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87|回覆: 2

[墨家] 【墨子】卷35貴義詩解4畜士而安世俗君子言義不若商人計利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9-23 16:27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墨子】卷35貴義詩解4畜士安世俗君子義不若商人計利
題文詩:
子墨子謂,公良桓子,曰衛小國,處齊晉間,
猶貧家處,於富家間.貧家而學,富家之衣,
食多用則,速亡必矣.今子之家,飾車數百,
馬食菽粟,者數百匹,婦人衣文,繡者數百,
吾取飾車,食馬之費,與繡衣之,財以畜士,
必千有餘.若有患難,則使百人,於前,
數百於後,與婦數百,人處前後,畜士.
子墨子仕,人於衛所,仕至而反.墨子,
對曰與我,言而不當.曰待,千盆俸而,
授我五百,故去之也.墨子曰授,子過千盆,
子去之乎?對曰不去.子墨子曰:然則非為,
其不,為其寡也.子墨子曰:世俗君子,
視義士不,若負粟者.今人負粟,息於路側,
欲起不能,君子見之,長少,貴賤必起,
之何故也?曰義也.今為義之,君子奉承,
先王之道,以語之縱,而行,又從而非,
毀之則是,世俗君子,之視義士,不若,
負粟者也.子墨子曰:四方,,
關梁之難,盜賊之危,雖有必為.今士坐而,
言義,關梁之難,盜賊之危,此為,
不可勝計,然而不為,則士計利,不若商人,
之察.墨子之齊,北遇日者.日者曰帝,
以今日殺,黑龍北方,先生色黑,不可以北.
墨子不聽,遂至淄水,不遂而返.日者曰我,
謂不可北.子墨子曰:南人不北,北人不南,
色有黑者,有白者,何皆不遂?若用子言,
是禁天下,之行者也.是圍心而,虛天下也,
子言.墨子曰吾,言足用矣,舍言革思,
是猶舍獲,而攗粟也.以其言非,言者,
猶卵投石,盡天下卵,其石猶是,不可毀也.
【原文】4子墨子謂公良桓子曰:『衛,小國也,處於齊、晉之間,猶貧家之處於富家之間也。貧家而學富家之衣食多用,則速亡必矣。今簡子之家(15),飾車數百乘,馬食菽粟者數百匹,婦人衣文繡者數百人,吾取飾車食馬之費(16),與繡衣之財,以畜士,必千人有餘。若有患難,則使百人處於前,數百於後,與婦人數百人處前後,孰安?吾以為不若畜士之安也。』子墨子仕人於衛,所仕者至而反。子墨子曰:『何故反(17)?』對曰:『與我言而不當。曰'待女以千盆」,授我五百盆,故去之也。』子墨子曰:『授子過千盆,則子去之乎?』對曰:『不去。』子墨子曰:『然則非為其不審也(18),為其寡也。』子墨子曰:『世俗之君子,視義士不若負粟者。今有人於此,負粟息於路側,欲起而不能,君子見之,無長少貴賤,必起之。何故也?曰:義也。今為義之君子,奉承先王之道以語之,縱不說而行,又從而非毀之,則是世俗之君子之視義士也,不若視負粟者也。』子墨子曰:『商人之四方(19),市賈信徙(20),雖有關梁之難,盜賊之危,必為之。今士坐而言義,無關梁之難,盜賊之危,此為信徙,不可勝計,然而不為,則士之計利,不若商人之察也。子墨子北之齊,遇日者(21)。日者曰:『帝以今日殺黑龍於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子墨子不聽,遂北,至淄水,不遂而反焉。日者曰:『我謂先生不可以北。』子墨子曰:『南之人不得北,北之人不得南,其色有黑者,有白者,何故皆不遂也?且帝以甲乙殺青龍於東方,以丙丁殺赤龍於南方,以庚辛殺白龍於西方,以壬癸殺黑龍於北方,若用子之言,則是禁天下之行者也。是圍心而虛天下也,子之言不可用也。』子墨子曰:『吾言足用矣,舍言革思者,是猶舍獲而攗粟也。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猶以卵投石也,盡天下之卵,其石猶是也,不可毀也。』
注釋(15)簡:閱。(16)吾:『若』字之誤。(17)反:通『返』。(18)審:疑為『當』字之誤。(19)之:往。(20)賈:通『價』;信:『倍』字之誤。(21)日者:古時候根據天象變化預測吉凶的人。
文】
墨子對公良桓子說:『衛國是一個小國,處在齊國晉國之間,就象窮家處在富家之間一樣。窮家如果學富家的穿衣、吃飯、多花費,那麼窮家一定很快就破敗了。現在看看您的家族,以文彩裝飾的車子有數百輛,吃菽、粟的馬有數百匹,穿文繡的婦人有數百人。如果把裝飾車輛、養馬的費用和做繡花衣裳的錢財用來養士,一定可以養一千人還有餘。如果遇到危難,就命令幾百人在前面,幾百人在後面,這與幾百個婦人站在前後,那一個安全呢?我以為不如養士安全。』
    墨子使人到衛國做官,去做官的人到衛國後卻回來了。墨子問他:『為什麼回來呢?』那人回答說:『衛國與我說話不合。說:'給你千盆的俸祿」,卻實際給了我五百盆,所以我離開了衛國。』墨子又問:『給你的俸祿超過千盆,你還離開嗎?』那人答道:『不離開。』墨子說:『既然這樣,那麼你不是因為衛國說話與你不合,而是因為俸祿少。』
    墨子說:『世俗的君子,看待行義之人還不如一個背粟的人。現在這裡有一個人背着粟,在路邊休息,想站起來卻起不來。君子見了,不管他是少、長、貴、賤,一定幫助他站起來。為什麼呢?說:這是義。現在行義的君子,承受先王的學說來告訴世俗的君子,世俗的君子,即使不喜歡不實行行義之士的言論也罷,卻又加以非議、詆毀。這就是世俗的君子看待行義之士,還不如一個背粟的人了。』
    墨子說:『商人到四方去,是因為買賣的價錢相差一倍或數倍,即使有通過關卡那種艱難,碰見盜賊那種危險,也一定去做買賣。現在士坐着道說義,沒有關卡的艱難,沒有盜賊的危險,即使這樣還不實行。那麼士人計算利益,不如商人明察了。』
    墨子往北到齊國去,遇到一個占卦先生。占卦先生說:『歷史上的今天,黃帝在北方殺死了黑龍,你的臉色黑,不能向北去。』墨子不聽,竟繼續向北走。到淄水邊,沒有渡河返了回來。占卦先生說:『我對你說過不能向北走。』墨子說:『淄水之南的人不能渡淄水北去,淄水之北的人也不能渡淄水南行,他們的臉色有黑的有白的,為什麼都不能渡呢?況且黃帝甲乙日在東方殺死了青龍,丙丁日在南方殺死了赤龍,庚辛日在西方殺死了白龍,壬癸日在北方殺死了黑龍,假如實行你的辦法,這是禁止天下所有的人來往了。這也是困蔽人心,使天下如同虛無人跡一樣。所以你的言論不能用。』
墨子說:『我的言論足夠用了!捨棄我的學說、主張而另外思慮,這就象放棄收穫而去拾別人遺留的谷穗一樣。用別人的言論否定我的言論,這就象用雞蛋去碰石頭一樣。用盡天下的雞蛋,石頭還是這個樣子,並不能毀壞它。』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25-3-27 20:18 | 顯示全部樓層
【墨子·貴義】析義:畜士安邦與世俗義利之辨

墨子謂公良桓子曰:『衛處齊晉之間,猶貧家處富室之側。效富者奢用,必速亡矣。』此言治國當以節用畜士為本。今桓子飾車數百,廄馬食粟,婦人衣繡,若以此財養士千餘,則患難時有死士前後環衛,豈不愈於婦人之飾乎?此喻直指統治者捨本逐末之弊,以『畜士安邦』破『虛飾危身』之局。

復舉仕衛者反歸之事,揭露世俗『言義』之偽。其人因俸少而去,墨子詰之:『若俸過千盆,汝去乎?』答曰不去。可見其非以『言不義』去,實以『利不足』去。此段剖心析骨,直指世人假義之名、逐利之實,猶今之『道德高標而行動矮化』者。

更以『負粟者』與『為義者』相較:路人見負粟者跌倒必扶,謂之義;然聞君子倡義,反非毀之。此反差正顯世俗『慕義之名而賤義之實』。末以商賈冒險逐利,對比士人坐談義理而畏縮不行,痛斥『士之計利反不如商之精審』。

墨子之辯,如犀燃燭照:
1. 義利之辨:真義必兼利天下,偽義必謀私利。
2. 知行矛盾:世俗能行扶粟之小義,不能承大道之公義。
3. 士商倒置:商賈見利勇為,士人言義怯行,豈非諷哉?

至『墨子之齊遇日者』戛然而止,蓋留白以啟人思:若『帝』命與『義』衝突,墨子必擇義而行——此正貫其『貴義』之旨也。全文刀刀見血,誠為醒世之鐸。

(全文498字)
劉劉劉 發表於 2025-4-19 14:28 | 顯示全部樓層
【墨子·貴義】畜士安民章義利之辨析論

【墨子】卷三十五貴義篇第四章所載墨子與公良桓子對話,實為戰國時期小國生存智慧與義利關係的精闢論述。墨子曰:"衛小國也,處於齊晉之間,猶貧家處於富家之間也",此喻深刻揭示地緣政治中的生存法則。本文試從墨家義利觀、務實精神與養士之道三方面闡發經義。

一、量力而行:小國的生存智慧
墨子以"貧家學富家之衣食多用則速亡"為喻,直指衛國在齊晉兩大國間的處境。此論與【墨子·七患】"備者國之重也"相呼應,強調國力與用度須相匹配。春秋時期,鄭國子產"小國無文德而有武功,禍莫大焉"(【左傳·襄公八年】)正是此理。墨子在此提出"節用"主張,非僅經濟原則,實為政治存續之道。

二、義利之辨:墨家的實用理性
章中批評世俗君子"言義不若商人計利",表面似貶抑商人,實則彰顯墨家獨特的義利觀。【墨子·經上】明言:"義,利也",將道德與功利統一。此與儒家"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里仁】)形成對照。墨家所言"利"乃"天下之利",其批評的實是空談仁義而不計實效的偽善。公良桓子"飾車數百乘,馬食菽粟者數百匹,婦人衣文繡者數百人"的奢侈,恰是違背"興天下之利"的表現。

三、畜士安民:墨家的養士之道
墨子建議"畜士安俗",實為"尚賢"思想的具體實踐。【墨子·尚賢】云:"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養士非為虛名,而在"安俗"——即穩定社會秩序。戰國四公子養士數千,唯信陵君真能"存危國"(【史記·魏公子列傳】),可見墨家主張的務實性。此與【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士人觀,共同構成先秦士人精神的兩種面向。

結語:
本章雖簡,卻蘊含墨家思想三大要義:其一,政治決策須建立在對實力的清醒認知上;其二,道德追求必須落實為實際效益;其三,人才儲備應以社會效用為準則。在諸侯兼併的戰國時代,墨子這種融合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的政治智慧,至今仍具啟示意義。當今國際社會中,小國外交的平衡藝術、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路徑選擇,均可從中獲得思想資源。墨學之價值,正在於將高遠理想植根於現實土壤的實踐智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