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34|回覆: 2

[其他] 賈誼【新書】卷15審微詩解2樂亡禮從禮亡政從政亡君從失一歲麥勵民之志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3-29 20:0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賈誼【新書】卷15審微詩解2樂亡禮從禮亡政從政亡君從失一歲麥勵民之志
題文詩:有曰,天子之樂,諸侯,之樂軒;
大夫懸;士有琴瑟.叔孫於奚,衛之大夫.
,衛君樂體.繁纓者,君之駕飾.
齊人攻衛,叔孫於奚,率師逆之,大敗齊師,
衛賞以溫.叔孫辭溫,而請曲,繁纓以朝,
衛君許之.孔子聞曰:惜乎不如,多與之邑.
樂者所以,載國國者,所以載君.彼樂亡而,
禮從之禮,亡政從之,政亡而國,從之國亡,
而君從之.惜乎不如,多予之邑.宓子,
亶父於是,齊人攻魯,道亶父,始父老請,
曰麥已熟,今迫齊寇,民人出自,艾傅郭者,
歸可益食,且不資寇.三請宓子,弗聽俄而,
畢資齊寇.季孫聞之,怒使人讓,宓子曰豈,
不可哀哉!民乎寒耕,熱耘曾弗,食也;
弗知猶可,聞或以告,夫子弗聽.宓子:
今年無麥,明年可樹,令不耕者,得獲是樂,
有寇也且,一歲麥於,魯不加強,喪不加弱.
令民有,自取之心,其創,數年不息.
季孫聞之,慚曰使穴,可入吾豈,忍見宓子!
渴明者之,感奸由蚤,其除亂謀,也遠,
邪不前達.宓子遠見,失一歲麥,使民勵志,
得民恥心,民心向背,同仇敵愾,共御外辱.
【原文】
禮,天子之樂,宮縣;諸侯之樂,軒縣;大夫直縣;士有琴瑟。叔孫於奚者,衛之大夫也。曲縣者,衛君之樂體也。繁纓者,君之駕飾也。齊人攻衛,叔孫於奚率師逆之,大敗齊師,衛於是賞以溫 。叔孫於奚辭溫 ,而請曲縣繁纓以朝,衛君許之。孔子聞之曰:『惜乎!不如多與之邑。夫樂者,所以載國;國者,所以載君。彼樂亡而禮從之,禮亡而政從之,政亡而國從之,國亡而君從之。惜乎!不如多予之邑。』宓子治亶父,於是齊人攻魯,道亶父。始父老請曰:『麥已熟矣,今迫齊寇,民人出自艾傅郭者,歸可以益食,且不資寇。』三請,宓子弗聽,俄而麥畢資乎齊寇。季孫聞之,怒,使人讓宓子曰:『豈不可哀哉!民乎,寒耕熱耘,曾弗得食也。弗知猶可,聞或以告,而夫子弗聽。』宓子蹴然曰:『今年無麥,明年可樹,令不耕者得獲,是樂有寇也。且一歲之麥,於魯不加強,喪之不加弱。令民有自取之心,其創必數年不息。』季孫聞之,慚曰:『使穴可入,吾豈忍見宓子哉!』渴明者之感奸由也蚤,其除亂謀也遠,故邪不前達。
【注釋】
5禮,天子之樂,宮縣;諸侯之樂,軒縣;大夫直縣
【周禮·春官·小胥】:正樂縣之位,王宮縣,諸侯軒縣,卿大夫判縣,士特縣,辨其聲。
簡單的說,聽音樂時,天子可以四面有樂器,四面圍成像四面有牆的『宮室』;諸侯需要去掉一面,只能三面有樂器,而且是去掉南面的一排,稱為『軒』,也稱為『曲懸』;卿大夫只能東西兩側有樂器,稱為『判』;士級別的只能聽一面樂器,特別指定要求擺放在東側或者台階上,稱為『特懸』。
6曲縣:亦作"曲懸』。周禮,諸侯之樂,室納叄面懸樂器,形曲,謂之"曲縣』。縣,懸』的古字。【左傳.成...之樂。 』
7蹴然:亦作『蹴然』。驚慚不安貌。【莊子·德充符】:『子產 蹴然改容更貌曰:'子無乃稱!」』成玄英 疏:『蹴然,驚慚貌也。』【晏子春秋·諫上二】:『景公 飲酒酣,曰:'今日願與諸大夫為樂飲,請為無禮。」晏子 蹴然改容曰:'君之言過矣!」』
8宓子治亶父,於是齊人攻魯,道亶父。始父老請曰:『麥已熟矣,今迫齊寇,民人出自艾傅郭者,歸可以益食,且不資寇。』三請,宓子弗聽,俄而麥畢資乎齊寇。季孫聞之,怒,使人讓宓子曰:『豈不可哀哉!民乎,寒耕熱耘,曾弗得食也。弗知猶可,聞或以告,而夫子弗聽。』宓子蹴然曰:『今年無麥,明年可樹,令不耕者得獲,是樂有寇也。且一歲之麥,於魯不加強,喪之不加弱。令民有自取之心,其創必數年不息。』季孫聞之,慚曰:『使穴可入,吾豈忍見宓子哉!』
【譯文】
   宓子治理單父的時候,適逢齊國向魯國進攻,取道單父。當初,單父的父老向宓子請求說:『麥子已經成熟了,如今齊寇逼近,邑民出城自己把近郊的麥子收割回來,這樣做,不僅能夠增加城裡的貯備,而且不會讓麥子供給敵人。』父老再三請求,宓子都沒有答應。不久,這些麥子全部被齊寇搶走了。
   季孫聽到這件事大發脾氣,派人責備宓子說:『怎麼不值得悲痛啊!百姓冒着嚴寒酷暑,在田間耕種除草,還沒有得到糧食呢。不知道這件事還可以原諒,你既然聽說了而且又有人把這件事報告給了你,然而你卻不採納。』宓子恭敬地說:『今年沒有收到麥子,明年可以再種植。讓不耕種的人得到收穫,這是樂於使百姓知道有敵人存在呢。況且一年所收割的麥子,對於魯國來說不會使它更加強大,喪失它也不會使魯國更加弱小。假使百姓有了自強的心理,那麼他們懲罰來犯之敵的願望必定會在很長時間裡都不會泯滅。』季孫聽到宓子的這番話,紅着臉慚愧地說:『如果有地洞可鑽,我哪能忍心會見宓子呢!』
林陶奔 發表於 2025-4-9 12:53 | 顯示全部樓層
【新書·審微】義疏:禮樂政教相維之道

賈生【新書·審微】篇所載二事,深明禮樂為政教之本,而遠慮為治國之要。其文雖簡,其義實宏,今試為疏解如次。

一、叔孫請樂之失
周制樂懸之等差,實為綱紀所系。【周禮·春官】明載:"王宮懸,諸侯軒懸,大夫判懸,士特懸。"宮懸者,四面懸樂;軒懸去其南面;判懸又去北面;特懸則唯余東面。此非徒儀制之別,實君臣之分也。叔孫於奚以戰功請曲懸(即軒懸)、繁纓,衛君許之,孔子所以深嘆者,蓋見其僭越之害。賈生引"樂亡而禮從之"五遞進之說,實本【樂記】"聲音之道與政通"之義。樂者,所以象德;禮者,所以定分。大夫而用諸侯之樂,則名分淆亂,終致政衰國亡。故夫子謂"不如多與之邑",以利器不可假人,猶【論語】"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之戒。

二、宓子棄麥之智
亶父之事尤見深慮。表面觀之,宓子不納刈麥之請,似陷資敵之過。然細究其言:"令不耕者得獲,是樂有寇也",實防微杜漸之論。昔管仲治齊,亦嘗毀台止爭(見【管子·霸形】),皆所以絕僥倖之心。賈生贊其"除亂謀也遠",正謂治國者當計長久之效,非拘一時之利。魯失一歲之麥,而民知寇至無獲,則必同心禦侮,此【孫子兵法】"投之亡地然後存"之妙用也。季孫始怒終慚,足見俗吏之見不達大體。

要而論之,二事皆明"審微"之旨:前者示禮樂為政本,一僭則百弊隨;後者明遠慮防亂萌,小忍成大謀。賈生身處漢初,目睹秦亡,故於制度防閒、民心向背三致意焉。其引孔子、宓子之言,實欲人主鑑往知來,於纖微處見興亡之機。班固稱其"通達國體",觀此益信。後世治國者,當於此篇深味之。
向乞分 發表於 2025-4-18 20:08 | 顯示全部樓層
【新書·審微】義疏:禮樂政教相維之道

賈生【新書·審微】篇所載二事,深明禮樂與政教相維之理。其文雖簡,其義實宏,今試為疏解如次。

一、叔孫請樂之失
【周禮·春官】明樂懸之制:"王宮懸,諸侯軒懸,卿大夫判懸,士特懸。"此乃周代禮樂制度之根本。叔孫於奚以戰功請曲懸繁纓,實犯"僭禮"之禁。孔子"不如多與之邑"之嘆,實含三層深意:
其一,禮樂乃國家之器。【樂記】云:"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曲懸為諸侯之樂,繁纓乃君駕之飾,二者皆象徵政權合法性。衛君輕許,實開"樂壞禮崩"之端。
其二,政教相維之理。賈生所引"樂亡而禮從之"五遞進,本於【禮記·樂記】"聲音之道與政通"之說。禮樂既壞,則政令不行;政令不行,則國家傾危。此即【左傳】所謂"器與名,不可以假人"。
其三,賞功之道。孔子主張"以地賞功"而反對"以器賞功",因土地可復,名器難收。此中分寸,正是治國之要。

二、宓子棄麥之智
宓子賤治亶父之事,尤見深謀遠慮:
(一)表面觀之,似屬不仁。季孫之責合乎常情:"寒耕熱耘"而不得食,確為可哀。
(二)實則暗合兵法。【孫子·九地】言"投之亡地然後存",宓子寧資敵糧而不開"自取"之端,正是"以一時之失成萬世之利"。
(三)其理通於教化。【論語】載孔子言"民無信不立",宓子以"不耕者得獲"為戒,實維國本。魯國後來能存於強齊之間,正賴此等深謀。

三、通篇大義
賈生連綴二事,實闡"審微"之要:
1. 防微杜漸:"渴明者之感奸由蚤",禮樂之失雖微,實關國本。
2. 權衡輕重:宓子舍麥存信,正是"兩害相權取其輕"之智。
3. 為政之道:皆在"正名"與"養民"之間求其平衡。

太史公言賈生"明申商",觀此篇則知其深於禮義。後世王安石"天變不足畏"之說,或得於此。然賈生之論,終以"載國載君"為歸,此其所以為儒宗也。學者當於此處細參,乃得漢儒經世之要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