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55|回覆: 2

[古文觀止] 劉向【說苑】卷11善說詩解3選賢法平民壽使民以時民富敬則民貴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7-8 11: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題文詩:
齊宣王出,獵於社山,社山父老,十三相與,
勞王王曰:父老苦矣!謂左右賜,父老不租,
父老皆拜,閭丘先生,不拜王曰:以爲少耶?
謂左右復,賜父老無,徭役父老,皆拜閭丘,
不拜王曰:拜者乃去,不拜者前.曰吾今觀,
父老幸而,勞之故賜,之田不租,父老皆拜,
先生不拜,寡人以爲,少故賜無,徭役父老,
皆拜先生,又獨不拜,寡人乃得,無有過乎?
閭丘對曰:惟聞大王,來游所以,爲勞大王,
望得壽富,貴於大王.宣王曰天,殺生有時,
非吾所與,無壽先生;倉廩雖實,以備災害,
無富先生;大官無缺,小官卑賤,無貴先生.
閭丘對曰:此非人臣,所敢望也,願大王選,
良富家子,有修行者,以爲官吏,平其法度,
如此臣稍,可得壽焉;春秋冬夏,振之以時,
無擾百姓,如是臣可,稍得以富;願王出令,
少者敬長,長者敬老,如是臣可,稍得以貴;
今王幸賜,臣田不租,然則倉廩,將空虛也;
賜無徭役,然則官府,無所使焉,此固非臣,
所敢望也.齊王曰善,願請爲相.治國有常,
選賢任能,使民以時,尊老愛幼,真情民貴.
齊宣王出獵於社山,社山父老十三人相與勞王,王曰:『父老苦矣!』謂左右賜父老田不租,父老皆拜,閭丘先生不拜。王曰:『父老以爲少耶?』謂左右復賜父老無徭役,父老皆拜,閭丘先生又不拜。王曰:『拜者去,不拜者前。』曰:『寡人今觀父老幸而勞之,故賜父老田不租,父老皆拜,先生獨不拜,寡人自以爲少,故賜父老無徭役,父老皆拜,先生又獨不拜,寡人得無有過乎?』閭丘先生對曰:『惟聞大王來游,所以爲勞大王,望得壽於大王,望得富於大王,望得貴於大王。』
譯文齊宣王在社山狩獵,社山村民共十三人前往拜見齊宣王。齊宣王說:鄉親們辛苦了。告訴隨從減免村民田租。村民們都拜謝齊宣王,惟獨閭丘先生不拜謝。齊宣王說:鄉親們覺得賞賜得少了吧?於是吩咐隨從減免村民徭役。村民們都拜謝齊宣王,惟獨閭丘先生又不拜謝。齊宣王說:拜謝過的村民退下,不拜謝的那位請上前來。
齊宣王說:我覺得鄉親們辛苦,所以賞賜減免田租。鄉親們紛紛拜謝,惟獨先生您不拜謝。我以爲賞賜得少了,於是賞賜減免村民徭役。鄉親們紛紛拜謝,惟獨先生您又不拜謝。難道說我這麼做不對嗎?閭丘先生答到:聽說陛下來遊玩,特地來拜見您。希望陛下賞賜我們壽命、財富、地位。
王曰:『天殺生有時,非寡人所得與也,無以壽先生;倉廩雖實,以備災害,無以富先生;大官無缺,小官卑賤,無以貴先生。』閭丘先生對曰:『此非人臣所敢望也。願大王選良富家子,有修行者以爲吏,平其法度,如此臣少可以得壽焉;春秋冬夏,振之以時,無煩擾百姓,如是臣可少得以富焉;願大王出令,令少者敬長,長者敬老,如是臣可少得以貴焉;今大王幸賜臣田不租,然則倉廩將虛也。賜臣無徭役,然則官府無使焉,此固非人臣之所敢望也。』齊王曰:『善。願請先生爲相。』
譯文齊宣王:生命是上天註定的,不是我能左右的,所以不能給先生壽命。倉庫雖然飽滿,但都是用來防備災害的,也不能給先生。大的職位沒有空缺,小的職位太卑微,所以地位也不能給先生。閭丘先生回答到:這些不是我們做臣民的所敢要的。希望陛下選擇好人家出身的,有修養的人去做官,積累功德,於是我們就稍微得到了長壽。
一年四季,即使發放補貼,不騷擾百姓,這樣我們就得到了財富。希望陛下下令,讓小輩的人尊敬長輩,年輕的人尊敬年邁的人,於是我們就稍微得到了地位。今天陛下賞賜我們減免田租,那麼倉庫將要空虛。賞賜我們不服徭役,那麼官府將不能行使職責,這當然不是我們做臣民的想要的。
齊宣王說:太對了。我要讓先生您做宰相。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無音之境 發表於 2025-3-31 08:18 | 顯示全部樓層
【說苑】善說章閭丘先生諫齊王論

【說苑】載齊宣王獵於社山,賜父老田租徭役之免,而閭丘先生獨不拜,此中深意,實爲治國要道。先生所陳三事,乃王道之本也。

其一曰"選良富家子有修行者爲吏"。此語直指吏治根本。管子云:"禮義廉恥,國之四維",選官首重德行,次論才學。先生所謂"平其法度",即【尚書】"無偏無黨"之義。吏治清則民氣順,民氣順則陰陽和,陰陽和則人壽延,此"可得壽"之真諦。

其二曰"振之以時"。蓋【孟子】言"不違農時",孔子曰"使民以時",皆與先生"春秋冬夏振之以時"之說相通。農桑不失其時,則倉廩實;徭役不奪其力,則衣食足。此"可得富"之要術。

其三曰"少者敬長,長者敬老"。此乃禮制之本,【孝經】云"教民親愛莫善於孝"。商鞅雖強秦而廢禮義,終致速亡;周室以禮樂維邦,享祚八百。尊卑有序則教化行,教化行則貴賤明,此"可得貴"之大道。

先生之智,在於見王政之體要。免租役雖惠一時,終非長久之計;立制度、明教化,方爲治國之綱。宣王悟而欲拜相,誠明君也。今觀此篇,可知聖王之道,不在小惠,而在大經。選賢任能,使民以時,教民以禮,三者備而後王道成,此【說苑】示人之微旨也。
肖負收巳 發表於 2025-4-7 13:03 | 顯示全部樓層
【說苑·善說】閭丘先生諫齊王章解

【說苑】載齊宣王社山之事,實爲治國要道之縮影。閭丘先生三不拜而進言,非倨傲也,乃深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之理。其言"選良富家子有修行者以爲官吏,平其法度",直指吏治根本,與【尚書】"建官惟賢"之旨暗合。

考其要義有三:
一曰選賢任能。先生所求非一時恩賞,乃"良吏"之治。此與【論語】"舉直錯諸枉"相通。王者賜田免役,不過小惠;而選賢與能,方爲長治久安之道。管子云:"授有德則國安",正此之謂。

二曰使民以時。"春秋冬夏振之以時"之說,本於【孟子】"不違農時"之教。【月令】載先王制度,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皆順天時。先生所諫,實爲農耕文明治國精髓。

三曰禮法並重。"少者敬長,長者敬老"乃禮序根基,與【孝經】"教民親愛莫善於孝"相表里。而"平其法度"則承【周禮】"刑平國用中典"之義。二者相濟,方成治道。

細究宣王初賜,不免"惠而不知爲政"之嫌。【孟子】嘗言:"徒善不足以爲政",王始以財帛徭役爲賜,終悟先生之明,遂有"請爲相"之舉。此中轉折,足見爲政者當超越小惠,務求根本。

今觀此章,猶見治道真諦:民之壽在吏治清明,民之富在農時不奪,民之貴在禮教昌明。劉向錄此,非獨記齊事,實爲萬世立鏡。後世讀之,當思"善政不如善教"之深意,明"王道本乎人情"之要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