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在家書中特別強調,看一個家庭、家族能不能興旺發達,就看這家子弟是否做到三件事情:第一,早晨幾點鐘起床;第二,是否自己的家事自己做;第三,是否讀聖賢書。 爲什麼早晨幾點鐘起床很重要?從幾點鐘起床能夠看出子弟是克勤克儉、勵精圖治,還是驕奢淫逸、沒有自律。中國古人特別講究按照自然節律飲食起居。一天有春、夏、秋、冬四季,春天從早晨三點鐘開始,三點鐘是立春,春天主生發,意思是春天已經到來,人們可以起床活動了。五點鐘是驚蟄,小動物冬眠過後恢復活動,這時候活動身體,打太極拳、練八段錦,這都被稱爲『內壯法』,它和西方的健美不太一樣。西方的健美是鍛鍊外在的骨骼、肌肉;而中國古人的運動非常緩慢,強壯內在的五臟六腑。所以,這時候運動身體,一天都會精神飽滿、精力充沛。 六點鐘是一天的春分,所以最遲不能超過六點鐘起床,否則春天的一半過去了,也就錯過了春天的生發。春天生得不好,夏天就不會茂盛。晚起的人都有這種經驗,比如周六日晚上不睡覺,第二天甚至九點以後才起床,沒有經歷春天的生發季節,就會感覺今天睡再多的覺也仍然無精打采、非常睏乏,這就是因爲沒有按照自然節律飲食起居。不是因爲睡得少,而是該睡的時候沒有睡覺,該生發的時候沒有生發。九點鐘到下午三點鐘是一天的夏季,夏天長得好不好和春天有沒有充分的生發有關係。 下午三點鐘到晚上九點鐘是一天的秋季,秋天主收,有收穫、收藏的意思。這時候不能做激烈的運動,很多人把激烈的運動安排在晚上,就不利於睡眠。而最好的休息時間是晚上九點鐘到早晨三點鐘,特別是十一點到一點鐘,這是一天的寒冬時節,如果這時候還不睡覺,就等於穿著單薄的衣服出現在寒冬臘月,久而久之對身體不好。中國人講養生之道,按照自然節律飲食起居基本不會病。『上醫治未病,不治已病』,幾點鐘起床很重要,年輕時體力好並不覺得,但是上了年紀,如果沒有按照自然節律飲食起居,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第二件事,是否自己的家事自己做。曾國藩做到四省總督,但他仍然堅持孩子自己的家事自己做。爲什麼?因爲『習勞知感恩』。如果孩子一出生就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從沒有參加過勞動,並且父母還經常說:『你把成績搞好就行了。』結果他不知道勞動成果來之不易,就不可能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容易驕奢淫逸。如果讓孩子去種菜、收拾房間、做飯洗衣,他知道勞動成果來之不易,才會對別人生起感恩之心、珍惜之心。現在的孩子有一個毛病,就是花錢如流水,因爲自己沒有掙錢,花的都是父母的錢。讓他自己去掙錢,才會知道找工作的不容易,掙錢的辛苦,才懂得對父母生起感恩之心、珍惜之心。所以,父母把很多事情做好了,只有一件事情沒做好,兒女就『一哭、二鬧、三上吊』,就是因爲他習慣成自然,平時這些事都是父母去做,自己從來沒有勞動過,沒有去嘗試,不知道艱難。 第三件事,家中子弟是否讀聖賢書。自宋朝以後,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都要學習『四書五經』。『四書五經』是什麼內容?【大學】開篇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論語】中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君子憂道不憂貧』,這些教誨可以提起人的正氣。讀聖賢書,就是得到正能量的加持。古人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爲什麼越學越喜悅?因爲學聖賢書就是與聖賢對話,接受聖賢教誨的加持,正能量充足,怎麼會有焦慮、憂鬱、恐懼不安?這些心理問題的出現,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爲不讀聖賢書所導致。 古人說:『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因爲聖賢書所講的道理與天道相應,天道自然的規律都記載在聖賢經典之中。所以,古代的皇帝想學習時,就請通達儒釋道經典的人講一段經書。比如,這個人是學【論語】的專家,就請他講【論語】;另一個人是講【周易】的專家,就請他講【周易】。皇帝對老師也很恭敬,帶著文武百官一起學習,甚至把老師尊爲國師,行尊師禮,這樣全國上下都知道皇帝學習經書,並如此尊師重道,全國上下就立刻興起學習聖賢書的風氣。所以,接受聖賢教誨,可以站在聖賢的肩膀上看得更遠,人生少走很多彎路。 中國人有句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現在人都理解爲沒有兒子,實際上真正的無後爲大,是生了七、八個兒子卻沒有成器的,不能把良好的家業、家風、家道傳承,甚至做出很多禍國殃民的事,這樣的兒子與其有,還不如不有。這才是真正的無後爲大。 所以,古人把培養後繼的人才、後繼接班人看得無比重要。普通家庭雖然不能像培養太子那樣,選擇全國最有德行、最有學問的人來教導子孫,但是也要請好的老師、有道德學問的人,給子孫以好的教導。所以,『富不過三代』絕不是偶然,都是因爲不讀聖賢書,不接受聖賢教誨所導致的。 古人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古人所讀的書和現在的書不一樣,古人讀聖賢書,是天道自然的規律,可以趨吉避凶。比如,現在都倡導以驕奢淫逸爲恥,但是很多人,包括一些領導幹部,並沒有真正以驕奢淫逸爲恥,仍然過著競奢鬥富的生活,以艱苦樸素爲恥,原因就是不知道艱苦樸素對於自己和家人是真正有益的,是使家風、家道、家業代代相傳的法寶。 而歷史上有很多明哲之人,比如范仲淹,『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范仲淹是窮秀才出身,雖然當了宰相,但仍然過著窮秀才的生活,他把俸祿都拿來興辦義學、興辦義田,照顧很多貧窮的子弟。當他過世時,連喪葬費都不夠。很多人說他這樣做是不是太傻了?其實范仲淹並不傻,他的四個兒子都做到宰相、公卿、侍郎,都是道德崇高並且秉持父親的遺志,舍財救濟眾人。有人統計,到清朝時,范家做到部長以上的官員有七十多位。不僅如此,范家興辦的義田代代都有增長,一直傳到今天,比范仲淹的時候還增加很多畝。這說明,富超過三代的秘訣就是『成由勤儉破由奢』。 太甲很幸運,因爲祖宗有德,而且有賢明、忠誠的大臣伊尹輔佐教導,讓他爲湯王居喪,在居喪期間可以斷絕外緣干擾,避免不良誘惑,戒除不良習氣,冷靜反省,追思祖德,最終能夠改過自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