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39|回覆: 0

[儒學動態] 論語·學而1.8:君子不重則不威

[複製連結]
極致深淵 發表於 2022-12-20 10: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釋文】

子曰:為政者內不厚重則外無威儀,雖學文可不鄙陋而達於禮。內主忠信,則所交之友就沒有不如己的,若友有過錯則也不難使其從善改之。

【釋文說明】

歷代注釋對本章理解分歧較大,有多種解讀角度和解讀路徑,本文結尾附錄了部分較為經典的解釋文本。我們認為本章仍是前幾章論述的延續,要貫穿起來理解。

(一)

明確本章君子的涵義。君子是指為政者,故本章是對為政者講的。清·宦懋庸【論語稽】:『君子,謂在位之人也。如訓成德之君子,則其德已成,於下文各節誡勉語氣不合。如謂君子之自修當如此,則君子下宜加之道二字。如指初學者,則孔子於初學者即稱之曰君子,恐無此理。』後世絕大多數注釋家均將君子解為修身為學之人,所以其注釋基本上都偏離了編纂者的原意。

(二)

明確本章論述的主旨。論語文本編纂者編入此章用意是延續前幾章的討論主題,故仍然要在禮的內在政治原則、道德意識與禮的外在規範、禮儀儀式之間存在的張力中予以理解,用【禮記】中的語言來說就是要在禮之本與禮之文的關係中理解。

【禮記·禮器篇】:『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無本不立,無文不行。』注云:『文猶動,禮肅人貌。貌在外,故云動』。【史記·樂書】:『禮自外作,故文』。故禮之文的意思大致可理解為禮的義理,即作為禮的外在規範及其形式。禮之本,即忠信,就是禮的內在政治原則、道德意識。

在解讀前幾章時,我們下的一些論斷和假設,部分的在這裏得到證實。如:第三章『巧言令色』應作『禮之文』解;第六章『力有餘力則以學文』之文,應作『禮之文』解;而第七章『雖曰未學』之學,其所學的內容也應是『禮之文』。故本章『學而不固』之學,也應作『學禮之文』解。

(三)

釋『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重,厚也。不重,言無主在內,可理解為不主忠信。不威,言外在表現出來就沒有威儀、威嚴。學,即學禮之文。固,鄙陋。【禮·曲禮】:『輟朝而顧君子謂之固』。注云:謂鄙野不達禮也。不固,則不鄙陋,可達於禮。故釋文:為政者內不厚重則外無威儀,學文則可不鄙陋而達於禮。意思可理解為:為政者通過學文可以做到不鄙陋而達到禮的儀式要求,但因內不以忠信為主,其表現在外就不具有威嚴、威儀,達不到使人敬重的效果。

後世注釋家多數是將固訓為堅,則本節可釋為『君子不厚重則無威嚴,學也不能堅固識其義理』。基本意思也能講得通。但考慮禮記云『無文不行』,孔子雖然認為文是末上事,但也沒有完全否定學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只是更加強調禮之本即忠信而已。故不採用此解。

(四)

釋『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

主忠信,言內主忠信,與前節『不重』相對應。皇疏云:『以忠信為百行所主,是言忠信在己不在人。』後世另有訓主為親,以主與友對,言親近忠信之人。但忠信是禮之本,又在己不在人,則以釋內主忠信為義長。

無友不如己者,言所交之友沒有不如己的。這基本上就是字面上的意思。莊子云:『中無主則不正,外無正則不行』。因內主忠信,故化正於外,即無友不如己者。與前節『不重則不威』的語句結構保持理解上的一致。

後世注釋對『無友不如己者』解釋爭議最大,多數解釋為『勿友不如己者』,或『勿友忠信不如己者』,將友理解為動詞,並講一通修身處事的道理。言凡結交取友必令勝己,勝己則己有日所益之義;友不如己則己有日損。但這碰到一個邏輯上的詰難:『若人皆慕勝己為友,則勝己者豈友我耶』,和一個道德上的詰難:『信如是計較優劣得失,則乏善與人同之大度』。於是又有好事者為孔聖人打補丁,解如為似、類,如己者友之,勝已者師之,勿友不類己者。等等。

(五)

釋『過則勿憚改

憚,難也,或畏難也。字面上的意思比較簡單,言有過不難改,或有過則不要畏難改,總之是有過即改之。但此番淺顯道理,似不足為為政者慮也。故應放在本章語句中整體予以理解為宜。前說『內主忠信,有正於外,無友不如己者』,沿此語勢下去理解,即為:若友有過錯,也不難使其從善改之。即正己可正人之意。

與前節語句結構作個比較,前說『不重則不威,雖學文可不鄙陋而達於禮』,此說『主忠信則無人不如己者,若友有過錯則也不難使其從善改之』,兩者語句結構高度一致,都有一個有內而外的推演,然後一個轉折。而且,本章作如此理解,則【論語·顏淵篇】『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也就呼之欲出了。



附:歷代注釋精選



【漢學注釋】

集解註:固,蔽也,或『言人不能敦重,既無威嚴,學又不能堅固識其義理』。主,親也。憚,難也。

皇侃疏:君不重則無威,無威則人不畏之也,而學業亦不能堅固也。訓固為蔽,蔽猶當也。猶詩三百一言以蔽之蔽也。忠信為心,百行之主也。凡結交取友,必令勝己,勝己則己有日所益之義;友不如己,則己有日損。或問曰:若人皆慕勝己為友,則勝己者豈友我耶。或云:擇友必以忠信者為主,不取忠信不如己者耳。勿猶莫也。憚難也。友主切磋,若有過失者,當更相諫諍,莫難改也。或云:若結友過誤不得善人,則改易之莫難之也。

邢昺疏:此章勉人為君子也。須敦重,主忠信。言凡所親狎,皆須有忠信者也,無得以忠信不如己者為友也。勿,無也;憚猶難也。言人誰無過,過而不改,是謂過矣;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故苟有過,無得難於改也。

【宋學注釋】

集註:重,厚重。威,威嚴。固,堅固也。輕乎外者,必不能堅乎內,故不厚重則無威嚴,而所學亦不堅固也。人不忠信,則事皆無實,為惡則易,為善則難,故學者必以是為主焉。無毋通,禁止辭也。友所以輔仁,不如己,則無益而有損。勿,亦禁止之辭。憚,畏難也。自治不勇,則惡日長,故有過則當速改,不可畏難而苟安也。

集注引程子曰:『人道惟在忠信,不誠則無物,且出入無時,莫知其鄉者,人心也。若無忠信,豈復有物乎?學問之道無他也,知其不善,則速改以從善而已。君子自修之道當如是也。

集注引游氏曰:『君子之道,以威重為質,而學以成之。學之道,必以忠信為主,而以勝己者輔之。然或吝於改過,則終無以入德,而賢者亦未必樂告以善道,故以過勿憚改終焉。

【他論他釋】

松陽講義:重即整齊嚴肅之意。不重而無威嚴固害事,不重而學不固尤害事。蓋學必深沈而後能固,不重則浮。學必鎮靜而後能固,不重則躁。讀書窮理之功必隨得而隨失,省察克治之念必乍密而乍疏,在初學之士必難成就,即積學之士亦且多走作。

黃氏後案:不如己者,不類乎已,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也。承『主忠信』反言之,不如已,謂不忠不信而違於道者也。義亦通。以不如已為不及已,信如是計較優劣,既無問寡問不能之虛衷,復乏善與人同之大度,且己劣視人,人亦劣視己,安得優於已者而友之乎?

陳祥道·論語全解:言重則有法,行重則有徳,貌重則有威。蓋重足以畏人而不詘於人,足以役物而不役於物。不詘於人故有威,不役於物故學固。昔顏氏子視聽言動無非禮,則重矣。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不失之,則固矣。莊子云:中無主則不正,外無正則不行。主忠信,則有主於內,無友不如已,則有正於外也。重以固其學,友以輔其徳,可謂善學矣。然過而憚改,則不足以成君子之道。故終之以過則勿憚改也。易之要終於補過之無咎,孔子之憂終於不善不能改,與此意同。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