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文诗:
哀公問政,孔子對曰:政之急者,莫大乎使,
民富且壽.公曰何谓?孔子答曰:省民力役,
薄其賦斂,則民富矣;敦行禮教,自遠罪疾,
則民壽矣.公曰若是,寡人國貧.孔子乃曰:
詩经有云:愷悌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子富,
父母貧者.文王问于,吕望曰为,天下若何?
吕望对曰: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
富其大夫;亡道之国,富其仓府;是谓上溢,
而下漏也.文王曰善!吕望对曰:宿善不祥.
是日发其,仓府以赈,鳏寡孤独.武王昔问,
治国之道,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
利之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
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道,使民之谊,
爱之而已.民失所务,则害之也;农失其时,
则败之也;有罪重罚,则杀之也;重赋敛者,
则夺之也;多徭役而,以民疲力,则苦之也;
劳而扰之,则怒之也.善为国者,遇民之如,
父母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也,
见其劳苦,乃为之悲.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鲁哀公问政于孔子,对曰:『政有使民富且寿。』哀公曰:『何谓也?』孔子曰:『薄赋敛则民富,无事则远罪,远罪则民寿。』公曰:『若是则寡人贫矣。』孔子曰:『诗云:「凯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
译文鲁哀公向孔子问有关政事的问题,孔子回答说:『有条政策能让百姓富裕而且长寿。』哀公说:『怎么说?』孔子说:『减轻税收那百姓就富裕了;不扰民那就远离了犯罪,远离了犯罪就长寿了。』哀公说:『要是这样那我就贫穷了。』孔子说:『诗经上说:「品德优良,平易近人的君子,就是人民的父母。'没见过孩子富了但父母穷的。』
注释源自【孔子家语】卷13贤君:
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公曰:『为之奈何?』孔子曰:『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公曰:『寡人欲行夫子之言,恐吾国贫矣。』孔子曰:『【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子富而父母贫者也。』
文王问于吕望曰:『为天下若何?』对曰:『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道之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漏。』文王曰:『善!』对曰:『宿善不祥。是日也,发其仓府,以赈鳏、寡、孤、独。』
译文周文王问姜子牙如何治理天下,姜子牙说:『要称王的国家使老百姓富裕,要称霸的国家使士富裕(周朝的士是贵族的最下层,包括文士、武士、辨士和谋士,也可说是今天的中产阶层知识分子),勉强维持生存的国家使高官贵族富裕,即将灭亡的国家只要使国库富足,这叫做上面漫出来而下面漏得精光。』周文王听后,回答说『太好了!』,姜太公接着说:『善事隔宿而不立行是不吉利的。』当日,周文王马上让人打开粮仓赈济穷人,于是百姓欢欣鼓舞,西周日益强盛。
注释『王国富民』一说,共有2个出处:
1【荀子•王制】第九篇:
『成侯、嗣公聚敛计数之君也,未及取民也。子产取民者也,未及为政也。管仲为政者也,未及修礼也。故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故我聚之以亡,敌得之以强。聚敛者,召寇、肥敌、亡国、危身之道也,故明君不蹈也。』 【译文】
卫成侯、卫嗣公,是搜刮民财、精于计算的国君,没能达到取得民心的境地;子产,是取得民心的人,却没能达到处理好政事的境地;管仲,是善于从理政事的人,但没能达到遵循礼义的境地。遵循礼义的能成就帝王大业,善于处理政事的能强大,取得民心的能安定,搜刮民财的会灭亡。称王天下的君主使民众富足,称霸诸侯的君主使战士富足,勉强能存在的国家使大夫富足,亡国的君主只是富了自己的箱子、塞满了自己的仓库。自己的箱子已装足了,仓库已塞满了,而老百姓则贫困了,这叫做上面漫出来而下面漏得精光。这样的国家,内不能防守,外不能征战,那么它的垮台灭亡可以立刻等到了。所以我搜刮民财以致灭亡,敌人得到这些财物因而富强。搜刮民财,实是招致侵略者、肥了敌人、灭亡本国、危害自身的道路,所以贤明的君主是不走这条路的。
2尉缭子•战威第四:
『王国富民,伯国富士,谨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食府,所谓上满下漏,患无所救。』 【翻译】王道的国家让平民充实富裕起来,霸道的国家让士子充实富裕起来;而仅仅能存在的国家,则是让大夫官僚富起来;走向亡国道路的国家,则是让(国王)自己的仓库充实起来,这就称为当官的富起来而平民穷了。在这里,上是指王宫贵族,官僚大夫;下是指平民百姓。溢是指溢出,富得流油的意思;漏是指流失,漏财,被剥夺,所以很贫穷。总之这段话是在讲平民百姓的重要性的。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谊也,爱之而已矣。民失其所务,则害之也;农失其时,则败之也;有罪者重其罚,则杀之也;重赋敛者,则夺之也;多徭役以罢民力,则苦之也;劳而扰之,则怒之也。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注解【六韬文韬3国务】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原闻为国之大务,欲使主尊人安,为之奈何?』
太公曰:『爱民而已。』文王曰:『爱民奈何?』
太公曰:『利而勿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文王曰:『敢请释其故。』太公曰:『民不失务,则利之;农不失时,则成之,省刑罚,则生之;薄赋敛,则与之;俭宫室台榭,则乐之;吏清不苛扰,则喜之。民失其务,则害之;农失其时,则败之;无罪而罚,则杀之;重赋敛,则夺之;多营官室台榭以疲民力,则苦之;吏浊苛扰,则怒之。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己物。此爱民之道也。』
【译文】
文王问太公道:『我想知道治国的根本道理。要使君主受到尊崇,民众得到安宁,应该怎么办呢?』太答道:『只要爱民就行了。』文王问道:『应当怎样爱民呢?』
太公回答说:『要给予民众利益而不损害他们的利益,使民众取得成功而不败坏他们的事情,保护民众生存而不无辜杀害,给予民众实惠而不掠夺侵占,使民众安乐而不要让他们蒙受痛苦,让民众喜悦而不要激起他们愤怒。』
文王说:『请您解释一下其中的道理。』太公说:『民众不失去职业,就是得到利益;不耽误农时,就是促成了民众的事情;减省刑罚,就是保护了民众生存;少征收赋税,就是给予民众实惠;少修建官室台榭,就是使民众安乐;官吏清廉不苛扰盘剥,就是让民众喜悦。反之,使民众失去职业,就是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耽误农时,就是败坏民众的事情;民众无罪而妄加惩罚,就是杀害他们;横征暴敛,就是对民众的掠夺;大兴土木修建宫室台榭而疲劳民力,就会增加民众的痛苦;官吏贪污苛扰,就会激起民众的愤怒。所以,善于治国的君主,统驭民众像父母爱护子女,兄长爱护弟妹那样,看到他们饥寒就为他们忧虑,看到他们劳苦就为他们悲痛,对他们施行赏罚就象自己身受赏罚,向他们征收赋税如同夺取自己的财物。这些就是爱民的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