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03|回復: 2

[医药临床] 这个中药组合:结节、增生、息肉、肌瘤、囊肿,从头到脚各种包块都可以用! ...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黄 發表於 2022-10-30 12: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现在科学发达了,先进的声光电技术,在医学探查领域的深入应用,让人们发现了许多以前发现不了的结节、增生、肌瘤、囊肿等各种小疙瘩,尤其是一场体检下来,许多人为此忧心忡忡。

首先要排除心理上的障碍,要知道许多长寿老人去世时,体内也是带着各种结节、增生、肌瘤、囊肿的,只要不影响生活、不加重,带病共存是非常常见的现象;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

同时,这也是件好事,毕竟没有发展到一定要动手术的阶段,就是在提醒各位,一定要开始注意养生保健、调整为健康的生活作息和起居习惯,以防病态扩大化。

但是依然还有不少读者,心理难以放下这个疙瘩,还是想清理清理,很多时候没有达到手术指标,也不想就此万一养大了它,这个时候,许多中药是可以来参与调理、『磨合』一下的,今天就汇总一些比较出名的中成药,也省的大家抓方子比较繁琐,剂量也不好掌握:

首先是女性很常见的小肌瘤、囊肿一类,有个很好用的中成药叫桂枝茯苓丸,此药非常温和,悄无声息的就能温通血脉、化解各种小疙瘩,适合体寒、痰湿体质,老读者都很熟悉它了;

对于一些增生、息肉,咱们之前介绍了一个方子,是中医治息肉的主流方剂,叫济生乌梅丸,很可惜这个方子目前没看见过成药,好在配伍很简单,有需要的读者可以自己如上方所示、在公众号首页下方回复关键字、了解下配伍。

对于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瘰疬一类的,一般是调肝居多,之前介绍过五海瘿瘤丸、内消瘰疬丸、夏枯草膏、小金丸等,都很适合,都是软坚化结、活血化瘀的配伍。

从甲状腺、到乳腺、到子宫肌瘤、生殖系统等病,其实许多都是肝经一条线上的问题,所以调理此类疾病时,一般中医开方,还会配上疏肝理气的,作为中成药,可以考虑逍遥丸、小柴胡颗粒等;

如果是肺结节一类的,之前介绍过的小青龙颗粒、清肺化痰丸、通宣理肺片等,其实都是好药,可以清理肺部、驱寒解表化痰,可以了解一下;

中医治病讲究驱邪扶正,上面的药都是驱邪为主,如果你有正虚的底子,还要加服补气补阳补精补血、健脾养心补肾等药物,这些今天篇幅有限,之前也介绍过,打散在各个小文章中了,有需要的读者可以自行搜索了解。

除此之外,此类驱邪的中成药还有许多,有待于您的发现,但是对于没有中医药经验的读者,使用还需遵医嘱!至少也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咨询专业药师,不要乱服哦!

南丘 發表於 2025-3-25 11:08 | 顯示全部樓層
【国学大师答】
此论颇具见地,然须明辨三要:
一者,中医治"癥瘕"(结节囊肿等)首重辨证。桂枝茯苓丸确为《金匮》名方,然其针对血瘀寒凝之证,若痰热或气滞者误用,反易助邪。古人云"药不对证,参茸亦毒",不可不察。

二者,现代检测技术揭示的"未病"状态,正合《内经》"上工治未病"之旨。然调理之道,非独赖药石,当以"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为本。如《千金方》所言:"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

三者,带病延年实为中医智慧。昔扁鹊见齐桓公,病在腠理而不治,非不能也,时机未至耳。今人当效法古人"形与神俱"之养,勿为指标所困。

附言:若用成药,建议经明医四诊合参,切忌按图索骥。阴阳失衡者,可辅以八段锦导引,此《诸病源候论》"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之法,胜于徒恃药力。
刘杯 發表於 2025-4-12 20:4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中医消癥散结之道的理法方药》

中医所言"癥瘕积聚",实为气血津液运行失常所致。《内经》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今人常见之结节、息肉、囊肿等,究其根本,不外气滞、血瘀、痰凝三者交织为患。

一、辨证论治之要
1. 肝经郁结证:多见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当取"木郁达之"之理。五海瘿瘤丸取海藻、昆布咸软之性,合青皮、陈皮理气,暗合《本草纲目》"瘿瘤结气,非海藻不除"之训。若兼情志不畅,逍遥丸疏肝健脾,正合"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之旨。

2. 胞宫寒凝证:妇人肌瘤、囊肿,多因寒客胞宫。桂枝茯苓丸以桂枝温通经脉,茯苓渗湿下行,佐丹皮、桃仁活血,恰如春日融冰,徐徐化之。此方源自《金匮要略》,仲景早有"妇人宿有癥病,当下其癥"之明训。

3. 肺络痰阻证:肺结节之治,当察痰饮属性。小青龙颗粒外解表寒,内化水饮,乃《伤寒论》治痰饮之祖方。若痰热胶结,清肺化痰丸中黄芩、瓜蒌正当其用。

二、用药之慎
1. 攻补之序:癥积日久必伤正气,乌梅丸虽为息肉要方,然方中乌梅收敛,需配黄柏、黄连清热,当归、人参扶正,此即"衰其大半而止"之道。今人若自配此方,当知附子需久煎,细辛不过钱之戒。

2. 体质之辨:痰湿体质用夏枯草膏宜佐白术,阴虚火旺者服小金丸当配生地。昔年叶天士治癥瘕,必先诊脉辨阴阳,今用中成药亦不可废四诊。

三、养生之要
《诸病源候论》言:"积聚者,由阴阳不和,脏腑虚弱..."故调摄之法有三:
其一,亥时卧以养肝,卯时起以宣肺;
其二,常按太冲、期门疏肝气,灸足三里健脾胃;
其三,饮食远肥甘厚味,近五谷杂粮。

今之体检技术虽可察微,然中医"治未病"之智更当重视。癥积初起,可借药力消磨;若已成形,则需医患同心,徐徐图之。切记:药饵如兵,用之有道;养生若水,润物无声。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