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98|回覆: 1

[古文觀止] 劉向【說苑】卷20反質詩解3衣必常暖然後求麗先質後文此聖人務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8-23 17: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題文詩:
禽滑厘問,於墨子曰:錦繡絺紵,將安用之?
墨子曰惡,非吾用務.古有無文,者得之矣,
夏禹是也;卑小宮室,損薄飲食,土階三等,
衣裳細布;當此之時,黻無所用,務在完堅.
殷之盤庚,大先王室,改遷於殷,茅茨不剪,
采椽不斲,變天下視;當此之時,文采之帛,
將安所施?夫品庶其,非有心以,人主爲心,
苟上不爲,下惡用之?二王者以,化身先於,
天下故化,隆於其時,成名於今.且夫錦繡,
絺紵亂君,之所造也,其本皆興,於齊景公,
喜奢忘儉,幸有晏子,以儉鐫之,然而猶幾,
不能勝之.奢安可窮?昔桀紂爲,鹿台糟丘,
酒池肉林,宮牆文畫,雕琢刻鏤,錦繡被堂,
金玉珍瑋,婦女優倡,鐘鼓管弦,流漫不禁,
天下愈竭,身死國亡,爲天下戮,非惟錦繡,
絺紵用耶?今當凶年,有欲予子,隨侯珠者,
不得賣也,珍寶爲飾,又欲予子,一鍾粟者,
得珠者其,則不得粟,得粟者其,則不得珠,
子將何擇?禽滑厘曰:吾取粟耳,可以救窮.
墨子乃曰:誠然惡在,事夫奢也?長而無用,
好末淫非,聖人所急.食必常飽,然後求美;
衣必常暖,然後求麗;居必常安,然後求樂.
爲之可長,行之可久,先質後文,此聖人務.
滑厘曰善.真情質樸,大道至簡,非奢非侈.!()
禽滑厘問於墨子曰:『錦繡絺紵,將安用之?』墨子曰:『惡,是非吾用務也。古有無文者得之矣,夏禹是也。卑小宮室,損薄飲食,土階三等,衣裳細布;當此之時,黻無所用,而務在於完堅。殷之盤庚,大其先王之室,而改遷於殷,茅茨不剪,采椽不斲,以變天下之視;當此之時,文采之帛,將安所施?夫品庶非有心也,以人主爲心,苟上不爲,下惡用之?二王者以化身先於天下,故化隆於其時,成名於今世也。且夫錦繡絺紵,亂君之所造也,其本皆興於齊,景公喜奢而忘儉,幸有晏子以儉鐫之,然猶幾不能勝。夫奢安可窮哉?紂爲鹿台糟丘,酒池肉林,宮牆文畫,雕琢刻鏤,錦繡被堂,金玉珍瑋,婦女優倡,鐘鼓管弦,流漫不禁,而天下愈竭,故卒身死國亡,爲天下戮,非惟錦繡絺紵之用耶?今當凶年,有欲予子隨侯之珠者,不得賣也,珍寶而以爲飾;又欲予子一鍾粟者,得珠者不得粟,得粟者不得珠,子將何擇?』禽滑厘曰:『吾取粟耳,可以救窮。』墨子曰:『誠然,則惡在事夫奢也?長無用,好末淫,非聖人所急也。故食必常飽,然後求美;衣必常暖,然後求麗;居必常安,然後求樂。爲可長,行可久,先質而後文,此聖人之務。』禽滑厘曰:『善。』
參考一『故食必常飽,然後求美;衣必常暖,然後求麗;居必常安,然後求樂。爲可長,行可久,先質而後文,此聖人之務。』
參考一譯文飲食必須常常吃飽,然後才能進一步去要求精美;衣服必須常常穿暖,然後才能進一步去要求華麗;起居必須常常安寧,然後才能進一步去要求歡樂。做事要有長遠打算,要有持久準備。首先要求本質實用然後再追求形態華美。這是一切高明的人考慮問題。
參考二『今當凶年,有欲予子隨侯之珠者,不得賣也,珍寶而以爲飾;又欲予子一鍾粟者,得珠者不得粟,得粟者不得珠,子將何擇?』禽滑厘曰:『吾取粟耳,可以救窮。』墨子曰:『誠然,則惡在事夫奢也?長無用,好末淫,非聖人所急也。故食必常飽,然後求美;衣必常暖,然後求麗;居必常安,然後求樂。爲可長,行可久,先質而後文,此聖人之務。』
參考二譯文墨子對禽滑厘打比方說,假設遭遇荒年,給你一顆隨侯之珠,一鍾粟,得珠者不得粟,得粟者不得珠,你選擇哪一種?禽滑厘說,吾取粟耳,可以救窮!墨子於是總結說,人民吃飽,才會進一步講究美食。身上穿暖,才會進一步講究華麗衣衫。居住安定,才會進一步講究居住的逸樂。這樣,才能長治久安。首先應該滿足人民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需要,然後才能談到文飾美化,華麗逸樂。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熊委 發表於 2025-4-7 13:33 | 顯示全部樓層
【說苑】反質篇墨學要義發微

劉向【說苑·反質】所載墨子與禽滑厘之對談,實爲墨家尚質去奢思想之精要表述。墨子曰"先質後文,此聖人之務"一語,道出了先秦墨家對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關係的基本判斷,其思想脈絡可作三重解析。

一、歷史維度中的尚質傳統
墨子舉夏禹"土階三等,衣裳細布"與盤庚"茅茨不剪,采椽不斲"爲典範,揭示上古聖王"完堅"勝於"文采"的治國之道。此說與【韓非子·五蠹】"堯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相印證,構成墨家"法夏"思想的歷史依據。值得注意的是,墨子特別強調"品庶以人主爲心"的示範效應,此與【墨子·兼愛】"君說之,故臣爲之"的上下互動觀一脈相承,體現其政治哲學中"上行下效"的實踐邏輯。

二、現實批判中的反奢立場
針對齊景公"喜奢忘儉"的案例,墨子揭示"錦繡絺紵,亂君之所造"的本質。晏嬰雖以"儉鐫之",然"猶幾不能勝"的史實,恰說明【墨子·辭過】所謂"儉節則昌,淫佚則亡"的警示意義。其論紂王"錦繡被堂"而"身死國亡"之禍,與【尚書·泰誓】"沉湎冒色,敢行暴虐"的譴責形成互文,共同構建起先秦思想界對奢靡誤國的集體記憶。

三、價值選擇中的實用理性
"隨侯珠與粟"的著名設問,彰顯墨家功利主義的價值排序。禽滑厘"取粟救窮"的選擇,印證【墨子·魯問】"利人乎即爲,不利人乎即止"的實踐準則。墨子提出的"食必常飽而後求美,衣必常暖而後求麗"三階段論,不僅與【管子·牧民】"倉廩實而知禮節"相通,更發展出"爲可長,行可久"的可持續發展思想,其"先質後文"的主張實爲對儒家"文質彬彬"說的重大修正。

墨學此論在當代尤具啟示:在物質豐裕時代,當警惕"流漫不禁"的消費主義;在文化創造領域,需銘記"完堅"先於"文采"的本末之序。劉向將此篇編入【反質】,正是對西漢中期"競於奢靡"風氣的深刻反思。墨家這種"大道至簡"的智慧,對於構建適度、可持續的現代文明,仍不失爲一劑清醒良方。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