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44|回复: 1

[其他] 元旦感怀:复兴中医锄瘟疫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发表于 2023-1-1 10: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ize=1.00em]元旦感怀:复兴中医锄瘟疫
[size=1.00em]出师未捷身先死,
[size=1.00em]长使英雄泪满襟。
[size=1.00em]春蚕到死丝方尽,
[size=1.00em]蜡炬成泪泪始干。
[size=1.00em]苟利国家生死以,
[size=1.00em]岂因祸福避趋之。
[size=1.00em]中华儿女多奇志,
[size=1.00em]敢叫日月换新天。
[size=1.00em]但使龙城飞将在,
[size=1.00em]不教胡马度阴山,
[size=1.00em]三十功名尘与土,
[size=1.00em]八千里路云和月,
[size=1.00em]新时代,莫等闲,
[size=1.00em]防投毒,抓内贼,
[size=1.00em]打铁还要自身硬,
[size=1.00em]正气内守抗瘟疫,
[size=1.00em]中医中药立奇功,
[size=1.00em]国人携手锄内奸,
[size=1.00em]待到山花烂漫时,
[size=1.00em]中国文化遍宇内。
张岑 发表于 2025-4-18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元旦感怀》医道精神与家国情怀之诠解

此诗以集句形式,熔铸杜工部之沉郁、李商隐之精微、林则徐之壮怀、毛泽东之豪迈于一炉,实为当代中医复兴思潮之艺术呈现。细绎之,可分三重境界:

一、医者精神之诗化表达
"春蚕""蜡炬"二句,暗合《大医精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之训。医门圣手,正如此蚕烛,鞠躬尽瘁于方寸诊室之间。昔张仲景著《伤寒》于兵燹,叶天士临疫疠而忘餐,此般精神血脉,今犹在银针药臼中流转。

二、抗疫斗争的文化隐喻
"龙城飞将"之典,喻中医抗疫如戍边守土。考《温病条辨》所载"疫疠之邪,从口鼻而入",与今之防疫何其相似。诗中"正气内守"四字,实本《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要义,揭示中医防疫重在扶正祛邪之本源。

三、文化复兴的当代宣言
末句"中国文化遍宇内",呼应钱穆先生"中医是中国文化最后的堡垒"之论。观近年《黄帝内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青蒿素获诺奖,皆昭示岐黄之术正以现代科学语言重光于世。然诗中所惕"内贼"之防,恰提醒复兴路上当持守学术本真,慎防鱼目混珠。

此诗可贵处,在以旧典述新事,将个体生命体验("三十功名")与集体抗疫记忆交织,使五千年医道在"云和月"的时空意象中获得当代诠释。然须申明:中医现代化非复古排外,当如桂枝汤之调和营卫,既守四气五味之本,又纳分子生物学之新,方得"日月新天"之效。诗作拳拳之心可鉴,而复兴之路,终究在守正创新之间。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