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83|回復: 2

[道学研究] 【列子】卷8说符诗解6善持胜者以强为弱圣人之言先迕后合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2-3-7 17: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列子】卷8说符诗解6善持胜者以强为弱圣人之言先后合
题文诗:
赵襄子使,新稚穆子,攻翟胜之,取左人,
中人二邑,使遽人谒.襄子方食,而有忧色.
左右:一朝而下,两城此人,之所喜也,
有忧色?襄子曰夫,江河之大,不过三日,
飘风暴雨,不终朝,日中须臾;今赵氏之,
德行无所,施于积也,两城,及我!
孔子闻曰:赵氏昌乎!忧者,所以为昌,
形骄奢,所以为亡;胜非其难;持之其难;
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齐楚吴越,
皆尝胜然,卒取亡焉,不达持胜.唯有道主,
为能持胜.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而不,
肯以力闻.墨子,守攻之策,公输般服,
不肯以,擅用兵知.善持胜者,以强为弱.
持胜心胜,至虚而实.宋人者有,好行仁义,
三世不懈.无故黑牛,家生白犊,以问孔子.
日此吉祥,以荐上帝.居一年父,无故而盲,
其牛,复生白犊,其父复令,子问孔子,
其子:前问失明,又何问乎?父曰圣言,
后合,其事未究,姑复问之.复问孔子,
曰吉祥,复教以祭.其归致命,其父曰行,
孔子之言.居年子又,无故而盲.后楚攻宋,
围城,易子而食,析骸炊之,丁壮者皆,
乘城而战,死者太半.此父子以,有疾皆免.
及围解而,疾俱复愈.祸兮福倚,福兮祸伏.

【原文】

赵襄子使新稚穆子攻翟①,胜之,取左人、中人②,使遽人来谒之③。襄子方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襄子曰:『夫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不终朝④,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施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哉!』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者所以为昌也,喜者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者也;持之⑤,其难者也。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齐、楚、吴、越皆尝胜矣,然卒取亡焉,不达乎持胜也。唯有道之主为能持胜。』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⑥,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⑦,而不肯以兵知。故善持胜者以强为弱。
【注释】

①赵襄子——即赵无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赵鞅之子。他与韩、魏合谋,灭智伯,三分晋地。新稚穆子——张湛注:『穆子,襄子家臣新稚狗也。』翟——音(敌),张湛注:『翟,鲜虞也。』鲜虞为春秋国名,后改称中山国,国都在今河北正定县西北四十里新市城。
②左人、中人——张湛注:『左人、中人,鲜虞二邑名。』
③使遽人来谒之——张湛注:『遽,传电。谒,告也。』
④飘风——旋风,暴风。
⑤持——守。
⑥拓国门之关——张湛注:『拓,举也。孔力能举门关而力名不闻者,不用其力也。』门关,即门闩,门上的横插,⑦公输般服——张湛注:『公输般善为攻器,墨子设守能却之,为般所服。』

【译文】
赵襄子派新稚穆子攻打翟人,打败了他们,夺取了左人、中人两个城邑,派信使回来报捷。襄子正在吃饭,听到后面带愁容。旁边的人问:『一个早晨就攻下了两个城邑,这是大家都高兴的事,现在您却有愁容,为什么呢?』襄子说:『江河的潮水再大也不过三天便退,暴风骤雨不到一个早晨便停,太陽正中不一会儿便斜。现在赵家的德行没有积累什么恩泽,一个早晨就有两个城邑被攻下,败亡大概要到我这里了吧!』孔子听到后说:『赵氏大概要昌盛了吧!忧患于未然,所以能昌盛,盲目乐观所以会败亡。胜利并不是艰难的事情,保持胜利才是艰难的事情。贤明的君主以忧愁来保持胜利,因而他的幸福传到了后代。齐、楚、吴、越都曾取得过胜利,但最终却灭亡了,就是因为不懂得保持胜利的缘故。只有有道德的君主才能保持胜利。』孔子的力气能够举起国都城门的门闩,却不愿意以力气去出名。墨子进行防守与进攻,连公输班都佩服,却不愿意以用兵去出名。所以善于保持胜利的人,总是以强大表现为弱小。

【原文】

宋人有好行仁义者,三世不懈。家无故黑牛生白犊,以问孔子。孔子日:『此吉祥也,以荐上帝①。』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其牛又复生白犊,其父又复令其子问孔子。其子曰:『前问之而失明,又何问乎?』父曰:『圣人之言先后合②,其事未究,姑复问之。』其子又复问孔子。孔子曰:『吉祥也。』复教以祭。其子归致命,其父曰:『行孔子之言也。』居一年,其子又无故而盲。其后楚攻宋,围其城③,民易子而之,析骸而炊之,丁壮者皆乘城而战,死者太半④。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及围解而疾俱复。【注释】
①荐——进献,指祭祀。
——(午),又读(务),违背。
③围——【集释】:『「围」,北宋本作「国」,汪本从之,今从【藏】本、吉府本、世德堂本订正。』
④太半——大半,过半。

【译文】
    宋国有个好行仁义的人,三代都不懈怠。家中的黑牛无缘无故地生下了白牛犊,便去询问孔子。孔子说:『这是好的预兆,可以用它来祭祀上帝。』过了一年,他父亲的眼睛无缘无故地瞎了,家中的黑牛又生下了白牛犊,他父亲又叫儿子去询问孔子。儿子说:『上次问了他以后你的眼睛瞎了,再问他干什么呢?』父亲说:『圣人的话开始时不灵验,后来才会灵验,姑且再问问他。』儿子又去询问孔子。孔子说:『这是好的预兆。』又叫他祭祀上帝。儿子回家告诉了父亲,父亲说:『按孔子的话去做。』过了一年,儿子的眼睛也无缘无故地瞎了。后来楚国攻打宋国,包围了宋国的都城,老百姓交换儿子杀了当饭吃,剔下骨头当柴烧,青壮年都上城作战,死亡的人超过了一半。这父子两人因眼瞎都逃避了作战。等到包围解除后,眼睛又都恢复正常。

一叶知秋 發表於 2025-3-29 20:12 | 顯示全部樓層
《列子·说符》此章阐发持胜之道与圣言玄机,诚为治国修身高妙之论。赵襄子胜翟而忧,深谙"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之理,孔子赞其"以忧持胜",实点明持胜三昧:一则胜易持难,齐楚吴越皆因骄胜取亡;二则强者示弱,孔子能拓国门而不以力闻,墨子善攻守而不以兵称;三则先迕后合,如宋人白犊之兆,看似灾异实藏吉祥。此中奥义,正在"至虚而实"四字——赵襄子虚其胜绩故能福延后世,宋人虚其灾厄终得全嗣于兵燹。圣人之言犹若蓍龟,非拘表象可解,必待"迕而后合"方见真谛。故《道德经》云"柔弱胜刚强",与此章"以强为弱"之旨互证,皆示人持盈保泰之要。学者当于胜时存戒惧,逆处见吉祥,方契列子垂训本怀。
冰月凝霜 發表於 2025-4-13 02:38 | 顯示全部樓層
《持胜之道:以强为弱与先迕后合的圣贤智慧》

《列子·说符》所载赵襄子"胜而忧"之事,实为华夏文明中极具深意的政治寓言。襄子一日克二城而面现忧色,非矫情也,乃深谙"持胜"之道。本文拟从"胜易持难"的辩证关系、"以强为弱"的处世智慧、"先迕后合"的圣人预言三个维度,阐释这段文本蕴含的深刻哲理。

一、胜易持难:江河不过三日的盛衰之理
赵襄子"方食而有忧色"的细节,展现出贤主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其以"江河之大不过三日"为喻,揭示出"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二十三章)的物极必反规律。这种忧患意识与《周易·系辞》"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的训诫一脉相承。孔子对此的评点尤为精辟:"忧者所以为昌也,喜者所以为亡也",直指齐楚吴越虽强盛一时而终至灭亡的根本原因——未能"达乎持胜"。历史证明,真正的治国智慧不在于攻城略地,而在于如何保持胜果,此即《尚书·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之深意。

二、以强为弱:孔墨二圣的示弱哲学
文本特别记载孔子"能拓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能使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知",这种"善持胜者以强为弱"的处世之道,实为华夏文明独特的生存智慧。老子云"知其雄,守其雌"(二十八章),庄子言"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山木》),皆与此理相通。宋代大儒朱熹在《中庸章句》中阐释"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正是对这种韬光养晦哲学的继承。历史长河中,范蠡功成身退、张良辟谷学道,无不是这一智慧的实践者。

三、先迕后合:宋人白犊的祸福之机
宋人三世行仁而连遭不幸,却终在楚宋之战中因祸得福,完美诠释了"圣人之言先迕后合"的深刻哲理。这个看似离奇的故事,实则暗合《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辩证思维。司马迁在《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的"孙叔敖埋蛇"典故,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明代大儒王阳明在《传习录》中特别强调"事上磨练"的重要性,认为唯有经历"迕"的考验,方能达到"合"的境界,这种思想正可为本段文本作注。

结语:
《列子》此篇揭示的持胜之道,实为中华文明应对世事变迁的重要智慧结晶。赵襄子的忧患意识、孔墨的示弱哲学、宋人的祸福转化,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处世体系。在当今瞬息万变的时代,这种"以强为弱"的谦卑姿态与"先迕后合"的远见卓识,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正如清代大儒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所言:"持其志毋暴其气,胜己者强",真正的强者,永远是那些能够战胜自我、持守道德的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