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卷5湯問詩解5至道自然自生自形自明自壽自食自衣 題文詩:
夸父者也,自不量力,欲追日影,於隅谷際, 渴欲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 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手杖,屍膏肉浸, 而生鄧林,鄧林彌廣,數千里焉.大禹之曰: 六合之間,四海之內,照以日月,經以星辰, 紀以四時,要以太歲.神靈所生,其物異形, 或夭或壽,唯聖人也,能通其道.夏革乃曰: 然則亦有,不侍神靈,而能自生,不待陰陽, 而能自形,不待日月,而能自明,不待殺戳, 而能自夭,不待將迎,而能自壽,不待五穀, 而能自食,不待繒纊,而能自衣,不待舟車, 而能自行,其道自然,非聖所通.禹治水土, 迷而失途,謬致一國,濱北海北,距齊州也, 幾千萬里,國名終北,不知際畔,之所齊限. 亦無風雨,霜露不生,鳥獸蟲魚,草木之類. 四方悉平,周以喬陟.國中有山,山名壺領, 狀若甔甀.山頂有口,狀若員環,名曰滋穴, 有水湧出,名曰神瀵,嗅過蘭椒,味過醪醴, 一源四埒,注於山下,經營一國,無不悉遍. 【原文】
夸父不量力①,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際②,渴欲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屍膏肉所浸③,生鄧 林。鄧 林彌廣數千里焉④。
【注釋】
①夸父——【淮南子·地形訓】高誘註:『夸父,神獸也。』【山海經·海外北經】郭璞註:『夸父者,蓋神人之名也。』
②隅谷——張湛註:『隅谷,虞淵也,日所入。』
③浸——浸潤。
④鄧 林——【淮南子·地形訓】高誘註:『鄧 猶木也。』王叔岷:『【草堂詩箋補遺】十、【記纂淵海】九、【事文類聚·前集】二引並不疊「鄧 林」二字,疑衍。』彌——遠。
【譯文】 夸父自不量力,要追趕太陽的影子。追到太陽隱沒的隅谷的邊上,口渴了想喝水,便跑到黃河與渭水邊喝水,黃河、渭水不夠喝,準備到北方大澤去喝。還沒有走到,就渴死在半道上了。他扔掉的手杖,由於屍體中血肉的浸潤,生長成了一片樹林,叫鄧林。鄧林寬廣,方圓達數千里。
【原文】
大禹曰:『六合之間①,四海之內,照之以日月,經之以星辰,紀之以四時,要之以太歲②。神靈所生,其物異形,或夭或壽,唯聖人能通其道。』夏革曰:『然則亦有不侍神靈而生,不待陰陽而形,不待日月而明,不待殺戳而夭,不待將迎而壽③,不待五穀而食,不待繒纊而衣④,不待舟車而行,其道自然,非聖人之所通也。』【注釋】
①六合 ——天地和四方。
②要之以太歲——楊伯峻:『太歲即木星,木星公轉周期為十一八六年,古人誤以為十二年,於是分黃道帶為十二次,每年經過一次,故云要之以太歲。要,約也。』可供參考。古代以太歲紀年,太歲則為一年的綱要,故也可釋為綱要。
③將迎——猶言將養、保養。
④繒纊——音 (增)礦),絲綿織品。
【譯文】
大禹說:『上下四方之間,四海之內,日月照耀着它,星辰圍繞着它,四季使它有規則,太歲使它有綱要。由神靈所產生,形狀各不相同,有的早夭,有的長壽,只有聖人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夏革說:『但是也有不需要神靈就能產生,不需要陰陽二氣就有形體,不需要日月就有光明,不需要殺戳就會死亡,不需要保養就會長壽,不需要五穀就有飯吃,不需要絲綢就有衣穿,不需要車船就能行路,它的方法是自然而然,這就不是聖人所能明白的了。』
【原文】
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塗①,謬之一國②,濱北海之北,不知距齊州幾千萬里。其國名曰終北,不知際畔之所齊限③。無風雨霜露,不生鳥獸、蟲魚、草木之類。四方悉平,周以喬陟④。當國之中有山,山名壺領⑤,狀若甔甀⑥。頂有口,狀若員環⑦,名曰滋穴。有水湧出,名曰神瀵⑧,臭過蘭椒⑨,味過醪醴⑩。一源分為四埒,注於山下,經營一國,亡不悉遍(11)。 【譯文】 大禹治理洪水,迷失了道路,錯到了一個國家,在北海北邊的海濱,不知離中國有幾千萬里。那個國家名叫終北,不知它的邊界到哪裡為止。沒有風雨霜露,不生鳥獸、蟲魚、草木這些東西。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很平坦,四周則有三重山脈圍繞。國家的正當中有座山,山名叫做壺領,形狀像個瓦瓮。山頂上有個口,形狀像個圓環,名叫滋穴。有水從中湧出,名叫神瀵,香味勝過蘭椒,甘美勝過甜酒。從這一個水源分出四條支流,流注到山腳下,經過全國,沒有浸潤不到的地方。 【注釋】
①塗——通『途』,道路。
②之——到,前往。
③際畔——邊界。齊限—界限。
④喬陟——陟,音(至)。【釋文】:『【爾雅】云:喬,高曲也。
;又云:山三襲,陟。郭璞云:重隴也。』
⑤山名壺領——王叔岷:『【御覽】五八、【天中記】九引「山」字並不疉,疑衍。』
⑥甔甀——音 dān(耽)zhu(墜)。甔,為罈子一類瓦器。甄為小口瓮。
⑦員——通『圓』。
⑧瀵——音 (糞),由地底噴出的泉水。
⑨臭過蘭椒——臭,音(秀)(通嗅),氣味。蘭,蘭草,即澤蘭,香草。椒,花椒。
⑩醪醴——音 (勞)(札),甜酒。
(11)埒——音 (劣),山上的水道。張湛註:『山上水流曰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