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42|回覆: 0

[道學研究] 【諸葛亮便宜十六策】11喜怒詩解喜怒明類不發私怒忿事加威刑施奸塞

[複製鏈接]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4-28 17: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諸葛亮便宜十六策11喜怒詩解喜怒明類不發私怒忿加威刑施奸塞
題文詩:
喜怒政謂,喜不應喜,無喜之事,怒不應怒,
無怒之物;喜怒之間,必明其類.怒不可犯,
無罪之人,喜不,可戮之士;喜怒之際,
不可不詳.喜不可縱,有罪之人,怒不可戮,
無辜之人;喜怒之事,不可妄行.將也行私,
而廢其功,將者亦,可發私怒,興戰,
必用眾心,合以私忿,而苟合戰,用眾必敗.
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
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於利義,
而動不合,利義而止.怒可復喜,慍可復悅;
亡國而不,可以復存,人死者不,可以復生.
怒不可以,復悅喜不,可以復怒,以文為先,
以武為後.先勝則必,後負先怒,則必後悔;
一朝之忿,而亡其身.君子,威而不猛,
忿而不怒,憂而不懼,悅而不喜.可忿之事,
然後加之,威武震懾,威武加之,則刑罰施,
刑罰,則眾奸塞.不加威武,刑罰不中;
刑罰不中,眾惡不理,則其國亡.抱威處勢.

喜怒第十一
【原文】
喜怒之政,謂喜不應喜無喜之事,怒不應怒無怒之物;喜怒之間,必明其類。怒不可犯無罪之人,喜不縱可戮之士;喜怒之際,不可不詳。喜不可縱有罪,怒不可戮無辜;喜怒之事,不可妄行。行其私而廢其功,將不可發私怒,而興戰必用眾心,苟合以私忿而合戰,則用眾必敗。怒不可以復悅,喜不可以復怒,故以文為先,以武為後。先勝則必後負,先怒則必後悔;一朝之忿,而亡其身。故君子威而不猛,忿而不怒,憂而不懼,悅而不喜。可忿之事,然後加之威武,威武加則刑罰施,刑罰施則眾奸塞。不加威武,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眾惡不理,其國亡。
【譯文】
身為將領應注意隨時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境雖難免有怒有喜,但仍應將公事與私心區分開來,才不至於誤事。
生氣時,不可遷怒無罪的人,也不可因一時的高興,而赦免罪大惡極的人,應詳究其情,再行發落。決斷案件,也不可因自己的喜好,而濫殺無辜,或縱容有罪之人,不使情緒影響決策。將領不可喜怒無常,這足以抵銷以往所有的戰功,作戰時,應團結部眾的心,激勵士氣,齊力作戰,如果只憑自己的血氣之勇,強求軍隊硬攻,那麼全軍將毀在他的手中。
【注釋】
【孫子兵法】卷12火攻故曰:明主慮之,良將修之(13)。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14)。主不可以怒而興師(15),將不可以慍而致戰(16);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17)。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18)。(13)良將修之:修,有研究、處理的意思。優秀的將帥必須研究這個問題。漢簡【孫子兵法】作:『良將隨之。』
(14)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非利不動:於我不利則不行動。非得不用:不能取勝,就不用兵。得,指得勝、取勝;用,指用兵。非危不戰:不到危急關頭不輕易開戰。(卓註:利,義,合於道義。)
(15)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國君不可以因一時的憤怒而興兵打仗。漢簡【孫子兵法】作:『主不可以怒興軍。
(16)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將帥不可以憑一時的怨憤而貿然與敵軍交戰。
(17)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合,符合。符合國家利益就行動,不符合國家利益就停止。漢簡【孫子兵法】作:『合乎利而用,不合而止。』
(18)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明智的國君要慎重,賢良的將帥要警惕,這是使國家安定軍隊保全的根本道理。
譯文:英明的國君應該慎重考慮這個問題,賢良的將帥要認真對待這個問題。於國沒有好處不要行動,沒有取勝的把握不能用兵,不到萬不得已絕不開戰。國君不能因為一時的憤怒就發動戰爭,將帥不能因為一時的氣憤就貿然下令出戰。符合國家長遠利益才可以用兵,不符合國家長遠利益就停止用兵。憤怒可以重新轉化為喜悅,氣憤也可以重新轉化為高興,但是,國家滅亡了就不能復存,人死更不能再生。因此,英明的國君要慎重對待戰爭,賢良的將帥應該小心警惕貿然作戰,這都是安定國家保全軍隊的根本原則!
   時時保持愉快的心情,就不容易發怒;終日鬱鬱寡歡,也就很難快了的起來,所以將領必先修文德,而後再講究武功,如果戰勝後不能更加謹慎,則將因輕敵而戰敗。一味的意氣用事,事後必會後悔。一時的衝動,將導致身敗名裂。
所以有才德的君子,威武而不野蠻;只知憂心,而不知恐懼;喜怒皆不形於色。平時就要樹立威嚴,這樣,刑法才有效力,一切的罪惡都可以掃盡。若無法確立威信,則刑罰就無法施行,眾人跋扈而無法管束,那麼國家就會滅亡。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fxqk001 發表於 2025-4-2 14: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諸葛亮便宜十六策·喜怒第十一】詮疏

【經義闡微】
諸葛亮此篇以"喜怒"立論,實為君主將帥修養論之核心。其要義可分三重:
一曰"明類"。喜怒當依禮法而發,"喜不應喜無喜之事,怒不應怒無怒之物",此【禮記·中庸】"發而皆中節"之謂。昔齊景公怒而圉人,晏子諫曰"罪不知謂之虐",正合"怒不可犯無罪"之戒。

二曰"去私"。文中三提"私"字:"行私而廢其功"、"不可發私怒"、"苟合以私忿",皆本【尚書·洪範】"無有作好,遵王之道"之旨。春秋時,楚莊王絕纓之會,忍小忿而成霸業,恰證"忿而不怒"之智。

三曰"合道"。引【孫子兵法】"非利不動"三句為注,揭示"合於利義而動"的戰爭倫理。戰國時趙括因忿出擊致長平之敗,恰反證"先怒必後悔"之理。

【義理辨析】
"威而不猛"四句,實化用【論語·述而】"子溫而厲"之聖賢氣象。考【吳子·論將】云"夫總文武者,軍之將也",諸葛亮以"文為先,武為後"立論,正是儒將風範之體現。

文中"刑罰不中,則眾惡不理"句,直承【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之教。東漢光武敕馮異"無為怒將"故事,可為此文註腳。

【實踐智慧】
1. 情緒管理:提出"怒可復喜,慍可復悅"的彈性思維,較之【孫子兵法】"亡國不可復存"的剛性警示,更具操作性智慧。

2. 決策機制:建立"可忿之事→加威武→施刑罰→塞眾奸"的因果鏈條,暗合現代管理學的情緒隔離決策法。

3. 領導藝術:"威而不猛"與"悅而不喜"的對舉,發展出【韓非子·外儲說】"賞罰信乎民"的治術理論。

【現代啟示】
1. 組織管理:警惕"私怒興戰"的決策陷阱,當建立現代企業的情緒風險評估機制。

2. 司法實踐:"喜不縱可戮之士"對當代量刑規範化具有鏡鑒意義。

3. 個人修養:"一朝之忿亡其身"的警示,與情緒智商理論高度契合。

【結語】
此篇雖言軍事,實通治道。其以儒家"克己"功夫為體,以法家"刑賞"之術為用,熔鑄出"文先武后"的東方領導智慧。今人若能參透"忿而不怒"三昧,庶幾可免"先怒後悔"之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