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卷28非命詩解1我命由我言立三表本聖察情政利民國 題文詩: 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為政,國家皆欲, 國家之富,人民之眾,刑政之治.然而不得, 富而得貧,不得眾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亂, 則是本失,其所欲而,得其所惡,是故何也? 墨子言曰:由執有命,者以雜於,民間者眾. 執有命者,乃言之曰:命富則富,命貧則貧; 命眾則眾,命寡則寡;命治則治,命亂則亂; 命壽則壽,命夭則夭;力雖強勁,有何益哉? 以上游說,王公大人,於下以阻,百姓從事, 故執有命,者其不仁.當執有命,者之言不, 可不明辨.我命由我,不由命定,上合於天, 下利百姓,貧而能富,逆天暴人,富而變貧. 然將奈何,明辨此說?子墨子言,曰必立儀. 言而無儀,譬猶運鈞,之上而立,朝夕者也, 是非利害,之辨不可,得而明知.故言論也, 必有三表.何謂三表?墨子言曰:有本之者, 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何本之?上本之於, 古聖王事;於何原之?下原察民,耳目之實; 於何用之?發為刑政,觀其中之,國家百姓, 人民之利.此所謂言,有三表也.宗聖利民.
【原文】 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為政國家者,皆欲國家之富,人民之眾,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貧,不得眾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亂,則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惡,是故何也?子墨子言曰:執有命者以雜於民間者眾(2)。執有命者之言曰:『命富則富,命貧則貧;命眾則眾,命寡則寡;命治則治,命亂則亂;命壽則壽,命夭則夭;命……雖強勁,何益哉(3)?』以上說王公大人,下以駔百姓之從事(4),故執有命者不仁。故當執有命者之言,不可不明辨。然則明辨此之說,將奈何哉?子墨子言曰:必立儀。言而毋儀,譬猶運鈞之上,而立朝夕者也(5),是非利害之辨,不可得而明知也。故言必有三表(6)。何謂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7),有用之者。於何本之?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於何用之?廢以為刑政(8),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謂言有三表也。
【注釋】
(1)本篇的主題為反對命定思想。墨子認為命定論使人不能努力治理國家,從事生產;反而容易放縱自己,走向壞的一面。命定論是那些暴君、壞人為自己辯護的根據。關於檢驗言論,墨子提出了『三表』法,即通過考察歷史、社會實情,並在實踐中檢驗言論,堅決反對誤國誤民的命定論。(2)有命:即命定思想。(3)此句中『命』,按劉昶說當為『力』。(4)駔:同『阻』。(5)鈞:制陶用的轉輪。(6)表:此句中用為原則。(7)原:推斷、考察。(8)廢:通『發』。 【譯文】 墨子說過:『古時候治理國家的王公大人,都想使國家富裕,人民眾多,法律政事有條理;然而求富不得反而貧困,求人口眾多不得反而使人口減少,求治理不得反而得到混亂,則是從根本上失去了所想的,得到了所憎惡的,這是什麼原因呢?
墨子說過:『主張'有命」的人,雜處於民間太多了。』主張『有命』的人說:『命里富裕則富裕,命里貧困則貧困,命里人口眾多則人口眾多;命里人口少則人口少,命里治理得好則治理得好;命里混亂則混亂;命里長壽則長壽,命里短命則短命,雖然使出很強的力氣,有什麼用呢?』用這話對上遊說王公大人,對下阻礙百姓的生產。所以主張『有命』的人是不仁義的。所以對主張『有命』的人的話,不能不明加辨析。 然而如何去明加辨析這些話呢?墨子說道:『必須訂立準則。』說話沒有準則,好比在陶輪之上,放立測量時間的儀器,就不可能弄明白是非利害之分了。所以言論有三條標準,哪三條標準呢?墨子說:『有本原的,有推究的,有實踐的。』如何考察本原?要向上本原於古時聖王事跡。如何推究呢?要向下考察百姓的日常事實。如何實踐呢?把它用作刑法政令,從中看看國家百姓人民的利益。這就是言論有三條標準的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