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12|回覆: 1

[道學研究] 諸葛亮【將苑】卷2詩解6兵道和人察情將情威令

[複製鏈接]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5-9 14: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諸葛亮【將苑卷2詩解6兵道和人察情將情威令
題文詩:
用兵之道,在於人和,人和則,不勸自戰.
軍師中,將吏相猜,士卒不服,忠謀不用,
群下謗議,讒慝互生,雖有湯武,之智不能,
取勝匹夫,況眾人乎?兵之起也,必察其情:
兵起而靜,恃其險也;迫而挑戰,欲人之進;
眾樹動者,車來也;塵土卑廣,來也;
辭強進驅,敵欲退也;半進半退,我進;
杖而行者,敵兵飢也;見利不進,乃由勞也;
鳥集者虛;夜呼者恐;軍擾者,將不重也;
旗動者亂;吏怒者倦;數賞者窘;數罰者困;
來委謝者,欲休息也;幣重言甘,私和.
為將之道,軍井未汲,將不言渴;軍食未熟,
將不言飢;軍火未燃,將不言寒;軍幕未施,
將不言困.夏不操扇,雨不張蓋,與眾同也.
一人之身,百萬之眾,束肩斂息,重足俯聽,
莫敢仰視,法制使然.若乃軍中,上無刑罰,
下無禮義,雖有天下,富有四海,而不能自,
於亡,桀紂之類.夫以匹夫,之刑令以,
必其賞罰,而人不能,逆其命者,孫武穰苴,
之類也故,令不可輕,勢不可通.令行禁止,
三軍服威,士卒用命,戰無強敵,攻無堅陣.
和人【原文】夫用兵之道,在於人和,人和則不勸而自戰矣。若將吏相猜,士卒不服,忠謀不用,群下謗議,讒慝互生,雖有湯、武之智而不能取勝於匹夫,況眾人乎?
【譯文】
將帥領兵作戰,要注意使部隊內部官兵之間、官官之間、兵兵之間和協、團結、作到了這一點,部下會主動地竭盡全力衝鋒殺敵。如果上下猜忌,互不信任,有謀略的人得不到重用,士卒在背後議論紛紛,讒言與惡念滋生迅速,那麼就是有商湯、周武王那樣的智慧,也不能打敗一般的庸人,更何況是人數眾多的敵軍呢?

察情【原文】夫兵起而靜者,恃其險也;迫而挑戰者,欲人之進也;眾樹動者,車來也;塵土卑而廣者,徒來也;辭強而進驅者,退也;半進而半退者,誘也;杖而行者,飢也;見利而不進者,勞也;鳥集者,虛也;夜呼者,恐也;軍擾者,將不重也;旌旗動者,亂也;吏怒者,倦也;數賞者,窘也;數罰者,困也;來委謝者,欲休息也;幣重而言甘者,誘也。
【譯文】
將帥領兵打仗需要根據一些現象判斷敵人的真實情況。如果敵人在與我軍爭戰時按兵不動,一定是憑藉了險要的地勢;如果敵人不斷地向我軍挑戰,一定是想引誘我軍首先出擊;看到樹木無風而動,一定是敵人的戰車悄悄駛來;看到塵土低飛而且範圍很廣,肯定是敵人的步兵正在進襲途中;當敵人言辭強硬而且做出向我軍進攻的樣子時,一定是在準備撤退;當敵人忽而前進,忽而後退時,就是在引誘我軍進擊;發現敵軍扶仗而行、萎靡不振,敵人肯定已經飢餓難忍;發覺敵人對有利的時機不加以利用,則敵人肯定已相當疲勞,無力再進;飛鳥在敵軍的陣地群集棲飛,則表示敵軍陣營已開始空虛;夜間聽到敵軍陣地喧譁吵鬧的聲音,則表示敵人內部對戰爭十分恐懼害怕;敵人的軍隊渙散,混亂不堪,是因為敵軍主將正失去應有的威勢;敵軍的旗幟混雜紛亂,表示敵軍內部已經大亂;敵軍的將、官不斷地發怒,則表示戰爭形勢的發展使他們感到無可奈何,敵人對取勝已失去信心;敵軍獎賞過頻,刑罰過繁,表示敵軍主帥已無力扭轉自己內部的混亂和士兵不服從將帥命令的局面;當敵人派遣使者低聲下氣地來求敵時,則表示敵軍想停戰;如果敵人送來貴重的物品,說盡甜言蜜語,則表示敵軍想私下講和。
將情【原文】夫為將之道,軍井未汲,將不言渴;軍食未熟,將不言飢;軍火未然,將不言寒;軍幕未施,將不言困。夏不操扇,雨不張蓋,與眾同也。
【譯文】
身為將帥,在作風上還要注意一些日常的小事:軍營中的水井還沒有打上水來時,作將帥的就不要先喊口渴;給士卒吃的飯沒有煮好,將帥也不要先喊飢餓;軍營中的火堆還沒有點燃,將帥也不能先叫寒冷;軍中的帳篷還沒有搭造完畢,將帥也不能先言睏乏;夏天酷熱,將帥不要輕易地拿把扇子取涼;多雨天氣,將帥也不要首先舉傘避雨,總之,在各種生活細節上要處處與士兵相同。

威令
【原文】

夫一人之身,百萬之眾,束肩斂息,重足俯聽,莫敢仰視者,法制使然也。若乃上無刑罰,下無禮義,雖有天下,富有四海,而不能自免者,桀紂之類也。夫以匹夫之刑令以賞罰,而人不能逆其命者,孫武、穰苴之類也。故令不可輕,勢不可通。
【譯文】
將帥領兵能使自己指揮的百萬大軍,恭恭敬敬地接受命令,屏氣凝神,穩而有序,不敢鬆懈,這是嚴格法令的結果。如果將帥不能刑賞部下,部下不知禮義,就是據有天下,盡占四海之內的財富,也難逃自我滅亡的命運,比如夏桀、商紂這樣的暴君。但是,如果將帥在領兵的時候,能以法令為賞罰的依據,部下是不敢違背將帥的命令的,比如孫武,穰苴這樣善用法制的人。可見,法令是不能輕視的,由法令而生的將帥的威勢也不可以違抗。

梅花 發表於 2025-4-10 02:28 | 顯示全部樓層
【將苑】兵道精微探賾——諸葛亮治軍思想發微

【兵道和人】
【將苑】論兵,首重"人和"。夫三軍之要,在"上下同欲"(【孫子·謀攻】),故曰"不勸自戰"。觀史可知:長平之役,趙括將吏相疑而四十萬眾束手;垓下之圍,楚卒離心而霸王別姬。此正如武侯所言:"讒慝互生,雖有湯武之智不能取勝"。昔吳起與士卒同衣食,司馬穰苴立表誅莊賈,皆深諳"人和"乃制勝之本。今之治軍者,當思"謗議生於不公,猜忌起於不明",欲令三軍如臂使指,必先"懸罰而後仁,明賞而後義"(【黃石公三略】)。

【察情知變】
"察情"一節,實乃古代戰場行為學之精要。其"塵土卑廣者徒來"之說,與【孫子·行軍篇】"塵高而銳者車來,卑而廣者徒來"互為表里;"鳥集者虛"之論,暗合【尉繚子】"營上有鳥者虛"的觀察法。昔張遼觀孫權軍"旗幟器械周匝"而知其怯(【三國志·魏書】),正得此中三昧。武侯所列二十四徵候,非特教人識敵,更示"反觀己身"之道——"夜呼者恐"可警己軍士氣,"數賞者窘"足戒主將失度。此即【鬼谷子】"反以觀往,覆以驗來"的辯證思維。

【將情同眾】
"軍井未汲將不言渴"一節,直指為將者"與士卒同生死"的實踐哲學。考【史記】載李廣"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不近水",此即武侯所倡"夏不操扇,雨不張蓋"的典範。尤值得注意的是"法制使然"四字,揭示"同甘共苦"非僅道德要求,實為制度設計。【尉繚子·戰威】云"夫勤勞之師,將必先己",正是此理。當代管理所謂"以身作則",較之古賢"束肩斂息"的治軍境界,猶遜三分肅穆。

【威令並施】
末段論"令不可輕,勢不可通",實為法家"信賞必罰"思想的兵學轉化。孫武斬吳姬、穰苴誅莊賈,皆以"刑上極"立威;而"數賞者窘"之誡,又與【韓非子·飾邪】"賞無功則民偷幸"遙相呼應。武侯治蜀"科教嚴明,賞罰必信"(【三國志】本傳),正是這一理論的實踐註腳。然需辨明:所謂"威令",非特嚴刑峻法,實乃"懸法設禁而人不敢犯"(【三略】)的治理智慧。

結語
【將苑】此篇,融儒家人和、兵家察微、法家刑賞於一爐。其"束肩斂息"之效,非獨賴將帥個人魅力,更繫於"法制—人情—天時"的體系化建構。今人研讀,當超越字面訓詁,於"靜中察動""和中有威"處體認古典軍事哲學的深層邏輯。昔唐太宗謂"觀諸兵書,無出孫吳",而武侯此篇,可謂撮其英華矣。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