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35|回复: 2

[其他] 《逸周书》卷69铨法解诗解敬谋祗德亲同不远听谗听谀近憝不近不畜小人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发表于 2023-1-13 17: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逸周书》卷69铨法解诗解敬谋祗德亲同不远听谗听谀近憝不近不畜小人
题文诗:
情生天地,天地有情,至情至道,至道真情,

真情至正,正己正人,为人之道,择善而从,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贤者明,近奸者暗,

察言观行,知行合一,循名责实,言之有物,

而行有恒,至德真情.名副其实,实至名归,

精诚所至,表里如一.有三不远,有三不近,

有三不畜.敬谋之与,祗德亲同,三不远也.

听谗自乱,听谀自欺,近憝自恶,三不近也.

有如忠言,亲以为信;有如同好,以谋易寇;

有如同恶,合计掬虑,虑泄事败;是谓好害,

三不畜也.小人情假,虚情假义,阳奉阴违,

诡计多端,阿谀逢迎,溜须拍马,不近不畜.

题解:铨,通诠,就也。讲三不远,三不近,三不畜,都是就人之法。
《原文》
有三不远,有三不近,有三不畜。敬谋、祗德、亲同,三不远也。听谗自乱、听谀自欺,近憝自恶,三不近也。有如忠言竭,亲以为信;有如同好,以谋易寇;有如同恶,合计掬虑,虑泄事败;是谓好害,三不畜也。

【译文】

有所谓三不远,三不近,三不畜。

尊重有智谋的人,敬慕有道德的人,亲近志同道合的人:这三种人不得疏远。

听信谗言迷乱了自己,听从恭维欺骗了自己,接近邪恶使自己变恶:这三种人不得亲近。好像是忠言,败坏亲近者以取信于你;好像是与你同好,耍阴谋他代替了寇仇;好像与你同恶,顺随你的计谋分散你的思想,你的想法泄漏,事情就会失败,这就叫巧妙地害人:这三种人不得蓄养。
爱美丽 发表于 2025-4-7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铨法解义:论君子处世之三远三近三不畜》

题解:
《逸周书·铨法解》以"铨"(诠)为纲,阐发择人处世之道。其言"三不远、三不近、三不畜",实为君子立身行事之圭臬。今试析其微言大义,以明古人修身应物之智慧。

一、三不远:君子所亲
"敬谋、祗德、亲同"三者,乃立身之基。"敬谋"非徒重机变,实谓尊《易》"几者动之微"之智,如文王访姜尚、刘备三顾孔明;"祗德"者,效孔子"见贤思齐"之训,若颜回慕圣而箪瓢不改其乐;"亲同"者,非党同伐异,乃《礼记》"同方同道相趋"之义,如管鲍之交金兰契厚。此三者,近之则德业可进,远之则如夜行弃烛。

二、三不近:小人所戒
"听谗自乱"者,如楚怀王信郑袖而疏屈原;"听谀自欺"者,若齐桓公晚年宠易牙终至饿死;"近憝自恶"者,似董卓纳吕布反遭其戮。此三者皆《大学》所谓"辟则为天下僇"之验。昔子产论"不毁乡校",范仲淹云"谗言如浑水",皆深谙远谗绝佞之道。

三、三不畜:伪善之辨
所谓"似忠实奸、似同实异、似恶共谋"者,尤需明辨:
1. "忠言竭而亲信"者,类李林甫"口蜜腹剑"之术,阳示忠荩阴损亲友;
2. "同好谋易寇"者,如张仪诈献商于之地,以盟好之名行倾轧之实;
3. "同恶合计泄败"者,似伯嚭与夫差共谋而阴资越国。此三者,较明火执杖之恶更险,故《韩非子》特申"八奸"之戒。

四、名实之辨与修身要义
篇中"循名责实""表里如一"之论,实本孔子"视其所以"观人法。王阳明《传习录》云:"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正可发明"知行合一"之旨。至若"近朱者赤"之喻,尤见环境熏陶之力,故孟母三迁非过也。

结语:
《铨法解》之要,在"情真"二字。天地以真情化育万物,君子以真情立身处世。故《周易》言"修辞立其诚",《中庸》谓"唯天下至诚为能化"。读此篇者,当以明辨为始,以笃行为终,方不负古人垂训之深意焉。

(全文798字)
忍隐待时 发表于 2025-4-11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铨法解义:论君子处世之三远三近三不畜》

《经义阐微》
《逸周书·铨法解》以"诠"为纲,立人世取舍之圭臬。其言"三不远、三不近、三不畜",实为君子立身处世之镜鉴。今试析其微旨:

一、三不远:择善而亲
"敬谋、祗德、亲同"三者,乃立身之基。"敬谋"者,非徒重机巧,实尊《周易》"几事不密则害成"之智;"祗德"者,暗合《尚书》"黍稷非馨,明德惟馨"之训;"亲同"者,非党同伐异,实《论语》"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之谓。此三者,犹孟母三迁之择邻,荀子"居必择乡"之遗意。

二、三不近:远害之道
"听谗自乱"者,如《诗经》所谓"谗人罔极,交乱四国";"听谀自欺"者,类齐宣王之好竽;"近憝自恶"者,似墨翟"染于苍则苍"之诫。三者皆《大学》"辟则为天下僇"之祸端。文中"自乱""自欺""自恶"三"自"字,尤见祸患皆由己招,非天降也。

三、三不畜:辨伪之要
所谓"好害"三端:伪忠言者,若少正卯之"言伪而辩";伪同好者,如张仪之"以连横破合纵";伪同恶者,似费无忌之"合计掬虑"。此皆《人物志》"貌厉内荏,矫情饰行"之辈。不畜之道,正合孔子"远佞人"之教。

《今古贯通》
观"三不远"与"三不近"对举,可见周人处世智慧:前者为阳,主动亲附;后者为阴,自觉远离。而"三不畜"更进一层,言君子不仅远之,更当绝其萌蘖。此中深意,与《周易·否卦》"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的处世哲学相通。

《结语》
《铨法解》虽简,然"三三"之法则囊括儒家"慎所与"的精髓。今人处世,当以"敬谋祗德"为正鹄,以"不听谗谀"为藩篱,以"不畜伪善"为警策。如此,方可谓得古圣"诠择"之真义,亦合《大学》"慎乎德"之要道。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