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文詩:
北郭騷踵,見晏子曰:竊悅先生,之義願乞,
所以養母.晏子使人,分倉粟之,府金遺之,
辭金受粟.有間晏子,見疑景公,出奔郭子,
召友告曰:吾悅晏子,之義嘗乞,所以養母.
吾聞之曰:養其親者,身伉其難;晏子見疑,
吾身白之.遂造公庭,求復者曰:晏子天下,
之賢者也,今去齊國,齊國必侵,方必見國,
之侵不若,先死絕頸,以白晏子.逡巡而退,
因自殺也.公聞大駭,親乘馳而,自追晏子,
及之國郊,請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之,
聞北郭子,以死白己,太息嘆曰:嬰之不肖,
罪過固其,所也而士,以身明之,嗚呼哀哉!
得罪於衛,陽虎北見,趙簡子曰:自今以來,
不復樹人.簡子問故,陽虎對曰:堂上之人,
臣所樹者,已過半矣;朝廷之吏,臣所立者,
亦過半矣;邊境之士.臣所立者,亦過半矣.
今堂上人,郄臣於君;朝廷之吏,危臣於眾;
邊境之士,劫臣於兵.簡子嘆曰:唯賢人者,
為能報恩,不肖不能.樹桃李者,夏得休息,
秋得食焉.樹蒺藜者,夏不得休,秋得其刺.
今子所樹,皆蒺藜也,自今以來,擇人而樹,
而毋已樹,而擇之哉.知恩圖報,人品為本.
北郭騷踵見晏子曰:『竊悅先生之義,願乞所以養母者。』晏子使人分倉粟府金而遺之,辭金而受粟。有間,晏子見疑於景公,出奔,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吾悅晏子之義而嘗乞所以養母者。吾聞之曰:養其親者,身更其難;今晏子見疑,吾將以身白之。』遂造公庭求復者曰:『晏子天下之賢者也,今去齊國,齊國必侵矣,方必見國之侵也,不若先死請絕頸以白晏子。』逡巡而退,因自殺也。公聞之大駭,乘馳而自追晏子,及之國郊,請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之,聞北郭子之以死白己也,太息而嘆曰:『嬰不肖,罪過固其所也,而士以身明之,哀哉!』
註解源自【齊有北郭騷者】,選自【呂氏春秋·卷十二·季冬紀·士節】
齊有北郭騷者,結罘罔,捆蒲草,織履,以養其母,猶不足,踵門見晏子曰:『竊說先生之義,願乞所以養母者。』晏子使人分倉粟府金而遺之,辭金受粟。
有間,晏子見疑於景公,出奔,過北郭騷之門而辭。北郭騷沐浴而見晏子,曰:『夫子將焉適?』晏子曰:『見疑於齊君,將出奔。』北郭騷曰:『夫子勉之矣!』晏子上車太息而嘆曰:『嬰之亡,豈不宜哉!亦不知士甚矣。』
晏子行,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吾說晏子之義,而嘗乞所以養母者焉。吾聞之,養及親者,身伉其難。今晏子見疑,吾將以身死白之。』着衣冠,令其友操劍、奉笥而從,造於君庭,求復者曰:『晏子,天下之賢者也。今去齊國,齊必侵矣。方見國之必侵,不若死,請以頭托白晏子也。』因謂友曰:『盛吾頭於笥中,奉以托。』退而自刎。其友因奉托而謂復者曰:『此北郭子為國故死,吾將為北郭子死。』又退而自刎。
景公聞之,大駭,乘馹而自追晏子,及之國郊,請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聞北郭之以死白己也,太息而嘆曰:『嬰之亡,豈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矣。』
譯文齊國有個叫北郭騷的,靠結獸網、編蒲葦、織麻鞋來奉養他的母親,但仍不足以維持生活,於是他到晏子門上求見晏子說:『我私下裏非常悅服您的道義。希望能得到糧食以奉養母親。』晏子派人把倉中的糧食、府庫中的金錢拿出來分給他,他謝絕了金錢而收下了糧食。
過了不久,晏子被齊君猜忌,逃往國外,經過北郭騷的門前向他告別。北郭騷洗髮洗身,恭敬地迎出來,見到晏子說:『您將要到哪兒去?』晏子說:『我被齊君懷疑,將要逃往國外。』北郭騷說:『您好自為之吧。』晏子上了車,長嘆一聲說:『我逃亡國外難道不正應該嗎?我也太不了解君子了。』
於是晏子走了,北郭騷召來他的朋友,告訴他說:『我悅服晏子的道義,曾向他求得糧食奉養母親。我聽說:「奉養過自己父母的人,自己要承擔他的危難。」如今晏子受到猜忌,我將用自己的死為他洗清冤誣。』北郭子穿戴好衣冠,讓他的朋友拿着寶劍捧着竹匣跟隨在後。走到國君朝廷門前,找到負責通稟的官吏說:『晏子是名聞天下的賢人,他若出亡,齊國必定遭受侵犯。與其看到國家必定遭受侵犯,不如先死。我願把頭託付給您來為晏子洗清冤誣。』於是對他的朋友說:『把我的頭盛在竹匣中,捧去託付給那個官吏。』說罷,退下幾步自刎而死。他的朋友於是棒着盛了頭的竹匣託付給了那個官吏,然後對旁觀的人說:『北郭子為國難而死,我將為北郭子而死。』說罷,又退下幾步自刎而死。
齊君聽說這件事,大為震驚,乘着驛車親自去追趕晏子,在離國都不到百裏的地方趕上了晏子,請求晏子回去。晏子不得已而返,聽說北郭騷用死來替自己洗清冤誣,他感慨地說:『我逃亡國外難道不正應該嗎?北郭騷之死說明我越發地不了解君子了。』
陽虎得罪於衛,北見簡子曰:『自今以來,不復樹人矣。』簡子曰:『何哉?』陽虎對曰:『夫堂上之人,臣所樹者過半矣;朝廷之吏,臣所立者亦過半矣;邊境之士,臣所立者亦過半矣。今夫堂上之人,親郄臣於君;朝廷之吏,親危臣於眾;邊境之士,親劫臣於兵。』簡子曰:『唯賢者為能報恩,不肖者不能。夫樹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食焉。樹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今子之所樹者,蒺藜也,自今以來,擇人而樹,毋已樹而擇之。』
注釋『樹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的啟示
【說苑·復恩】篇有一段關於陽虎『樹人』的記載:陽虎得罪於衛,北見簡子曰:『自今以來,不復樹人矣。』簡子曰:『何哉?』陽虎對曰:『夫堂上之人,臣所樹者過半矣;朝廷之吏,臣所立者亦過半矣;邊境之士,臣所立者亦過半矣。今夫堂上之人,親郄臣於君;朝廷之吏,親危臣於眾;邊境之士,親劫臣於兵。』
陽虎在衛國犯了罪,投奔到北邊的晉國。見到趙簡子,就對趙簡子發牢騷說:『今後我再也不培養人了。』趙簡子問他為什麼。陽虎說:廳堂上的人一半以上是我培養起來的,朝廷中官吏,一半以上也是我培養起來的,邊境將士經我培養的也在一半以上。可現在,堂上之人叫國君拒絕我,朝中之吏叫大伙兒仇視我,邊境將士叫軍隊逮捕我。
趙簡子聽了,對陽虎說了一段挺有哲理的話:『唯賢者為能報恩,不肖者不能。夫樹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食焉。樹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今子之所樹者,蒺藜也,自今以來,擇人而樹,毋已樹而擇之。』
意思是只有品性好的人才懂得感恩,品性不好的人是不懂得恩惠的。他舉例說,你種了桃李,夏天可在樹蔭下休憩,秋天可收穫果子吃。你種了蒺藜,夏天沒有可以乘涼的綠蔭,秋天則生有許多的刺。你所培植的,看來都是『蒺藜』。意思是以後要多看對象,擇人而樹,凡事留有餘地。他對陽虎不看品性的所謂『樹人』,提出了批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