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52|回复: 1

[墨家] 《墨子》卷27非乐诗解2务乐拊多亏夺民之衣食之财君子废治国奢废耕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发表于 2022-9-19 15: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墨子》卷27非乐诗解2乐拊多亏夺民衣食之财君子废治国奢废耕
题文诗:
王公大人,今唯,高台厚榭,之上而视,
钟犹延鼎,弗撞将何,乐得焉哉!其说将必,
撞击之也.撞击,将必不使,老与迟者.
老与迟者,耳目不聪,股肱不强,声不和调,
明不转朴.必使当年,因其耳,目之聪明,
股肱毕强,声之和调,眉之转朴.使丈夫为,
之废丈夫,耕稼树艺,之时使,妇人为之,
废妇人纺,绩织纴事.王公大人,今唯,
亏夺民之,衣食之财,以拊乐如,此多也是,
故墨子曰:为乐非也!大钟鸣鼓,琴瑟竽笙,
之声,既已具矣,大人,奏而独听,
何乐得焉?其说将必,与贱人,与君子,
与君子听,听治;与贱人听,废贱人之,
从事,王公大人,惟毋为乐,亏夺民之,
衣食之财,以拊乐如,此多也是,故墨子曰:
为乐非也!昔齐康公,兴乐万也,万人不可,
衣短褐不,食糠糟曰:食饮不美,面目颜色,
不足视也;衣服不美,身体从容,丑不足观.
食必梁肉,衣必文绣.不从,事乎衣食,
之财而,食乎人也.故墨子曰:王公大人,
惟毋为乐,亏夺民之,衣食之财,以拊乐如,
此多也是,故墨子曰:为乐非也!奢靡耕废.
《原文》2今王公大人,唯毋处高台厚榭之上而视之,钟犹是延鼎也(8),弗撞击,将何乐得焉哉!其说将必撞击之。惟勿撞击(9),将必不使老与迟者。老与迟者,耳目不聪明,股肱不毕强,声不和调,明不转朴(10)。将必使当年,因其耳目之聪明,股肱之毕强,声之和调,眉之转朴。使丈夫为之,废丈夫耕稼树艺之时;使妇人为之,废妇人纺绩织纴之事。今王公大人,唯毋为乐,亏夺民衣食之财,以拊乐如此多也。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今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既已具矣,大人■然奏而独听之(11),将何乐得焉哉?其说将必与贱人,不与君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今王公大人,惟毋为乐,亏夺民之衣食之财,以拊乐如此多也。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昔者齐康公,兴乐万(12),万人不可衣短褐,不可食糠糟,曰:“食饮不美,面目颜色,不足视也;衣服不美,身体从容丑羸不足观也。”是以食必梁肉,衣必文绣。此掌不从事乎衣食之财(13),而掌食乎人者也。是故子墨子曰:今王公大人,惟毋为乐,亏夺民衣食之财,以拊乐如此多也。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
注释(8)延鼎:覆倒之鼎。(9)惟勿:发语词。(10)“朴”字疑为“行”。(11)■然:安静地。(12)万:舞名。(13)掌:通“常”。文》
现在的王公大人从高台厚榭上看去,钟犹如倒扣着鼎一样,不撞击它,将会有什么乐处呢?这就是说必定要撞击它。一旦撞击,将不会使用老人和反应迟钝的人。老人与反应迟钝的人,耳不聪,目不明,四肢不强壮,声音不和谐,眼神不灵敏。必将使用壮年人,用其耳聪目明,强壮的四肢,声音调和,眼神敏捷。如果使男人撞钟,就要浪费男人耕田、种菜、植树的时间;如果让妇女撞钟,就要荒废妇女纺纱、绩麻、织布等事情。现在的王公大人从事音乐活动,掠夺民众的衣食财物;大规模地敲击乐器。所以墨子说:“从事音乐是错误的!”
   现在的大钟、响鼓、琴、瑟、竽、笙的乐声等已备齐了,大人们独自安静地听着奏乐,将会得到什么乐趣呢?不是与君子一同来听,就是与贱人一同来听。与君子同听,就会荒废君子的听狱和治理国事;与贱人同听,就会荒废贱人所作的事情。现在的王公大人从事音乐活动,掠夺民众的衣食财物,大规模地敲击乐器。所以墨子说:“从事音乐是错误的!”
    从前齐康公作《万舞》乐曲,跳《万》舞的人不能穿粗布短衣,不能吃糟糠。说:“吃的不好,面目色泽就不值得看了;衣服不美,身形动作也不值得看了。所以必须吃好饭和肉,必须穿绣有花纹的衣裳。”这些人常常不从事生产衣食财物,而常常吃别人的。所以墨子说:现在的王公大从事音乐活动,掠夺民众的衣食财物,大规模地敲击乐器。所以墨子说:“从事音乐是错误的!”
书法孔见 发表于 2025-4-13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墨子·非乐》章句析义——论乐政之弊与民生之本

《墨子·非乐》篇直指王公大人耽于乐舞声色而废治国之本,其言如锋,剖解务乐之害。今择其卷二章句,申而论之。

一、钟鼎之乐,废民时而生奢靡
‘王公大人处高台厚榭,视钟如延鼎,弗击则无乐。’墨子揭示乐仪之虚妄:钟鼓琴瑟,非击不鸣,然击钟必择壮年,以其‘耳目聪明,股肱强健’。此役使丈夫则废耕稼,役使妇人则废纺织。乐之所需,实夺民力;乐之所耗,实剥民财。更甚者,老弱者以‘声不调、明不朴’见弃,而壮者疲于乐事,此乃‘亏夺衣食之财’之显证。

二、独听之乐,乱君臣而荒百业
‘大钟琴瑟既具,大人悠然独听,其乐安在?’墨子诘问:若与君子同听,则废其听治;若与贱人同听,则废其耕织。乐之施行,必致上下失序。齐康公‘兴乐万’之例尤烈:万人习乐,耻衣短褐、厌食糠糟,竞逐‘梁肉文绣’,终成‘不事生产而专食于人’之蠹虫。此即‘奢乐致贫’之明鉴。

三、非乐之旨,在崇俭以固国本
墨子非乐,非绝情性,乃因‘乐愈繁,民愈匮’。其批判核心有三:
1. 劳民伤财:乐工、乐器、乐事皆需聚敛民财,所谓‘拊乐如此多’,实为‘剥民以奉君’。
2. 废时失职:君子溺乐则怠政,庶民习乐则荒业,终致‘仓廪虚而礼法堕’。
3. 悖离实用:‘声不和调’无益寒者之衣,‘眉转朴’不饱饥者之腹,徒饰虚文而损实利。

结语
墨子之论,以‘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为警,直斥务乐者为‘亏夺之道’。其言虽峻,其理至明:治国之要,在‘节用尚俭’,非‘繁饰礼乐’。今人读之,犹当惕然——民生多艰,岂容以乐为名,逞奢靡而废耕织?

(全文约780字)

按:本文谨依《墨子》原文义理,以‘破乐政之弊、立民生之本’为纲,兼采训诂(如‘延鼎’释为覆鼎)、史证(齐康公事),力求学术性与现实警示并存。墨家‘非乐’思想虽显极端,然其戒奢崇俭之旨,于今仍有镜鉴。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