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鐵論】卷18毀學詩解2大夫:學以輔德疏爵分祿文學:德薄位高不知機之是發 題文詩:
大夫又曰:學者所以,防固陋辭;禮者所以, 文鄙行故,學以輔德,禮以文質.言思可道, 行思可樂.惡言不出,於口邪行,不及於己. 動作應禮,從容中道.禮以行之,遜以出之. 是以終日,言無口過;終身行無,冤尤今人, 主張官立,朝以治民,疏爵分祿,以褒賢而, 爾等之曰:懸門腐鼠,何辭鄙背,悖於所聞. 文學對曰:聖主設官,以授任之,能者處之; 分祿任賢,能者受之.義貴無高,義取無多. 故舜受堯,之天下也,大公不避,周之三公; 苟非其人,簞食豆羹,猶為賴民.德薄位高, 力小任重,鮮不及故.夫泰山鴟,啄腐鼠於, 窮澤幽谷,之中非有,害於人也.今之有司, 競盜主財,而食之於,刑法之旁,豈殊不知, 機之是發,又以嚇人,其患惡得,若泰山鴟?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善惡有報,黜陟幽明.
【原文】
大夫曰:學者所以防固辭,禮者所以文鄙行也。故學以輔德,禮以文質。言思可道,行思可樂。惡言不出於口,邪行不及於己。動作應禮,從容中道。故禮以行之,孫以出之。是以終日言,無口過;終身行,無冤尤。今人主張官立朝以治民,疏爵分祿以褒賢,而曰『懸門腐鼠』,何辭之鄙背而悖於所聞也。 【注釋】固辭:鄙陋的語言。
文:裝飾。
【孝經·聖治章】:『言思可道,行思可樂。』
【禮記·祭義篇】:『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
【禮記·中庸】:『從容中道,聖人也。』
【論語·衛靈公篇】:『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孫』同『遜』,謙遜的意思。
【孝經·卿大夫章】:『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就是此文所本。冤尤:與『怨惡』意義相同。
語本【論語·泰伯篇】:『出辭令,斯遠鄙倍矣。』『背』、『倍』古通。 【譯文】大夫說:你們學習是為了防止說鄙陋的話,講禮是為了掩飾粗鄙的行為。所以學習應對德行有幫助,禮應對人的品質有所修飾。講話要考慮符合道理,做事要考慮使人高興。惡言不出口,壞事不去做。行為合乎禮節,不慌不忙,合乎正當的事理。所以,根據禮來辦事,用謙遜的態度對人說話。這樣,終日說話也不會失言,終生做事也無冤讎。今天皇上設官吏立朝政以治理百姓,分別官爵的等級和劃分俸祿的多少以獎勵有才能的人,而你們卻把這些說成是『懸門腐鼠』,你們說的話怎麼這樣粗野而違背道理,和我們所聽到的完全相反呢? 【原文】 文學曰:聖主設官以授任,能者處之;分祿以任賢,能者受之。義貴無高,義取無多。故舜受堯之天下,大公不避周之三公;苟非其人,簞食豆羹猶為賴民也。故德薄而位高,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夫泰山鴟啄腐鼠於窮澤幽谷之中,非有害於人也。今之有司,盜主財而食之於刑法之旁,不知機之是發,又以嚇人,其患惡得若泰山之鴟乎?
【注釋】 簞食豆羹:原意指簡單的飯食,這裡指微薄的俸祿。賴:通『厲』,有害於的意思。力小原作『力少』。【易經·繫辭】下:『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即此文所本。
【譯文】 文學說:皇上設官位授職於人,有才能的人可以擔任;劃分俸祿給賢者,有才能的人才可以享受。由義而得貴,不嫌官位高,取之以義,不嫌傣祿多。所以舜接受了堯的天下,姜太公接受了周朝三公那樣的高位,假如不是他們那樣的人,即使俸祿很少也是有害於民的人。所以道德淺薄卻做上了大官,能力不大卻擔任了要職,這種人很少是沒有禍難的。泰山的貓頭鷹吃腐鼠只是在深澤幽谷之中,對人並沒有什麼害處。今天的官員,盜竊國君的財產,逍遙於刑法之外,殊不知盜竊國家財產,是會受到刑法的制裁的。還去恐嚇別人,後患之大難道泰山上的貓頭鷹能比得上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