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说苑】卷7政理诗解16身教化心孔子察微政事在应王道均平 题文诗:
齐人甚好,毂击相犯,而以为乐,禁之不止, 晏子患之,乃为新车,良马出与,人相犯曰: 毂击不祥,臣其察祀,不顺居处,不敬也乎? 下车弃而,去之然后,人乃不为.故是乃曰: 禁之以制,身不先行,民不肯止,故化其心, 莫若教也.鲁国之法,有赎臣妾,于诸侯者, 取金于府;子贡赎人,之于诸侯,而还其金, 孔子闻曰:赐失之矣,圣人举事,移风易俗, 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其,身之行也. 鲁富者寡,今贫者众,赎而受金,则为不廉; 不受则后,莫复肯赎,自今以来,不复赎矣. 孔子可谓,通于化矣.故老子曰:见小曰明. 为鲁司寇,见季康子,康子不悦.孔子又见, 宰予进曰:昔予也常,闻夫子曰,王公不聘, 我则弗动,今夫子于,司寇日少,在司寇官, 少日浅而,屈节数矣,谓屈节数,见于季孙, 不可已乎?子曰鲁国,以众相陵,以兵相暴, 之日久矣,有司不治,则将乱也,其聘我者, 孰大于是.鲁人闻曰:圣人将治,吾何不先, 自远刑罚,自此之后,国无争者.子谓宰予: 违山十里,蟪蛄之声,犹在于耳,故政事也, 莫如应之.古之鲁俗,涂里之间,罗门之罗, 收门之鱼,独得于礼,故孔子善,涂里之间, 富为贫出;罗门之罗,有亲取多,无亲取少; 收门之渔,有亲取巨,无亲取小.春秋有曰: 四民均平,则王道兴,而百姓宁;所谓四民, 士农工商.婚姻道废,男女道悖,淫泆路兴. 【原文】 齐人甚好毂击相犯以为乐,禁之不止,晏子患之,乃为新车良马出与人相犯也,曰:『毂击者不祥,臣其察祀不顺,居处不敬乎?』下车弃而去之,然后国人乃不为。故曰:『禁之以制,而身不先行也,民不肯止,故化其心莫若教也。』 【译文】 齐人喜欢在驾车时用车毂相互撞击并以此为乐。官府虽多次禁止,但依然没有什么明显的成效,宰相晏婴为此感到十分烦恼。一天,晏婴乘坐一辆新车出门,故意与其他车辆相撞,事后说:『与人撞车是不吉祥的凶兆,难道是我祭拜神明时心意不够诚敬、平日居家待人不够谦和的缘故吗?』于是弃车离去,从此国人皆不再以撞车为乐。所以说『用制度禁止某种事情,而自身不先行做到,老百姓就不能停止。因此改变老百姓的思想,强制不如施以教化。』
注释①毂击:用车毂相撞击。毂,车轮中间车轴穿入处的圆木,安装在车轮两侧的轴上。 【原文】 鲁国之法,鲁人有赎臣妾于诸侯者,取金于府;子贡赎人于诸侯而还其金,孔子闻之曰:『赐失之矣,圣人之举事也,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其身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赎而受金则为不廉;不受则后莫复赎,自今以来,鲁人不复赎矣。』孔子可谓通于化矣。故老子曰:『见小曰明。』【注释】 源自:【吕氏春秋】卷16先识览6察微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於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於府。子贡赎鲁人於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於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译文】 鲁国的法令规定,鲁国人在其它诸侯国给人当奴仆,有能赎出他们的,可以从国库中支取金钱。子贡从其它诸侯国赎出了做奴仆的鲁国人,回来却推辞,不支取金外。扎予说:『端木赐做错了。从今以后,鲁国人不会再赎人了。』支取金钱,对品行并没有损害,不支取金钱,就不会有人再赎人了。子路救了一个溺水的人,那个人用牛来酬谢他,子路收下了牛。孔子说;『鲁国人一定会救溺水的人了。』孔子能从细小处看到结果,这是由于他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观察得远啊。 【原文】 孔子见季康子,康子未说,孔子又见之,宰予曰:『吾闻之夫子曰:「王公不聘不动。」今吾子之见司寇也(日少,谓在司寇官少日浅而屈节)少数矣。(谓屈节数见于季孙不可以已乎?)』孔子曰:『鲁国以众相陵,以兵相暴之日久矣,而有司不治,聘我者孰大乎?』于是鲁人闻之曰:『圣人将治,何以不先自为刑罚乎?』自是之后,国无争者。孔子谓弟子曰:『违山十里,蟪蛄之声犹尚存耳,政事无如膺之矣。』古之鲁俗,涂里之间,罗门之罗,收门之鱼,独得于礼,是以孔子善之夫涂里之间,富家为贫者出;罗门之罗,有亲者取多,无亲者取少;收门之渔,有亲者取巨,无亲者取小。 【注释】出自【孔子家语】卷19子路初见: 孔子为鲁司寇,见季康子1,康子不悦。孔子又见之。宰予进曰:『昔予也常闻诸夫子曰,王公不我聘则弗动,今夫子之于司寇也日少,谓在司寇官少日浅而屈节数矣,谓屈节数见于季孙不可以已乎?』孔子曰:『然,鲁国以众相陵,以兵相暴之日久矣,而有司不治,则将乱也,其聘我者,孰大于是哉2。』鲁人闻之曰:『圣人将治,何不先自远刑罚,自此之后,国无争者。』孔子谓宰予曰:『违山十里,蟪蛄之声,犹在于耳,故政事莫如应之。3』 【注释】 1康子:当为桓子非康子也。2言聘我使在官其为治岂复可大于此者也 3违,去也,蟪蛄蛁蟟也,蛁蟟之声,去山十里犹在于耳,以其鸣而不已,言政事须慎听之然后行之者也。【译文】 孔子在鲁国担任司寇时去拜见季康子,季康子很不高兴。孔子又去拜见他。宰予劝孔子说:『从前我曾听老师讲过:王公贵族要是不以礼聘请我,我不会主动去找他们。现在您担任司寇的时间不长,但已屈节委屈自己多次了,不可以不去吗?』孔子说:『是这样的。鲁国国内以多欺少,用士兵来侵犯别人的时间已经很久了,而有关官员不管,那将会出大乱子。执政者如果任用我,让我来治理此事,有哪件事比这更大呢?』鲁国人听到这些话,说:『圣人将要来治理鲁国,我们何不自己先远离刑罚。』自此以后,鲁国没有相互争斗的人。孔子对宰予说:『离山十里,蟪蛄的叫声仍然在耳。所以处理政事不如谨慎地听取意见,然后找相应的办法。』 【原文】 春秋曰:四民均则王道兴而百姓宁;所谓四民者,士、农、工、商也。婚姻之道废,则男女之道悖,而淫泆之路兴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