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61|回覆: 1

[墨家] 【墨子】卷27非樂詩解2務樂拊多虧奪民之衣食之財君子廢治國奢廢耕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9-19 15:36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墨子】卷27非樂詩解2樂拊多虧奪民衣食之財君子廢治國奢廢耕
題文詩:
王公大人,今唯,高台厚榭,之上而視,
鍾猶延鼎,弗撞將何,樂得焉哉!其說將必,
撞擊之也.撞擊,將必不使,老與遲者.
老與遲者,耳目不聰,股肱不強,聲不和調,
明不轉朴.必使當年,因其耳,目之聰明,
股肱畢強,聲之和調,眉之轉朴.使丈夫為,
之廢丈夫,耕稼樹藝,之時使,婦人為之,
廢婦人紡,績織紝事.王公大人,今唯,
虧奪民之,衣食之財,以拊樂如,此多也是,
故墨子曰:為樂非也!大鐘鳴鼓,琴瑟竽笙,
之聲,既已具矣,大人,奏而獨聽,
何樂得焉?其說將必,與賤人,與君子,
與君子聽,聽治;與賤人聽,廢賤人之,
從事,王公大人,惟毋為樂,虧奪民之,
衣食之財,以拊樂如,此多也是,故墨子曰:
為樂非也!昔齊康公,興樂萬也,萬人不可,
衣短褐不,食糠糟曰:食飲不美,面目顏色,
不足視也;衣服不美,身體從容,丑不足觀.
食必梁肉,衣必文繡.不從,事乎衣食,
之財而,食乎人也.故墨子曰:王公大人,
惟毋為樂,虧奪民之,衣食之財,以拊樂如,
此多也是,故墨子曰:為樂非也!奢靡耕廢.
【原文】2今王公大人,唯毋處高台厚榭之上而視之,鍾猶是延鼎也(8),弗撞擊,將何樂得焉哉!其說將必撞擊之。惟勿撞擊(9),將必不使老與遲者。老與遲者,耳目不聰明,股肱不畢強,聲不和調,明不轉朴(10)。將必使當年,因其耳目之聰明,股肱之畢強,聲之和調,眉之轉朴。使丈夫為之,廢丈夫耕稼樹藝之時;使婦人為之,廢婦人紡績織紝之事。今王公大人,唯毋為樂,虧奪民衣食之財,以拊樂如此多也。是故子墨子曰:『為樂,非也!』今大鐘、鳴鼓、琴瑟、竽笙之聲,既已具矣,大人■然奏而獨聽之(11),將何樂得焉哉?其說將必與賤人,不與君子,與君子聽之,廢君子聽治;與賤人聽之,廢賤人之從事。今王公大人,惟毋為樂,虧奪民之衣食之財,以拊樂如此多也。是故子墨子曰:『為樂,非也!』昔者齊康公,興樂萬(12),萬人不可衣短褐,不可食糠糟,曰:『食飲不美,面目顏色,不足視也;衣服不美,身體從容丑羸不足觀也。』是以食必梁肉,衣必文繡。此掌不從事乎衣食之財(13),而掌食乎人者也。是故子墨子曰:今王公大人,惟毋為樂,虧奪民衣食之財,以拊樂如此多也。是故子墨子曰:『為樂,非也!』
注釋(8)延鼎:覆倒之鼎。(9)惟勿:發語詞。(10)『朴』字疑為『行』。(11)■然:安靜地。(12)萬:舞名。(13)掌:通『常』。文】
現在的王公大人從高台厚榭上看去,鍾猶如倒扣着鼎一樣,不撞擊它,將會有什麼樂處呢?這就是說必定要撞擊它。一旦撞擊,將不會使用老人和反應遲鈍的人。老人與反應遲鈍的人,耳不聰,目不明,四肢不強壯,聲音不和諧,眼神不靈敏。必將使用壯年人,用其耳聰目明,強壯的四肢,聲音調和,眼神敏捷。如果使男人撞鐘,就要浪費男人耕田、種菜、植樹的時間;如果讓婦女撞鐘,就要荒廢婦女紡紗、績麻、織布等事情。現在的王公大人從事音樂活動,掠奪民眾的衣食財物;大規模地敲擊樂器。所以墨子說:『從事音樂是錯誤的!』
   現在的大鐘、響鼓、琴、瑟、竽、笙的樂聲等已備齊了,大人們獨自安靜地聽着奏樂,將會得到什麼樂趣呢?不是與君子一同來聽,就是與賤人一同來聽。與君子同聽,就會荒廢君子的聽獄和治理國事;與賤人同聽,就會荒廢賤人所作的事情。現在的王公大人從事音樂活動,掠奪民眾的衣食財物,大規模地敲擊樂器。所以墨子說:『從事音樂是錯誤的!』
    從前齊康公作【萬舞】樂曲,跳【萬】舞的人不能穿粗布短衣,不能吃糟糠。說:『吃的不好,面目色澤就不值得看了;衣服不美,身形動作也不值得看了。所以必須吃好飯和肉,必須穿繡有花紋的衣裳。』這些人常常不從事生產衣食財物,而常常吃別人的。所以墨子說:現在的王公大從事音樂活動,掠奪民眾的衣食財物,大規模地敲擊樂器。所以墨子說:『從事音樂是錯誤的!』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25-4-13 11:38 | 顯示全部樓層
【墨子·非樂】章句析義——論樂政之弊與民生之本

【墨子·非樂】篇直指王公大人耽於樂舞聲色而廢治國之本,其言如鋒,剖解務樂之害。今擇其卷二章句,申而論之。

一、鐘鼎之樂,廢民時而生奢靡
「王公大人處高台厚榭,視鍾如延鼎,弗擊則無樂。」墨子揭示樂儀之虛妄:鐘鼓琴瑟,非擊不鳴,然擊鐘必擇壯年,以其「耳目聰明,股肱強健」。此役使丈夫則廢耕稼,役使婦人則廢紡織。樂之所需,實奪民力;樂之所耗,實剝民財。更甚者,老弱者以「聲不調、明不朴」見棄,而壯者疲於樂事,此乃「虧奪衣食之財」之顯證。

二、獨聽之樂,亂君臣而荒百業
「大鐘琴瑟既具,大人悠然獨聽,其樂安在?」墨子詰問:若與君子同聽,則廢其聽治;若與賤人同聽,則廢其耕織。樂之施行,必致上下失序。齊康公「興樂萬」之例尤烈:萬人習樂,恥衣短褐、厭食糠糟,競逐「梁肉文繡」,終成「不事生產而專食於人」之蠹蟲。此即「奢樂致貧」之明鑑。

三、非樂之旨,在崇儉以固國本
墨子非樂,非絕情性,乃因「樂愈繁,民愈匱」。其批判核心有三:
1. 勞民傷財:樂工、樂器、樂事皆需聚斂民財,所謂「拊樂如此多」,實為「剝民以奉君」。
2. 廢時失職:君子溺樂則怠政,庶民習樂則荒業,終致「倉廩虛而禮法墮」。
3. 悖離實用:「聲不和調」無益寒者之衣,「眉轉朴」不飽飢者之腹,徒飾虛文而損實利。

結語
墨子之論,以「飢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為警,直斥務樂者為「虧奪之道」。其言雖峻,其理至明:治國之要,在「節用尚儉」,非「繁飾禮樂」。今人讀之,猶當惕然——民生多艱,豈容以樂為名,逞奢靡而廢耕織?

(全文約780字)

按:本文謹依【墨子】原文義理,以「破樂政之弊、立民生之本」為綱,兼采訓詁(如「延鼎」釋為覆鼎)、史證(齊康公事),力求學術性與現實警示並存。墨家「非樂」思想雖顯極端,然其戒奢崇儉之旨,於今仍有鏡鑒。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