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85|回覆: 0

[古文觀止] 劉向【說苑】卷15指武詩解3士卒親附內治正外王師三忘視死如歸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7-26 16: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題文詩:
春秋之記,國家存亡,以察來世,其國雖有,
廣土眾民,堅甲利兵,威猛之將,倘士卒不,
親附不可,戰勝取功.晉侯獲韓;楚子玉得,
臣敗城濮;蔡不待敵,而眾潰故,語曰文王,
而不能使,不附之民;先軫不能,戰不教卒;
造父王良,不御弊車,不作之馬,趨疾致遠;
雖羿逄蒙,亦不能以,枉矢弱弓,射遠中微;
強弱成敗,之要故在,乎附士卒,教習而已.
內治未得,不可正外,本惠未襲,不可制末,
是以春秋,先記京師,而後諸夏,先錄諸華,
而後夷狄.及周惠王,以遭亂世,繼先王體,
強楚稱王,諸侯背叛,欲申先王,之命一統,
天下不先,廣養京師,以及諸夏,以及夷狄,
內治未得,忿則不料,力權得失,興兵征楚,
而師大敗,撙辱不行,為天下笑.幸逢桓公,
以得安尊,內治未得,不可正外,本惠未襲,
不可制末.將帥受命,軍吏畢入,北面再拜,
稽首受命.天子南面,而授之鉞,東行西面,
而揖之乃,示弗御也.故受命而,出忘其國,
戎忘其家,聞枹鼓聲,唯恐不勝,忘其身也,
故其必死.其雖必死,不如樂死,其雖樂死,
不如甘死,其雖甘死,不如義死,義死不如,
視死如歸,此之謂也.一人必死,十弗能待;
十人必死,百人弗待;百人必死,千人不待;
千人必死,萬人弗待;萬人必死,橫行天下,
令行禁止,王者之師.捨生忘死,向死而生.
春秋記國家存亡,以察來世,雖有廣土眾民,堅甲利兵,威猛之將,士卒不親附,不可以戰勝取功。晉侯獲於韓;楚子玉得臣敗於城濮;蔡不待敵而眾潰。故語曰:『文王不能使不附之民;先軫不能戰不教之卒;造父王良不能以弊車不作之馬,趨疾而致遠;羿逄蒙不能以枉矢弱弓,射遠中微;故強弱成敗之要,在乎附士卒,教習之而已。』
內治未得,不可以正外,本惠未襲,不可以制末,是以春秋先京師而後諸夏,先諸華而後夷狄。及周惠王,以遭亂世,繼先王之體,而強楚稱王,諸侯背叛,欲申先王之命,一統天下。不先廣養京師,以及諸夏,諸夏以及夷狄,內治未得,忿則不料力,權得失,興兵而征強楚,師大敗,撙辱不行,大為天下笑。幸逢齊桓公以得安尊,故內治未得不可以正外,本惠未襲,不可以制末。
注釋本惠:指本土的惠政
將帥受命者,將帥入,軍吏畢入,皆北面再拜稽首受命。天子南面而授之鉞,東行,西面而揖之,示弗御也。故受命而出忘其國,即戎忘其家,聞枹鼓之聲,唯恐不勝忘其身,故必死。必死不如樂死,樂死不如甘死,甘死不如義死,義死不如視死如歸,此之謂也。故一人必死,十人弗能待也;十人必死,百人弗能待也;百人必死,千人不能待也;千人必死,萬人弗能待也;萬人必死,橫行乎天下,令行禁止,王者之師也。
沙坡 發表於 2025-3-28 15:08 | 顯示全部樓層
【說苑】兵道三要論

【說苑·指武】此章深闡兵道三要:士卒親附為勝戰之本,內治修明乃正外之基,忘身殉國乃將帥之極。三者相濟,方成王師。

一曰"士卒親附"。晉侯獲韓、楚子玉敗北、蔡師未戰先潰,皆證"堅甲利兵不如附眾"之理。造父不能御弊車,羿蒙難用弱弓,喻指將帥之能終賴士卒用命。此與【孫子】"上下同欲者勝"暗合,所謂"附士卒"非徒施小惠,要在明賞罰、同甘苦,使三軍如臂使指。

二曰"內治正外"。周惠王欲申王命而敗於楚,恰證"本惠未襲,不可制末"之誡。春秋筆法先京師後夷狄,非獨尊王攘夷,實昭示治國如築台,必自基始。管子云"倉廩實而知禮節",內政不修而忿然興師,猶無基之台欲凌雲,其傾必速。

三曰"三忘死節"。將帥受鉞之禮,天子南面而授,示專閫外之權;將帥西面而揖,表"弗御"之信。至此境界,"忘國""忘家""忘身"非謂棄忠孝,乃臻"樂死"之境。昔吳起為卒吮疽,李廣與士共飲,皆所以激揚此志。然"樂死"尤貴"樂生",【司馬法】云"人言凶言凶",惟愛兵如子,方能使人赴義如飴。

此三要者,實為千古兵家樞機。今觀戰國以降,凡百勝之師,未有不本於此而能立功於外者。讀史者當於此三復致意焉。

(全文4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