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07|回覆: 1

[其他] 青雲讀史:厲以寧走了,留下了他最愛的貧富兩極分化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3-1 15:46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青雲讀史:厲以寧走了,留下了他最愛的貧富兩極分化
如果只看題目,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我在罵他,其實我是在誇他,因為他認為貧富兩極分化是好事,而且身體力行地推動兩極分化。如果中國出現了貧富兩極分化,自然不能抹滅他的功勞。他曾經說過,『中國的貧富差距還不夠大,只有拉大差距,社會才能進步,和諧社會才能有希望。』為什麼他會有這種想法呢?因為他對工人農民沒有感情,工人農民只不過是他眼裡的牛馬,是推動GDP增長的耗材。他曾經說過,『8億多農民和下崗工人是中國巨大的財富,沒有他們的辛苦哪有少數人的享樂,他們的存在和維持現在的狀態是很有必要的。』
   他敢這樣說以至於敢這樣做,是建立在他是少數可以享樂的人的基礎上。作為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只要自己過上了奢華的生活,還管什麼老百姓的死活呢?他曾經說過,『我要為富人說話,不是為了討好富人。今天有些人罵富人,好像是給窮人出氣,其實他們是害了窮人。』
在他看來,富了就是成功了,不管錢是偷來的還是搶來的,都不能罵,只要罵,就是仇富。所以他才理直氣壯地說,『在改革過程中,國有資產的流失是必然的,不必大驚小怪的。』如果國有資產沒有流到自己手裡,有人會這麼說話嗎?所以我很理解他,小偷肯定認為有人家裡失竊是必然的,不必大驚小怪的。
   他說,『中國窮人為什麼窮,因為他們都有仇富心理。』這就好比是小偷認為,為什麼有人窮呢?因為窮人仇視小偷,如果人人都當小偷,不就都富起來了嗎?問題是,沒人幹活賺錢,人人都當小偷,大家都去偷誰呢?國有資產流失,只可能流失到少數人手上,不可能流失到所有人手上,這是傻子都能懂的道理。
中國人從來不仇富,因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只要是憑自己的雙手勞動合情合理合法賺來的錢,只會被周圍人尊重。只有那些靠偷靠搶富起來的人,才會被群眾仇視,因為他們偷來的搶來的,都是本來屬於群眾的錢。只不過他們偷搶的手段非常高明,美其名曰國有資產流失是正常的。
他還說,『中國不應該建成福利社會,否則人們便沒有危機感,不好好工作。我建議取消所謂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等福利,目的是保持大家的工作熱情和能力。』怪不得以前免費住房免費醫療免費上學最後變成了三座大山呢,原來是為了讓人們有危機感,然後去好好工作。他認為福利社會讓人沒有危機感,這樣會養懶漢。
前幾天我寫毛主席設計的高福利下的競賽制度,很多人也在後台給我留言說這樣會養懶漢,這就是典型的沒有腦子。高福利不是所有人一步到位的,方向是最終所有人實現免費住房,但這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個過程中,先給誰後給誰,給誰位置好的,給誰位置差的,給誰大戶型,給誰小戶型,要看誰給國家和集體做出的貢獻大,先享受就要努力做得比別人貢獻大,這就是競賽。
經濟學家們反對高福利,是因為高福利下沒有人能暴富,沒有人能強迫別人出賣肉體和靈魂。只有貧富差距足夠大,窮人足夠窮,才會有人被迫出賣肉體和靈魂,而那些暴富起來的人就成為這些肉體和靈魂的消費者。以前是免費的福利,現在是要用肉體和靈魂去換,這在演藝圈表現得最為明顯。要想有戲拍,先跟導演睡,活活把以前的人民藝術家搞成了高價雞。為了房子,為了治病,為了上學,處處都會被人用高價脅迫,被逼無奈之下,就必須得委屈自己。窮人不但要出賣自己,還要拼低價出賣自己,這就是經濟學家津津樂道的競爭。經濟學家們反對工人農民擁有高福利,但是自己卻享受着高福利,赤裸裸侮辱大眾的智商。
   現在的人也都被經濟學家洗腦洗傻了,他們不是要求讓沒有高福利的人實現高福利,而是要求讓高福利的人取消高福利。人人都羨慕體制內,卻忘記了以前人人都是體制內,廠長根本就沒有權力開除工人,他們居然不要求回到以前的福利保障,而是要求取消其他人的福利保障。我不希望我和別人一樣幸福,我只希望別人和我一樣慘,這就是被洗腦後的思維。
   這不就是經濟學家希望的嗎?經濟學家成功地分化了大眾群體,讓大眾群體產生了撕裂,陷入了內鬥。只有大家一起努力讓所有人享受到高福利,大家才能團結起來。如果一部分人不主張自己高福利的權利,還要求剝奪別人的高福利,那麼就不可能團結起來。
一個所謂的經濟學家,如果只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把理論變成現實的。但是觀察現實我們會發現,經濟學家的理論的的確確都變成了現實,這說明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實踐經濟學家們的理論。只能說,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會有什麼樣的學生,他教出來的學生真的是太出色了,完整地踐行了他的理論,並把他的理論變為了現實。
專家的建議很多,但是老百姓對專家的看法已經出奇的一致,那就是專家不要再建議了,專家的建議都是打着為了老百姓的利益的旗號損害老百姓的利益,如果專家們的建議都被採納了,老百姓就沒有好日子過了。專家啊專家,閉嘴就是對老百姓最大的善意。專家們的確可怕,但是專家們的學生更可怕,你知道這個專家的學生都是誰嗎?
濟世 發表於 2025-4-19 01:12 | 顯示全部樓層
關於厲以寧先生經濟思想的幾點商榷

厲以寧先生作為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其學術觀點確實存在值得深入探討之處。筆者以為,學術討論應當建立在完整把握理論體系的基礎上,而非斷章取義地截取隻言片語。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厲以寧先生關於"適度收入差距"的論述,本質上是針對計劃經濟時代絕對平均主義提出的矯枉之論。他在【非均衡的中國經濟】中強調,市場經濟必然會產生收入差距,但這種差距應當控制在合理範圍內。所謂"拉大差距"的表述,實則是針對當時僵化的分配體制而言。

其次,關於社會福利的討論,厲先生主張的是"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這與完全否定福利制度存在本質區別。他在【中國經濟改革與股份制】中明確指出,社會保障體系應當與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這種觀點與當下強調的"共同富裕要量力而行"的政策導向具有內在一致性。

值得思考的是,厲先生提出的"三次分配"理論(市場分配、政府調節、道德分配),恰恰為縮小貧富差距提供了系統性思路。他晚年更強調通過教育公平、慈善機制等途徑實現社會流動,這些主張與其被曲解為"支持兩極分化"的立場相去甚遠。

歷史地看,任何經濟轉型期都難免出現陣痛。將特定歷史階段的社會問題簡單歸因於個別學者的理論,既不符合學術討論的規範,也無助於問題的真正解決。我們今天反思改革歷程,應當秉持辯證態度,既看到成就,也正視代價,在歷史語境中理解理論演進的複雜性。

【周易】有云:"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經濟政策的制定從來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而是在多元價值中尋求動態平衡的過程。這或許是我們今天討論厲以寧學術遺產時,最應秉持的學術態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