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65|回覆: 1

[古文觀止] 劉向【說苑】卷11善說詩解1矜誠諭明持固入心尊君重身安國全性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7-7 17: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題文詩:
孫卿曰夫,談說之術,矜莊立之,端誠處之,
堅強持之,譬稱諭之,分別明之,歡欣芬薌,
和氣送之,寶之珍之,貴之神之,如是則說,
常無不行.是之謂能,貴其所貴.傳有曰唯,
君子爲能,貴其所貴.詩經有云:無易由言,
無曰苟矣.鬼谷子曰:人之不善,矯之者難;
說之不行,言之不從,辯之不明;既明不行,
持之不固;既固不行,未中其心,之所善也.
辯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心之所善,
其言神珍,白而分能,入於人心,如此而說,
不行天下,未嘗聞也.此謂善說.子貢有曰:
出言陳辭,身之得失,國之安危.詩經有云:
辭之繹矣,民之莫矣.辭者人之,所以自通.
主父偃曰:人而無辭,安所用之.昔子產之.
修其辭也,趙武致敬;向王孫滿,明其言而,
楚莊以慚;蘇秦行說,六國以安;蒯通陳說,
身得以全.夫辭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國,
全性者也.故辭不可,不修而說,不可不善.
孫卿曰:『夫談說之術,齊莊以立之,端誠以處之,堅強以持之,譬稱以諭之,分別以明之,歡欣憤滿以送之,寶之珍之,貴之神之,如是則說常無不行矣。』夫是之謂能貴其所貴。傳曰:『唯君子爲能貴其所貴也。』詩云:『無易由言,無曰苟矣。』
鬼谷子曰:『人之不善而能矯之者難矣。說之不行,言之不從者,其辯之不明也;既明而不行者,持之不固也;既固而不行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辯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之所善,其言神而珍,白而分,能入於人之心,如此而說不行者,天下未嘗聞也。此之謂善說。』子貢曰:『出言陳辭,身之得失,國之安危也。』詩云:『辭之繹矣,民之莫矣。』夫辭者人之所以自通也。主父偃曰:『人而無辭,安所用之。』昔子產修其辭,而趙武致其敬;王孫滿明其言,而楚莊以慚;蘇秦行其說,而六國以安;蒯通陳說,而身得以全。夫辭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國、全性者也。故辭不可不修而說不可不善。
參考1『夫談說之術,齊莊以立之,端誠以處之,堅強以持之,譬稱以諭之,分別以明之,歡欣憤滿以送之,寶之珍之,貴之神之,如是則說常無不行矣。』夫是之謂能貴其所貴。(出自【荀子】卷5非相篇詩解5君子說仁辨者分三)
【原文】談說之術:矜莊莊重、嚴肅以蒞之,端誠正直真誠以處之,堅強以持之,譬稱以喻之,分別以明之,欣驩(huān)芬薌指和氣。驩,通『歡』。薌,通『香』以送之,寶之,珍之,貴之,神之。如是則說常無不受。雖不說人,人莫不貴。夫是之謂能貴其所貴。傳曰:『唯君子爲能貴其所貴』。此之謂也。
譯文說服的方法:要以莊重嚴肅、正直真誠的態度對待人,堅持不懈地說服別人,用比喻的方法啟發人,通過分析使之明白是非同異,和藹地把自己的思想傳達給別人,自己一定要珍愛、寶貴、重視、崇信自己的學說,這樣所講的就沒有不被別人接受的。即使沉默不說,別人也都會尊重他。這就叫能讓自己所寶貴的學說得到重視。古書上說:『只有君子才能讓自己所寶貴的學說得到重視』。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參考2無易由言,無曰苟矣:(出自【詩經.大雅.抑】)
『無易由言,無曰苟矣,莫捫朕舌,言不可逝矣。無言不讎,無德不報。惠於朋友,庶民小子。子孫繩繩,萬民靡不承。』
譯文 不要輕率亂發言,莫說做事可隨便。無人把我舌頭拴,言語出口彌補難。言語不會無反應,施德總是有福添。親朋好友要友愛,平民百姓須照看。子孫謹慎不怠慢,萬民順從國家安。
參考3說之不行,言之不從者,其辯之不明也;既明而不行者,持之不固也;既固而不行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
譯文勸說一個人而不見其行動,是因爲我們講得還不夠明白。如果道理講明白了,仍不見其行動的,是因爲我們還不夠堅定。如果是堅定的,而仍不見有所行動的,是因爲我們沒有說中他心中的『善』。許富宏先生指出,此佚文當屬【鬼谷子】中的【內揵第三】,他說:『【內揵】篇題下注云:「揵者,持之令固也。言君臣之際,上下之交,必內情相得,然後結固而不離。」此正是「持之、固之」之意。可見,【善說】所引【鬼谷子】佚文應是【內揵】篇佚文。』
參考4辭之繹矣,民之莫矣。(出自【詩·大雅·板】)
『辭之輯和順矣,民之協融洽矣;辭之繹同『懌」,喜悅矣,民之莫安定矣』
譯文言辭和順,百姓融洽;言辭動聽,百姓安寧。
參考5王孫滿(生卒年不詳),春秋時期周大夫。楚莊王八年(前606年),楚攻陸渾之戎,至洛,陳兵於周郊。他奉周定王命前往勞軍。楚王問周鼎的大小輕重,意欲代周,他答以:『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終使楚軍退去。據考,王孫滿應爲周襄王之孫,周恭王十四世孫。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發表於 2025-3-25 21:08 | 顯示全部樓層
【說苑】此章論談說之道,誠爲立言之圭臬。孫卿所陳談說之術,首重"矜莊端誠"四字,實乃千古說辭之綱宗。立言若不正其衣冠、端其心志,則辭雖巧而人不信。譬若建屋,必先固其基址;譬若行舟,必先正其舵楫。此中"堅強持之"一語尤當深味,非獨指言辭之堅定,更在持守道義之剛毅。昔蘇張縱橫,其辯雖工,終不免"妾婦之道"之譏,正坐此耳。

鬼谷子言"中其心之所善",實爲說術樞機。昔觸龍說趙太后,先以飲食起居爲端;范雎見秦王,始以穰侯專權爲引,皆深諳此道。然所謂"中善"非曲意逢迎之謂,要在明辨是非而導歸於正。子產修辭而趙武致敬,正以其辭兼"明道"與"中情"之妙。

至若"辭之繹矣,民之莫矣"二語,尤見言辭關乎國運。昔周公吐哺握髮而天下歸心,豈非以精誠之辭通萬民之情?今之立言者,當思"尊君重身安國全性"八字,修辭非爲炫智,實乃君子"慎言其餘"之義。故善說者,必本於誠而達於明,固於道而應於時,如此方能"入於人心"而"不行天下未嘗聞也"。學者當以子產、王孫滿爲法,勿效蘇秦、蒯通之智巧,斯得談說之正矣。
李若藏 發表於 2025-4-2 23:18 | 顯示全部樓層
【說苑】善說章句闡微

劉向【說苑·善說】所載孫卿(荀子)、鬼谷子論說之術,實爲華夏辭令之學的精要。今就經義分疏三端,以明談說之道。

一、立言之本在於誠明
孫卿提出"齊莊以立之,端誠以處之",此乃談說之體。【禮記·表記】云"君子恥有其辭而無其德",正與此相發。所謂"譬稱以諭之,分別以明之",實承【易·繫辭】"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之喻示傳統。值得注意的是"歡欣芬薌以送之"的表述,芬薌通"馨香",暗合【尚書·君陳】"黍稷非馨,明德惟馨"之旨,提示言辭須具德性芬芳。

二、持論之要在於固中
鬼谷子所言"辯之不明"至"未中其心"四重遞進,實爲心理說服的精密次第。其中"中其心之所善"尤爲關鍵,【孟子·盡心】"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可相印證。所謂"言神而珍",非謂玄虛,實指【周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的應化智慧。子貢"出言陳辭關乎家國"之論,更將辭令提升至【春秋】"正名"的政治高度。

三、修辭之效在於通變
篇末歷舉子產、王孫滿等典故,彰顯"修辭立其誠"的實踐價值。子產使趙武致敬,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言之無文,行而不遠";王孫滿折楚莊王問鼎,載於【左傳·宣公三年】,皆體現【詩】教"溫柔敦厚"的諷喻藝術。至若蘇秦、蒯通之事,則示【鬼谷子·捭闔】"隨其嗜欲以見其志"的權變智慧,然終以"尊君重身"爲歸,不失儒家本旨。

要之,此篇融攝儒道縱橫之言說傳統,將"談說之術"升華爲"安國全性"的君子之道。其價值不在技巧層面,而在彰顯【周易·繫辭】"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的深刻認知。今人研習辭令,當以"端誠"爲本、"明辨"爲用,方不負古人"貴其所貴"之教。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