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00|回复: 0

[古文观止] 刘向《说苑》卷15指武诗解8朝廷有礼众亲民畜伐枉伐过出师必义

[复制链接]
达性畅情 发表于 2022-7-27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题文诗:
鲁哀公问,仲尼曰吾,欲小则守,国大则攻,
其道若何?仲尼曰若,朝廷有礼,上下有亲,
民之众皆,君之畜也,君将谁攻?朝廷无礼,
上下无亲,民众皆为,君之雠也,君谁与守?
公曰善哉.于是乃废,泽梁之禁,弛关市征,
以为民惠.文王问曰:吾欲用兵,谁可伐之?
密须氏也,昔疑于我,可先往伐.管叔曰否,
其君也乃,天下明君,伐之不义.太公望曰:
臣也闻之,先王伐枉,而不伐顺;伐险而不,
伐易伐过,不伐不及.文王曰善.伐密须氏,
遂灭之也.文王伐崇,先宣言曰:闻崇侯虎,
蔑侮父兄,不敬长老,听狱不中,分财不均,
百姓力尽,不得衣食,予将来征,吾唯为民,
乃伐崇国.既入其境,文王又令,毋杀人民,
毋坏其室,毋填水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
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崇人闻之,因请降之.
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吾欲小则守,大则攻,其道若何?”仲尼曰:“若朝廷有礼,上下有亲,民之众皆君之畜也,君将谁攻?若朝廷无礼,上下无亲,民众皆君之雠也,君将谁与守?”于是废泽梁之禁,弛关市之征,以为民惠也。”
参考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欲吾国小而能守,大则攻,其道如何?”孔子对曰:“使君朝廷有礼,上下和亲,天下百姓皆君之民,将谁攻之?苟违此道,民畔如归,皆君之雠也,将与谁其守?”公曰:“善哉!”于是废山泽之禁,弛关市之税,以惠百姓。
参考译文鲁哀公问孔子说:“我想让我们的国家做到弱小可以防守,强大也不进攻别国,怎么才能做到这样呢?”孔子回答说:“让您的国家讲礼制,君臣上下相亲相敬,那么天下百姓就都成为您的子民了,谁还会攻打您呢?假如违背这种做法,百姓背叛您就像回家一样迫切,他们都会成为您的仇敌,您与谁一起守御呢?”哀公说:“您说得很好。”于是废除了禁止百姓上山打柴狩猎和封河流湖泊捕鱼的禁令,减轻关卡和交易场所的税收,以使百姓得到恩惠。
文王曰:“吾欲用兵,谁可伐?密须氏疑于我,可先往伐。”管叔曰:“不可。其君天下之明君也,伐之不义。”太公望曰:“臣闻之先王伐枉不伐顺;伐险不伐易;伐过不伐不及。”文王曰:“善。”遂伐密须氏,灭之也。
注释密须国(前?——前1057年)
黄帝的后裔姞姓密须氏,迁徙至甘肃灵台繁衍生息,后迁徙至河南新密。
远在唐虞夏三代时,在今甘肃灵台县有叫密须古地,至殷商时商武丁王时期,正式封赐密须国。
商末时,联合崇国,侵占邻邦阮部落。公元前1057年,密须国为周文王所灭。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封同姓诸侯,密须氏建立密国,经历了周成王、周康工、周昭王、周穆王四朝后,被周恭王派兵所灭。
后密须氏迁至河南新密境内,重建密国,古城邑在大隗镇。春秋时,密国被郑国所灭,成为郑的附庸。
文王欲伐崇,先宣言曰:“予闻崇侯虎,蔑侮父兄,不敬长老,听狱不中,分财不均,百姓力尽,不得衣食,予将来征之,唯为民乃伐崇,令毋杀人,毋坏室,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崇人闻之,因请降。
注释崇侯虎:为崇城(今陕西户县)国君,侯爵,名虎。商纣王时代,距今约3100年。纣王任命西伯昌(即周文王姬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的女儿被纣王纳入后宫,因为不喜淫乐,纣王就把她杀掉,把九侯也剁成肉酱,鄂侯争辩几句,也被做成肉干,“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史记·殷本纪》)。以上源自史料,或误。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中,在商王武丁时代,涉及崇侯虎(侯虎、崇侯)的记录有30多条,从中可以看到历史上真实的崇侯虎。崇侯虎的封地,位于王都以西,和望乘、沚戓一起,是商王武丁的三大征伐战将。曾参与对周、髳、邛等方国的征伐。在保卫商朝边境安宁方面做出了贡献。
背景意译 《史记·殷本纪》载“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那么上述这句话就是什么意思呢?就说啊,纣王杀了人,文王叹息,然后崇侯虎就把这件事告知了纣王,纣王听后,感觉西伯侯对自己有意见,就把他囚在羑里。
《率师讨伐崇侯虎》
在辅佐文王进行武力扩张方面,姜太公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华。他首先率兵灭亡了西方的犬戎等国,巩固了后防,接着向东伐黎(今山西长治西南),又打败了邗国(今河南沁阳),稳固了自己的根基(具体位置都看参考前图)。
接着文王便和姜太公商议,决意出兵崇国(今陕西户县)。
出兵前,文王先发动政治攻势,向崇国百姓宣布道:“崇侯虎谄媚国君,欺侮父兄,不敬长老,不怜弱小,分赐不均,小民尽受剥夺,无衣无食,今天我要讨伐他,替天行道。”
这就是所谓的政治攻势,保证师出有名。
西周军队攻打到崇国境内后,文王又下令:“伤害无辜百姓,损毁民房,填塞水井,砍伐树木及强掠牲畜者,施以重刑。”西周军队纪律严明,受到了崇国百姓的爱戴。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