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55|回覆: 0

[儒家文化] 什麼是"三至"?

[複製連結]
劉余莉 發表於 2023-6-15 21: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曾子曰:敢問何謂三至?

曾子曰:敢問何謂三至?

【『曾子曰:「敢問何謂三至?」孔子曰:「至禮不讓而天下治,至賞不費而天下之士悅,至樂無聲而天下之民和。明王篤行三至,故天下之君可得而知也,天下之士可得而臣也,天下之民可得而用也。」曾子曰:「敢問此義何謂也?」孔子曰:「古者明王必盡知天下良士之名,既知其名,又知其實,既知其實,然後因天下之爵以尊之,此之謂至禮不讓而天下治;因天下之祿以富天下之士,此之謂至賞不費而天下之士悅。如此,則天下之明譽興焉,此之謂至樂無聲而天下之民和。」』】

出自【群書治要】卷十【孔子家語】。

曾子說:『請問什麼是「三至」?』。孔子為曾子講解治理天下的最高境界,『三至』。『至禮不讓而天下治』,至高的禮不需要講謙讓,天下就能夠得到治理;『至賞不費而天下之士悅』,最高的獎賞不需要耗費資財,天下之士都喜悅;『至樂無聲而天下之民和』,最高境界的音樂不需要發出聲音,就能使天下的百姓感到滿足而和睦相處。如果明智的君主能夠認真地實行這『三至』,天下的君主都會知道他的名聲,天下的士人都可以做他的臣子,天下的人民都可以為他所用。

曾子曰:「敢問此義何謂也?」』曾子聽了之後,還是不太理解,於是問道:『您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能不能再詳細解釋?』『孔子曰:「古者明王必盡知天下良士之名,既知其名,又知其實,既知其實,然後因天下之爵以尊之,此之謂至禮不讓而天下治;因天下之祿以富天下之士,此之謂至賞不費而天下之士悅。如此,則天下之明譽興焉,此之謂至樂無聲而天下之民和。」』

孔子說,古代明智的君主對於天下賢德之士的名字都很了解。比如現在一些企業家在各自的企業落實【弟子規】,不僅自己企業變成幸福企業,還無私無求地向社會大眾義務辦班,推行倫理道德教育。對於社會風氣轉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做出很大的貢獻。對於這樣的人,就要知道他們的名字。

既知其名,又知其實』,僅僅知道他們的名字是不夠的,還要調查一下他們是不是名實相符、名副其實。因為很多人特別喜歡做宣傳,名聲很大,但不一定有真才實德。

既知其實,然後因天下之爵以尊之』,知道他們所做的事名副其實,確實不為名、不為利,無私奉獻,目的是使人們看到傳統文化教育的效果,讓人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對傳統化升起信心。相信人是可以教得好的,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依然是適用的。雖然他們做好事不圖名、不圖利,但是如果國家能夠尊重他們,給一定的名位,必將帶動尊賢的風氣,引導大家向他們學習。『此之謂至禮不讓而天下治』,這就是最高的禮不需要講謙讓,天下便能夠得到治理。

因天下之祿以富天下之士』,用天下的俸祿,使賢德之士都富裕。國家越是認可、承認、激勵為國家建功立業的人,整個社會就越知道向他們學習,越去做利益國家、社會大眾的事情。如果一個人越是謙讓,國家越是忽視他,就會導致『不哭的孩子沒奶喝』,結果大家要靠着哭和鬧,去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這不是鼓勵人們去上訪嗎?所以越是謙讓,越要得到鼓勵;而越是去爭,越要考慮是不是要給他應有的權益。如果權益不應該給,他即使是爭,也不能夠給;如果權益應該給,他不爭,也不能夠忽視。『此之謂至賞不費而天下之士悅』,這就是最高的獎賞不需要耗費太多的資財,天下的賢良之士就會非常喜悅。

如此則天下之明譽興焉』,如果領導者做到這幾點,那麼天下讚嘆的聲音自然就興起來了。人們都讚嘆你、佩服你,當然也願意配合領導的政策。『此之謂至樂無聲而天下之民和。』這就是至高的音樂,不需要奏出聲音,天下的人民都能和睦相處。

這種治理境界是非常理想的、人人嚮往的,但關鍵在於領導者賢明,能夠知人善任,任用賢德之士。這樣就不需要花費力氣,就可以使天下太平;也不需要耗費資財,天下的賢士都因各得其所而喜悅。如果賢德之士在位,他們言傳身教,使人民受到良好的教化,彼此和諧相處,人民也會為國君所用。這種治理的境界聽起來很容易,但是落實起來卻很難。因為君主任用賢德之士,存在很多的難處。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