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古希臘』是近代西方種族主義的新傳統 古迪說:『現代世界創造了古希臘(the modern world created Greece)。』 【卅四】對此,霍布森確認:『今天,我們都認為「希臘是歐洲文明的誕生地」……;但事實上,歐洲學術界直到18世紀末才提出這一觀點。然而無論如何,「古希臘」是虛構的。』 【卅五】 埃及學者、法國教授薩米爾·阿明(Samir Amin, 1931—2018)批評:『歐洲文明的「希臘祖譜」這一神話,是西方偽造歷史的產物;它表現為如此一個「進步歷程」,即從古希臘、古羅馬,經過封建的耶教歐洲,到資本主義的歐美。』 【卅六】 『古希臘變成了理想之境,此乃西方中心論之發明!』 【卅七】伊斯坦布爾大學教授德米爾奇(Mustafa Demirci)指出: 『古希臘』作為歐洲的創始神話,具有獨立的城市、自由的思想環境、人文精神和卓越的理性。但事實上,與上述『信念』相反;在古代世界,希臘社會根本不可能領先於其他地方,反倒是它更落後。……的確,就像伯納爾(Martin Bernal)所表明,為了彰顯自己燦爛的歷史,歐洲人編造了一個『古代傳奇』。……如此西方中心論的『歷史』,正如古迪所說,是對歷史的盜竊。 【卅八】 『古希臘』是近代西方沙文主義與種族主義的作品。德國語言學家哈曼(Harald Haarmann)寫道: 構建作為西方起源的『希臘文明』這一運動,反映了(19世紀)歐洲民族對其文化與知識的投注,但不是對它的真實古代的重建。這種被『古典化』的東西具有如此吸引力,以至於(那時)許多作家、詩人和哲學家們都寧願活在幻想中,也不去了解『希臘傳統』究竟為何物。『他們欣喜若狂地轉向了希臘式的理想,生怕它被任何史實所「玷污」。……溫克爾曼、席勒、霍爾德林、黑格爾和尼采從未到過希臘地區。』伯納爾譴責這些構建『古希臘』的人,都是種族主義分子。……古代希臘的形象被歐洲的文化沙文主義所扭曲。 【卅九】 『溫克爾曼的古典理想推動了種族主義。』安易沃(U. M. Anyiwo)寫道:『對他來說,白色人種的歐洲「希臘理想」具有一種抽象的完美形式』;『溫克爾曼的理論成為當代和後世的種族主義話語,它假設以歐洲為中心的希臘白人是純粹原初人類,而其他種族則是等而下之。』 【四十】 美國波士頓學院副教授克魯克(K. S. Crooks)進一步說: 近代歐洲重塑『歷史』,將理性、人文、世俗、個人主義和進步觀念等都說成是源自『古希臘』;它對我們理解西方種族主義的文化結構,乃至關重要。……正是在19世紀,歐洲種族主義的主要方向從生物學轉到了語言學(印歐語系),才鞏固了西方中心論。……阿明抨擊西歐的『希臘祖先』這一神話,稱其『構成了西方中心之資本主義的文化緯度。亦即,宣傳希臘理性主義,以證明歐洲獨特性的資本主義的勝利,而使『東方世界』相形見絀。 【卌一】 希臘哲學是一種強加於現代人類的認知暴力。得克薩斯—奧斯汀大學的法洛拉(Toyin Falola)指出: 現代世界通行的哲學知識是由歐美白人編造出來的。西方哲學的故事開始於『古希臘』,被說成是蘊含民主價值;(據說)它在啟蒙運動中喚起了理性和世俗,並在泛世界的資本主義擴張中變得博大。質言之,如此西方中心論的哲學實際上衍生於(近代)種族主義……。西方學術主宰了世界各國的文化,訴諸西方認識論的文化霸權;……亦即,它是一種將現代權力、信仰和知識相結合的認知暴力。 【卌二】 『希臘哲學乃西方中心論之構建(Greek philosophy is a Eurocentric construct)。』 【卌三】帕拉斯凱瓦教授說:『……虛構的獨特而完美的「古代」希臘哲學,一種被西方中心論包裝和美化的神話,成了一種讓人追求的准信仰。』 【卌四】 進一步閱讀拙作:【『兩希傳統』植根於中國典籍考】、【古希臘哲學是基於中國文獻的近代偽造】和【種族主義抹殺西方哲學的中國起源】〔西史辨偽微信公眾號〕。
僅就文學藝術而言,『古希臘』在很大程度上是19世紀浪漫主義運動的產物,它是一種西方中心論學者的憧憬或幻 ...
【圖】僅就文學藝術而言,『古希臘』在很大程度上是19世紀浪漫主義運動的產物,它是一種西方中心論學者的憧憬或幻覺

- 【卅四】Jack Goody: The Theft of Histo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p.37.
- 【卅五】(John Hobson) Gerard Delanty: Europe and Asia Beyond East and West, Taylor & Francis, 2012, p.110.
- 【卅六】Marie-Paule Ha: Figuring the East: Segalen, Malraux, Duras, and Barthes, SUNY Press, 1 Jan 2000, p.3.
- 【卅七】M. Christine Boyer: The City of Collective Memory, MIT Press, 1996, p.151.
- 【卅八】(Mustafa Demirci) Lütfi Sunar: Eurocentrism at the Margins, Taylor & Francis Group, 2020, p.55.
- 【卅九】Harald Haarmann: Roots of Ancient Greek Civilization, McFarland, 17 Sept 2014, p.84.
- 【四十】( A. G. Marin) U. Melissa Anyiwo: Race in the Vampire Narrative, Sense Publishers, 2015, p.15.
- 【卌一】Kalpana Seshadri-Crooks: Desiring Whiteness, Routledge, 2002, p.48.
- 【卌二】Toyin Falola, Nicole Griffin: Religious Beliefs and Knowledge Systems in Africa, Rowman & Littlefield, 2021, p.7.
- 【卌三】Curry Malott: Call to Action, Peter Lang, 2007, p.2.
- 【卌四】João M. Paraskeva: Curriculum Epistemicide, Routledge, 2016, p.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