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35|回覆: 0

[儒家文化] 儒家的『中和』思想的簡單認識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xdndolrl 發表於 2022-12-14 20:5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而『中和』思想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儒家經典著作之一【中庸】第一章解釋道:『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揭示了『中』與『和』的內在本質及其關係。『中和』是儒家中庸思想的核心部分,朱熹【中庸章句】注釋:『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庸,平常也。』此中之『庸』言之平常,卻難以真正落實。但它是中國人的人生大道。
【論語】中所說的『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及其『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都指的是對這種中庸之度的把握。可見,從『喜怒哀樂之未發』的『中』,到『發而皆中節』的『和』,此中的情與理,代表著一種人格傾向。
『和』在儒家哲學中有相當豐富的內涵,它不但蘊含了儒家的道德理想,也體現了儒家的藝術情調、美學境界。從文字發生及演化角度看,在殷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了『和』這個字,據郭沫若考證,『和』之本義爲樂器,系一種古樂器的形象,後引申爲和聲之義,和古『樂』字的演化相似。這無疑使『和』字之義由標示具體之物變成一種具有精神意義的審美認識。
『中和』作爲美學觀念,它也是陰陽五行思想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孔子及其後儒,把『中和』思想推及到社會各個領域。儒家提出的禮序人倫,樂移風俗,也就是音和—心和—政和的邏輯。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