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16|回覆: 1

[其他] 青雲讀史:供銷社重出江湖,預示着一場巨大的變革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11-5 14:5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size=1.00em]青雲讀史:供銷社重出江湖,預示着一場巨大的變革
[size=1.00em]每當提起中國文化中的重農抑商政策,很多人就將其視為造成國家落後的糟粕,原因是他們站在西方文化的角度來看待這一政策。西方文化是和中國文化完全相反,他們是重商主義,表現出來的特徵就是金錢至上,金錢萬能,以及與此對應的對奢靡享受的推崇,而中國文化向來是推崇節儉的。
[size=1.00em]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商人,就要賺很多錢成為巨商富賈,錢越多就越被視為成功的典範。如果以賺錢發財為中心目的,那麼怎麼才能賺到更多的錢呢?方法很簡單,在產地儘可能壓低產品價格,在銷售地儘可能提高產品價格,中間的差價就是利潤,利潤越多賺到的錢就越多。
[size=1.00em]由此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成功暴富的商人背後,站着失敗致貧的兩端,一端是被迫低價出售產品的供貨方,一端是被迫高價購買產品的消費方。這兩端失去的財富集中到了個別富商手裡,會發生什麼呢?會發生社會風氣的腐化墮落。少數人手裡掌控了過多的財富,正常的消費是永遠不可能花完的,於是各種不正常的欲望就會滋生出來。
[size=1.00em]貧富兩極分化是財富分配失衡的必然結果,財富分配失衡是重商主義的必然結果,所以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重農抑商。注意,這裡是重農抑商而不是重農禁商,因為商業是社會分工中必需的一環,我們不是要禁止它,而是要限制它。
[size=1.00em]   限制它,就是不允許它濫用自己掌控流通的權力,在產地製造過剩從而壓低產品價格,在銷地製造稀缺從而抬高產品價格,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禁止投機倒把囤積居奇。商業之所以是社會分工必需的一環,是因為各個地方的產品需要互通有無。
[size=1.00em]商業的天職是為了滿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把產地過剩的商品調劑到這種商品稀缺的地方,一是可以讓產地的生產方避免損失,二是可以讓銷地的需求方得到滿足,這是造福兩端。但是不加限制的重商主義不是造福兩端,而是掠奪兩端,壓低價格讓產地的生產方無利可圖,抬高價格讓銷地的需求方加重負擔。
[size=1.00em]現在的商人在造福兩端還是在掠奪兩端呢?如果他們在掠奪兩端,怎麼才能限制他們呢?供銷社就是最好的方法,而且早就經過了實踐的檢驗。供銷社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所以他不會在產地惡意壓低價格,也不會在銷地惡意抬高價格,中間賺到的合理差價也不會落入少數人的腰包讓少數人暴富,而是會養活巨大的就業人口,結餘的利潤可以用於國家建設讓人民受益。
[size=1.00em]這時候還會有人跳出來說什麼國營企業效率低下,這個效率低下到底指的是什麼呢?如果講賺錢,國企確實效率低下,不賺錢的路要修,不賺錢的電要通,不賺錢的信要送,用在發達地區賺到的錢去補貼不發達地區,利潤獲取能力顯然不如只發展賺錢業務的私企要強。但是要講為人民服務的效率,國企從來沒有低下過,因為國企的天職是為人民服務,而不是為了賺錢。
[size=1.00em]我們發展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已經到了必須認真思考的時候了。如果我們發展的目的是為了把一切私有化去賺錢,那麼科技就會毀滅人類。因為私有化的工廠實現了高科技無人化意味着工人全體下崗生活沒有了着落,而公有制的工廠實現了高科技無人化意味着工人不用上班也能獲得收入養家糊口,這就是為了賺錢的私有制和為了人民的公有制的巨大區別。
[size=1.00em]國外資本為什麼熱衷於在中國燒錢打造流通領域的巨無霸呢?因為一旦壟斷了商品的流通權就可以人為製造過剩和稀缺,在產地購買的時候就故意不買或少買人為製造過剩從而壓低價格,在銷地出售的時候就故意不賣或少賣人為製造稀缺從而抬高價格,利用巨大的差價謀取暴利。
[size=1.00em]   上海疫情期間,就發生過外地捐助的物資進不去,老百姓只能高價購買保供物資的事情,這無疑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我們的宗旨到底是為了賺錢還是為人民服務?供銷社重出江湖就是要告訴全體人民,我們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商品的流通權要掌控在人民的手裡,不能被資本壟斷。
[size=1.00em]一場涉及社會方方面面的變革已經開始了,這場變革的目的就是讓一切都回歸為人民服務這個中心,舊秩序的既得利益者一定會用各種方法反撲,人民需要擦亮眼睛,認清誰是自己朋友,誰是自己的敵人,堅定站在朋友一方,維護自己的利益。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25-3-28 13: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供銷社復興與中華商道之本】
(文約480字)

供銷社之重興,非制度之復舊,實為中華商道正本清源之機。管子云:"倉廩實而知禮節",然商賈之道若失"義利之辨",則如【鹽鐵論】所警"富者田連阡陌,貧者亡立錐之地"。今觀供銷社之制,其要義有三:

一曰"通功易事"之衡。孟子言"市廛而不征",供銷社以公器之身,可平產地與銷地之利,使"鬻者不折閱,買者不踴貴"。此非抑商,乃矯商道之偏,合於【周禮】"泉府"平準之法。

二曰"崇儉黜奢"之教。司馬光【訓儉示康】謂"儉,德之共也",供銷社統購統銷之制,能遏商賈囤積居奇之風,破西方重商主義"以末致富,用本守之"之弊,正合【大學】"生財有大道"之訓。

三曰"均富安民"之策。董仲舒言"使富者足以示貴而不至於驕",供銷社以集體所有制為基,可調物資、平物價,猶漢之常平倉、宋之市易法,既防豪商壟斷,又杜小民困頓,暗合【周易】"裒多益寡"之道。

然須明辨:今日供銷社非簡單回歸,乃取傳統智慧之髓,融現代治理之形。若執"重農抑商"為教條,則蹈王安石青苗法之失;若棄"以義制利"根本,則顯桑弘羊均輸法之弊。故【貨殖列傳】"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之智,尤當深味。

要之,供銷社之興,實為中華文明"重義輕利"精神在新時代之彰顯。非為復古,實乃開新——以千年商道智慧,解今日貧富分化之困,其旨歸終在【尚書】"正德、利用、厚生"六字而已。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