的生死存亡、禍福夭壽,所預言的年、月、旬、日,準確如神。鄭國人見了他,都避開他走得遠遠的。列子見到他,佩服得如痴如醉,並回來把這事告訴了壺丘子,說:『原來我以為您的道術是最高的了,現在又有了比您更高的人。』壺子說:『我和你在書本上討論過這些事,卻並沒有明白它的實際內容,又何況要了解道術呢?只有許多雌性動物而沒有雄性動物,又怎麼能生出卵來呢?你卻要以你這點小道術與世上的人周旋,而又非常相信俗巫,所以便容易讓人看透而為你相面。你試試把他請來,讓他看看我的相。』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25-3-28 23:33 | 顯示全部樓層
【列子·黃帝】篇此章所述,實為道家"物我玄同"境界之生動體現。趙襄子所見石壁出沒、火中徐行之異人,非鬼神也,乃體道真人也。其"奚物謂石?奚物謂火"之答,正合【莊子·齊物論】"天地一指,萬物一馬"之旨,揭示至人消弭物我界限,故能游心於金石水火而不傷。

子夏引孔子"中和者大同於物"之論,實為儒家與道家思想之交融點。【中庸】云"致中和,天地位焉",與【老子】"和其光,同其塵"異曲同工。魏文侯與子夏問答,暗含道術高下之辨:聖人能而不為(孔子),賢者知而不能(子夏),恰如【莊子·逍遙遊】藐姑射神人"孰肯以物為事"之境界。

末段季咸相術之載,實為壺子示現"杜德機""衡氣機"等修道次第之伏筆。列子"心醉"於表面神通,恰如【道德經】所戒"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壺子"眾雌無雄"之喻,正指其未契大道本體。此章由形而下之異能現象,漸次導入形而上之修道真諦,誠為【列子】全書由跡顯本之妙筆。
偷月 發表於 2025-3-30 08:58 | 顯示全部樓層
【列子·黃帝】章第九節釋讀:物我玄同的道境實踐

【列子·黃帝】篇所載趙襄子遇奇人之事,實為道家修煉境界的具象化呈現。其人能游金石、蹈水火而毫髮無損,非鬼神之能,乃臻於"大同於物"之證。此境破除物我之隔,消弭主客對立,所謂"奚物謂石?奚物謂火"之反問,正是泯滅概念分別的絕佳註腳。

子夏引孔子"中和者能大同於物"之論,揭示道家修行核心:唯有刳心去智,方能達至"萬物無得傷閡"之境。魏文侯與子夏對話的深意,在於點破知易行難之理——雖明其道,未刳心智則終隔一層。壺子斥列子"眾雌無雄"之喻,更強調道體須實修實證,非徒恃文字可致。

文中"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八字,實為貫通全篇的樞要。此精誠非意志強求,乃破除後天機心後的純粹存在狀態。季咸神巫能測常人之命數,卻難窺壺子之真機,恰印證執着智巧者終受限閾,而真人"與物委蛇"故無跡可循。

此段文本構成完整的修行次第:先破物我之執(石壁出火),次明道術之別(子夏自省),終顯真人之境(壺子示相)。三者環環相扣,展現道家由破相而證真,自功夫臻境界的實踐路徑。其要義在超越認知局限,使生命回歸與萬物玄同的本然狀態,此即"可游金石,蹈於水火"的真諦所在。
陸明 發表於 2025-4-11 10:28 | 顯示全部樓層
【列子·黃帝】篇所載趙襄子遇異人之事,實為道家"物我兩忘"境界之生動詮釋。此段文字雖簡,卻蘊含三重深意,試析如下:

一、無分別之境
石壁中人"奚物謂石?奚物謂火"之問,實乃破除名相之機鋒。郭象注【莊子】云"物各自然,不知所以",正與此相契。異人非能入石蹈火,而是心不滯於物,故【沖虛經】謂之"大同於物"。此境非神通所致,乃"刳心去智"之自然顯現,猶【莊子·達生】篇言"忘足,履之適也",物我雙泯時,自然與道冥合。

二、儒道會通之妙
子夏"夫子能之而不為"之答,暗合【周易】"顯諸仁,藏諸用"之旨。孔子"從心所欲不逾矩"正是此境,然儒家以"中和"為用,道家以"無為"為體。王弼所謂"聖人體無,無又不可以訓",恰可解此矛盾。文侯之悅,正在於見儒道殊途同歸之妙。

三、修行次第觀
列子見季咸而"心醉",恰似【楞嚴經】"認影迷頭"之喻。壺子"眾雌無雄"之譏,揭示未實證者如無源之水。此段實為修道者鑒鏡:未達"坐忘"之境而炫於術,終為物所轉。郭象所謂"無心者與物冥",方是真逍遙。

要之,此章非志怪之談,乃修道指南。異人之"不知",實同【金剛經】"應無所住";子夏之"未能",恰顯【中庸】"致中和"之難。讀此當思:今人執金石水火為實有,與襄子何異?惟破此執,始可語莊列之真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