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91|回覆: 0

[儒家文化] 『論語』兩個字是什麼意思?

[複製鏈接]
劉余莉 發表於 2023-6-2 11: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論語』兩個字是什麼意思?三國時期曹魏的何晏,著有【論語集解】。這是對【論語】的一部權威註解,被收集在【十三經註疏】之中。到了宋朝,邢昺為【論語集解】作【註疏】,來解釋何晏的【集解】。邢昺的【註疏】中講到,『論』有五種含義:『論者,綸也、輪也、理也、次也、撰也』。

第一種含義,『以此書可以經綸世務,故曰綸也』。也就是說,【論語】對於治理世務、匡濟天下有所幫助。

半部論語治天下

半部論語治天下

宋朝學者羅大經寫過一本【鶴林玉露】,書中講到:宋朝初年,宰相趙普就專讀【論語】,結果就有人說趙普只會讀【論語】。宋太宗趙光義問趙普:『你是不是只懂得【論語】?』趙普回答說:『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我平生所知道的,確實沒有離開【論語】的範圍。他還說:『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當年趙普曾經靠半部【論語】,幫助宋太祖趙匡胤取得天下,現在還要再靠半部【論語】幫助太宗趙光義來治理天下。所以,古人有句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由此可見【論語】的重要性,它不僅可以幫助打天下,而且也可以幫助治天下,無論是在治世,還是在亂世,都能夠用得上。

第二種含義,『圓轉無窮,故曰輪也』,像車輪一樣,圓的車輪,輪轉無窮。真理在古代適用,在今天也適用;在中國適用,在外國同樣適用,可以廣泛流通、輾轉流布。

在『五四運動』和十年『文革』之後,因為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過度批判,使人們一度喪失了對傳統文化的自信心。改革開放之後,人們看到西方國家的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又盲目向西方學習,把自己的傳統文化批判得體無完膚,因而生不起信心。但是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英國著名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專門從文化的角度研究歷史,專門研究了各個國家的文明、文化史,最後從文化學的角度得出這樣的結論:能夠真正解決21世紀社會問題的,只有中國的傳統文化。

無獨有偶,1988年,一批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開會,面對當時世界性的環境危機、恐怖主義、道德危機和誠信危機,提出共同呼籲:『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00年前汲取孔夫子的智慧。』這些人或是歷史哲學家、或是科學家,都富有科學的精神,提出這種論斷絕非偶然,說明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認同。

為什麼他們沒有說『能夠真正解決21世紀社會問題的是西方文化』?在近現代以來,西方的主流價值觀是『自我』。而這種『自我』又是一種『占有性的自我』,即以我所擁有的外在於我的東西,如我的車子、我的位子、我的房子、我的票子等,作為評價個人價值的標準。因此追求自我價值變成了自利。

在西方社會,怎樣才能獲得自我利益的滿足?要獲得自我利益的滿足,就要和別人競爭。所以競爭向上提升變成了鬥爭。在這種階段,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問題就出現了。而鬥爭如果還是不能解決問題,獲得不了自我利益的滿足,鬥爭就會向上提升變成戰爭。在當今社會,人們一打開新聞媒體就看到局部的衝突不斷,這是因為西方的價值觀普遍流行所導致的結果。戰爭如果再向上提升,若一方不理智使用核武器,最後的結果會導致雙方同歸於盡,這就是世界末日。所以,依靠競爭的方式獲得自我利益滿足的價值觀,不會為人類帶來光明的前程,只會把人類引向窮途末日。但可惜的是,在改革開放之後,一些中國人所學到的就是這種以競爭的方式獲得自我利益滿足的價值觀,所以社會也出現了很多問題。

例如,一個女孩回到家和妹妹說:『今天有一位同學問了我一道題。我知道這道題怎麼做,也知道答案,但是我沒有告訴他。』妹妹聽後,就說:『如果換作我,我就會告訴他。』妹妹這樣一說,姐姐就很慚愧,覺得自己年紀比妹妹大,但是德行卻沒有妹妹好。但是姐姐的慚愧心剛提起,沒想到妹妹卻說:『我會告訴他,但是我會把錯誤的答案告訴他。』這就是競爭觀念所導致的不良後果。

這種例子在現實生活中層出不窮。這些案例說明,如果人與人之間沒有互助、關愛,而只有爭奪名利,社會就很危險了。正如孟子曾經說:『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從上面的領導者到底下的老百姓都在交相爭奪利益,國家就很危險了。

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價值觀是什麼?【論語】的核心是『仁』,『仁愛』之心必須要有根才能長養出來,而中國人的偉大之處,就是找到了『仁愛』之心的根本,即對父母的孝和對兄弟的友悌之心。把孝悌之心向上提升,就會關愛身邊的一切人,也就是【論語】中所說的『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我們不僅要對別人有關愛的情感,當別人遇到困難時,還要做出實際行動給予幫助,所以互愛之心再向上提升就是互助,也就是【孟子】中所說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互愛互助之心再向上提升,就是古人所說的大同社會,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和諧社會。和諧社會就是『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不僅把自己的父母當成父母,也要用對自己父母的心關愛像父母一般年紀的長輩;不僅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孩子,也要用關愛兒女的心去關愛像兒女一般年紀的孩子。使老年人都能得到好的贍養,有人為他們養老送終;使壯年人都能夠為社會所用;使年幼的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長;使老弱病殘幼,需要幫助的人都能得到贍養、關愛和幫助,這才是和諧社會,大同世界。

所以,為什麼西方人說『唯有中國的傳統文化才能真正解決21世紀的社會問題』?因為孔孟學說的核心是『仁義忠恕』,而大乘佛法的核心是『真誠慈悲』,簡單地說就是仁愛精神。這才能解決問題、化解衝突。

中國人講『化敵為友』,怎樣才能化敵為友?要靠真誠心的感化。舜王的後母、弟弟,三番五次要置舜於死地,但是舜並沒有懷恨在心,沒有想着終於有能力可以打擊報復他們,而是想着自己沒有盡到人子之道,沒有讓父母滿意,念念反求諸己,最後舜的真誠心感化了後母和弟弟。

所以,矛盾之所以不能夠化解,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德未修,感未至』,即德行修養得不夠深厚,所以別人還沒有被感動、感化。怎樣才能化解矛盾?化解矛盾就是要感化。中國人還有句話說:『仁者無敵』。這並不是說有仁愛心的人就沒有人誹謗他、與他對立,而是說有仁愛心的人從內心不與任何人起對立,還是一如既往地幫助對方,只有這種人才能夠化敵為友。所以,西方人能夠提出這種論點,確實不是偶然。我們也要通過學習【論語】樹立起對古聖先賢的信心。實際上,信心的危機才是最大的危機。很多人都沒有讀【論語】,但是被一些二手學者的文章,以一種先入為主的意見誤導,以為儒家思想是什麼樣的,就不願深入學習了。

第三種含義,『蘊含萬理,故曰理也』。【論語】所講的道理是很深、很廣的,其中既包括宇宙自然的規律,也包括社會人倫關係的道理。漢代揚雄在【法言】中對『儒』下了一個定義,『通天地人謂儒』,學習儒家的人不僅通達宇宙自然的規律,觀察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秩序,體會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因果事實,感悟到天人合一的道理,而且也觀察到社會秩序要保持穩定必須遵守的人倫大道。對於這些道理都很通達的人才被稱為『儒』。

【周禮·天官】中也對『儒』下了一個定義,『四曰儒,以道得民』。第四種執掌叫『儒』,『儒』是幹什麼的?他給大家講的是『道』,所以深得民心,受到人們歡欣喜悅地擁護和接受。這說明,儒家所講的道理並需要逼迫人們,讓人們硬着頭皮去勉強學習,而是能夠讓人們歡欣喜悅地接受。因為沒有父母不希望兒女孝順自己,沒有兄長不希望弟弟恭敬自己,沒有夫妻不希望和睦相處。而儒家講的就是這些道理。

現在社會之所以出現倫理關係的紊亂,如父殺子、子殺父,兄弟因為財產互相爭訟,夫妻同床異夢,甚至殺掉對方,就是因為講儒的人沒有受到重視。

在『文革』之中,批林、批孔、批周公,儒家被打倒了。不僅儒家被打倒,還出現兒女可以批鬥父母,學生可以揪斗老師,夫妻被分成不同派別的現象,把人倫關係徹底顛覆了。『文革』的遺毒一直流傳到現在,即經過『文革』的人對於最親近的人都不能夠完全信任。如果儒家沒有了,沒有人講解宇宙自然的規律、人倫關係的道理,社會就會出現很多問題。所以,『蘊含萬理』就說明【論語】中的道理,既可以教人安身立命,過上幸福美滿的人生,也可以經世致用,對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很多建議和啟發。

第四種含義,『篇章有序,故曰次也』。【論語】共20篇,492章,每一篇都是獨立的,但是思想卻是連貫的,一脈相承。【論語】中的每一句話也都很有邏輯性,很連貫。這叫做『篇章有序』。第五種含義,『群賢集定,故曰撰也』。『群賢』指孔子的弟子,他們共同編纂,最後編輯成書,所以稱為『撰』。

『語』,邢昺引鄭玄【周禮註疏】說:『答述曰語』。這說明,『語』着重在答,也就是孔子回答別人的提問,包括孔子的弟子,也包括當時的國君、官員,甚至弟子之間的答問,都被編在這本書中。

鄭康成【周禮註疏】中記載:『以此書所載皆仲尼應答弟子及時人之辭,故曰語。』因為這本書所記載的都是孔子應答弟子以及當時一些人的話,所以稱為『語』。可見,『語』着重在答,別人問孔子,孔子來答覆。當然,說明、敘述一件事,也叫『語』。這是對『論語』兩個字的解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