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將苑】卷1詩解5智用善師不陣將誡攬心必罰總文武道 題文詩: 為將之道,其必順天,因時依人,以立勝故, 天作人作,而時不作,是謂逆時;時作人作, 而天不作,是謂逆天;天作時作,而人不作, 是謂逆人.明智將者,其不逆天,亦不逆時, 亦不逆人.古善理者,其不出師,善師不陣, 善陣不戰,善戰不敗,善敗不亡.昔者聖人, 之治理也,安居樂業,諸國至老,不相攻伐, 可謂善理,其不師也.舜修典刑,皋陶士師, 人不干令,刑無可施,謂善師者,其不陣也. 禹伐有苗,舜舞干羽,而苗民格,謂善陳者, 其不戰也.若齊桓公,南服強楚,北服山戎, 謂善戰者,其不敗若,楚昭遭禍,奔秦求救, 卒能返國,謂善敗者,其不亡矣.尚書有曰: 狎侮君子,罔盡人心,狎侮小人,罔盡人力. 行兵之要,務攬英雄,之心必嚴,賞罰之科, 總文武道,操剛柔術,悅於禮樂,而敦詩書, 仁義為先,而後智勇;靜如潛魚,動若奔獺, 喪其所連,折其所強,耀以旌旗,戒以金鼓, 退若山移,進如風雨,擊崩若摧,合戰如虎; 迫而容之,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卑而驕之, 親而離之,強而弱之,有危安之,有懼悅之, 有叛懷之,有冤申之,有強抑之,有弱扶之, 有謀親之,有讒覆之,獲財興之;不倍兵以, 攻弱不恃,眾以輕敵,不傲才以,驕人不以, 寵而作威;先計後動,知勝始戰,得其財帛, 不自為寶,得其子女,亦不自使.將能如此, 嚴號申令,而人願斗,兵合刃接,而人樂死. 【原文】
智用[1] 夫為將之道,必順天、因時、依人以立勝也。[2]故天作時不作而人作,是謂逆時;時作天不作而人作,是謂逆天;天作時作而人不作,是謂逆人。[3]智者不逆天,亦不逆時,亦不逆人也。[4] (【諸葛亮集】、【諸葛孔明全集】)
【注釋】
[1]智用:運用智謀的方法。
[2]這幾句的意思是說,作為一個將領的原則,一定要順應天意、時勢,同時要依靠人的和睦團結來取得勝利。
[3]逆:違背。古樂府【孔雀東南飛】:『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是謂逆時,【諸葛孔明全集】作『謂之逆時』。是謂逆天,【諸葛孔明全集】作『謂之逆天』。
[4]這幾句的意思是說,有智慧的人不會違背上天的意志,也不會違背當前的形勢,更不會違背人們的意願。亦不逆時,【諸葛孔明全集】作『不逆時』。亦不逆人也,【諸葛孔明全集】作『不逆人也』。 【譯文】 將帥將兵出征想奪取戰鬥的勝利,必須考慮到天候、戰機、人的素質這幾方面的因素,要順天候、得戰機、具備相應的戰鬥力。所以在順應了天候、也具備了相應的戰鬥力,但時機卻不成熟的情況下出兵是逆時,在具備了相應的戰鬥力,有了成熟的戰機,但不具備天候條件下出兵是逆天,在順應了天候、抓住了戰機,但卻不具備士兵相應的戰鬥力的條件下出兵是逆人。明智的將帥,領兵作戰是決不會逆天、逆時、逆人的。
【原文】
不陣[1] 古之善理者不師,善師者不陳,善陳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亡。[2]昔者,聖人之治理也,安其居,樂其業,至老不相攻伐,可謂善理者不師也。[3]若舜修典刑,咎繇作士師,人不干令,刑無可施,可謂善師者不陳。[4]若禹伐有苗,舜舞干羽而苗民格,可謂善陳者不戰。[5]若齊桓南服強楚,北服山戎,可謂善戰者不敗。[6]若楚昭遭禍,奔秦求救,卒能返國,可謂善敗者不亡矣。[7] (【諸葛亮集】、【諸葛孔明全集】)
【注釋】
[1]不陳:不列陣。陳,通『陣』。
[2]善理者不師:善於用倫理綱常教化百姓的人不派軍隊去征服他人。理,通常指條理、準則或規律。戰國韓非認為:『理者,成物之文(指規律)也。』又說:『萬物各異理,萬物各異理而道盡』(【韓非子·解老】),意謂『理』為事物的特殊規律,和普遍規律的『道』有區別。師,軍隊。【詩經·秦風·無衣】:『王於興師。』這裏作動詞,指派軍隊去作戰。善師者不陳:善於治理軍隊的人不必費盡心思去佈陣。善陳者:善於佈陣的人。
[3]攻伐:攻打。聖人之治理也,【諸葛孔明全集】作『聖人之致理也』至老不相攻伐,【諸葛孔明全集】作『人至老不相攻伐』。可謂善理者不師也,【諸葛孔明全集】作『可謂善理者不師』。
[4]典刑:常刑。【書·舜典】:『象以典刑。』象,示人。咎繇:又稱皋陶,舜時法官,治獄公平,深得人心。士師:官名。在【周禮屢秋官司寇的屬官。掌禁令、獄訟、刑罰。古代為法官的通稱。干令:觸犯法令。咎由作士師,【諸葛孔明全集】作『咎由作士』。人不干令,【諸葛孔明全集】作『人不犯令』。刑無可施,【諸葛孔明全集】作『刑無所施』。
[5]苗:古族名。亦稱有苗、三苗。傳說堯時其部落首領列為諸侯。格:糾正過失。舜舞干羽而苗民格,【諸葛孔明全集】作『舞干羽而苗民格』。
[6]山戎:古族名,亦稱無終、北戎。春秋時原分佈在今山西太原,後遷河北玉田縣西北無終山,故名。善種冬蔥、戎菽。公元前7世紀勢力漸強,侵鄭、齊、燕等國。周惠王十三年(前661)侵燕,齊助燕敗之,得其冬蔥、戎菽移至齊國。周靈王三年(前569),與晉國和好,常以虎豹皮作交易。周景王四年(前541),無終及群狄與晉戰於太原。後為趙所滅。若齊桓南服強楚,【諸葛孔明全集】作『若湯武誓師』。北服山戎,【諸葛孔明全集】作『一戎衣而天下大定』。
[7]楚昭:春秋時楚國國王,曾被吳國擊敗,求救於秦,終能打敗吳國,恢復王位。若楚昭遭禍,【諸葛孔明全集】作『若楚昭王遭禍』。奔秦求救,【諸葛孔明全集】作『奔秦請越』。卒能返國,【諸葛孔明全集】作『卒能返其國』。可謂善敗者不亡矣,【諸葛孔明全集】作『可謂善敗者不亡也』。 【譯文】
古代善於治理國家懂得治國規律的君主是不依賴軍隊這種國家機器的,具有軍事才能善於用兵的將帥也不以戰爭,擺開交戰的陣勢為最終目標,善於佈陣的將帥根本不用向對方發起攻擊就能獲勝,不以兵戎相見為樂事,善於指揮戰鬥的人則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善於總結失敗教訓的將帥則不會被敵方所消滅。英明的君主治理天下,主要是讓老百姓生活安定,勤於工作,人們安居樂業,不發生任何不愉快的糾紛,這就是上面所說的『善理者不師也』的意思。上古時代,舜修刑典,還讓大臣皋陶作了掌理刑法的官員,可是老百姓無人冒犯法令,因此也就不用對任何人施加刑法,這就是『善師者不陳』的意思。大禹征伐的苗族,只派舜手持舞蹈用的干盾、羽扇就征服了有苗族人,這就是『善陳者不戰』的意思。齊桓公在南討楚國,北伐山戎的過程中,英勇善戰,所向無敵,這就是『善戰者不敗』的意思。楚昭王時楚國受到吳國的侵犯,楚昭王立刻逃到秦國求救,後事又返回了秦國,這就是『善敗者不亡』的意思。 【原文】 將誡【書】曰:『狎侮君子,罔以盡人心,狎侮小人,罔以盡人力。』[1]故行兵之要,務攬英雄之心,嚴賞罰之科,總文武之道,操剛柔之術,說禮樂而敦詩書,先仁義而後智勇;靜如潛魚,動若奔獺,喪其所連,折其所強,耀以旌旗,戒以金鼓,退若山移,進如風雨,擊崩若摧,合戰如虎;迫而容之,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卑而驕之,親而離之,強而弱之,有危者安之,有懼者悅之,有叛者懷之,有冤者申之,有強者抑之,有弱者扶之,有謀者親之,有讒者覆之,獲財者興之;不倍兵以攻弱,不恃眾以輕敵,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先計而後動,知勝而始戰,得其財帛,不自寶,得其子女不自使。[2]將能如此,嚴號申令,而人願斗,則兵合刃接而人樂死矣。[3] (【諸葛亮集】、【諸葛孔明全集】)
【注釋】
[1]【書】:指【尚書】。狎侮:輕慢;戲弄。【書·泰誓下】:『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孔傳:『輕狎五常之教,侮慢不行。』【史記·高祖本紀】:『廷中吏無所不狎侮。』罔:不。【書·盤庚下】:『罔罪爾眾。』孔傳:『今我不罪汝。』
[2]要:要點,綱要。【韓非子·揚權】:『事在四方,要在中央。』科:原意為判處刑罰。漢代為擴大某些法律條文的適用範圍,或改變原來規定的刑罰,常在一些法律條文下面增加有關處刑的規定,這種規定亦稱科,成為一種獨立的法律形式。總文武之道:概括文武的規律。說禮樂而敦詩書:樂於接受禮樂的薰陶並且用詩書來勉勵人們。說,通『悅』。敦,勉勵。仁義:儒家倫理思想。【孟子·離婁上】:『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儒家從孟子起,多數認為仁義禮智是人生而固有的道德。獺:動物名。如『水獺』、『海獺』。折:毀掉。耀:顯;明。【國語·晉語八】:『夫樂以開山川之風也,以耀德於廣遠也。』戒以金鼓:用金聲和鼓聲來命令士卒。戒,命令。【儀禮·聘禮】:『既圖事,戒上介亦如之。』迫而容之:緊急的時候容納他們。有叛者懷之:士兵中有叛逃的人就去安撫他們。懷,安撫。【左傳·僖公七年】:『懷遠以德。』覆:答;告。【漢書·馮唐傳】:『(李牧)為趙將居邊,軍市之租皆自用饗士,賞賜決於外,不從中覆也。』顏師古注:『覆謂覆白之也。』倍之:增加兵力。故行兵之要,務攬英雄之心,【諸葛孔明全集】作『行兵之要務,攬英雄之心。』操剛柔之濟,【諸葛孔明全集】作『兼剛柔之術』。靜如潛魚,【諸葛孔明全集】作『靜若潛魚』。喪其所連,【諸葛孔明全集】作『散其所連』。獲財者與之,【諸葛孔明全集】作『有獲財者與之』。【諸葛孔明全集】中無『不倍兵以攻弱』。不恃眾以輕敵,【諸葛孔明全集】作『不恃力而輕敵』。不傲才以驕人,【諸葛孔明全集】作『不傲才而輕下』。不以寵而作威,【諸葛孔明全集】作『不固寵而作威』。知勝而始戰,【諸葛孔明全集】作『知勝而後戰』。
[3]嚴號申令:緊急傳達命令。號令,傳布命令。【國語·越語上】:『乃號令於三軍。』韋昭注:『號,呼也。』按古代發令於眾,多用傳呼的方法,故稱號令。亦指向眾人傳布的命令。【禮記·月令】:『(季秋之月)申嚴號令。』將能如此,【諸葛孔明全集】作『將能若此』。嚴號申令,【諸葛孔明全集】作『發號施令』。則兵合刃接而人樂死矣,【諸葛孔明全集】作『兵不刃血而敵自敗矣』。 【譯文】 【書經】說:『戲辱君子,就無法得到他的真心,蔑視小人,也無法使他們竭盡全力為自己服務』。所以,將帥領兵的要訣是:廣泛籠絡部下的人心,嚴格有關賞罰的規章和紀律,要具備文、武兩方面的能力,剛柔並濟,精通禮、樂、詩、書,使自己在修身方面達到仁義、智勇的內涵;領兵作戰時,命令士兵休息就應讓士兵象游魚潛水一樣不出聲響,命令士兵出擊時就應讓士兵象奔跑中的獺一樣突躍飛奔,又快又猛,打亂敵人的陣營,切斷敵人的聯繫,削弱敵人的勢力,揮動旌旗以顯示自己的威力並且讓士兵服從指揮,聽從調動,撤兵時部隊應象大山移動一樣穩重,整齊,進兵時則要疾如風雨,徹底地摧毀敗軍敗將,與敵交手則拿出虎一樣的猛勢;對待敵人,還要採取一些計謀:面對緊急情況應該想辦法從容不迫,用小恩小惠誘敵進入設置好的圈套之中,想盡辦法打亂敵軍穩固整齊的陣勢,然後亂中取勝,對小心謹慎的敵軍要用計使他盲目驕傲起來,上下不一,用離間術打亂敵軍的內部團結,對異常強大的敵人想方設法地削弱他的力量,要使處境危險的敵人感到安寧以麻痹敵人,讓憂懼的敵人感到喜悅,使敵人疏忽起來;對投到我軍的戰俘要以懷柔的政策來對待,要使部下的冤屈有地方伸訴,扶持弱者,抑制氣勢凌人的部下,對有智謀的部下要盡全力親近他,用他做參謀,對巧言令色的小人要堅決打擊,獲得了戰利品要首先分給部下;另外,還要注意這樣幾點:如果敵人勢弱,就不必用全力去攻擊他,也不能因為自己軍隊力量強大就忽視了敵人,更不能以自己能力高強就驕傲自大,不能因為自己受寵就到部下那裏作威作福;對於整個戰事的進行,要先制定詳實的計劃,要有萬全的把握才能領兵出征,不獨自享受戰場上繳獲的財物、布帛,俘虜的男女人等也不自己獨自役使。身為將帥作到了這些要求,嚴格號令,將士一定會積極作戰,在戰鬥中效命疆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