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56|回復: 2

[其他] 【天工开物】卷10锤锻诗解3锚针治铜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6-16 21:38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天工开物】卷10锤锻诗解3锚针治铜
题文诗:
舟行而,遇风难泊,全身,系命于锚.
战船海船,有重千钧,者锤法,先成四爪,
以次逐节,接身三百,斤内者用,径尺阔砧,
安顿炉旁,当其两端,皆红掀去,炉炭铁包,
木棍夹持,上砧若千,斤内外则,架木为棚,
多人立上,共持铁链.两接锚身,末皆带巨,
铁圈链套,提起捩转,成力锤合.合药不用,
黄泥先取,陈久壁土,筛细一人,频撒接口,
之中浑合,方无微罅.盖炉锤中,此物最巨.
针先锤铁,为细条用,铁尺一根,锥成线眼,
抽过条铁,成线逐寸,剪断为针.先锉其末,
成颖小槌,敲扁其本,钢锥穿鼻,复锉其外.
然后入釜,慢火炒熬.炒后以土,末入松木,
火矢豆豉,三物掩盖,下用火蒸.留针二三,
口插其外,以试火候.外针入手,捻成粉碎,
则其下针,火候皆足.然后开封,入水健之.
引线成衣,与刺绣者,其质皆刚,惟马尾刺,
工为冠者,则用柳条,软针分别,之妙在于,
水火健法.凡红铜之,升黄而后,熔化造器,
用砒升者,为白铜器,工费倍难,侈者事之.
凡黄铜原,从炉甘石,升者不退,火性受锤;
从倭铅升,者出炉退,火性以受,冷锤响铜,
入锡掺和,成乐器必,圆成无焊.其余方圆,
用器走焊,炙火粘合.用锡末者,为小焊,
用响铜末,者为大焊,碎铜为末,饭粘合打,
入水去饭,铜末具存.若焊银器,用红铜末,凡锤乐器,锤钲俗锣,不事先铸,熔团即锤.
锤镯铜鼓,与丁宁先,铸成圆片,然后受锤.
凡锤钲镯,皆铺团于,地面巨者,众共挥力,
由小阔开,就身弦声,俱从冷锤,点发,
铜鼓中间,突起隆炮,而后冷锤,开声,
分雌与雄,则在分厘,起伏之妙.重数锤者,
其声为雄.凡铜经锤,之后色成,哑白受锉,
复现黄光.经锤折耗,铁损其十,铜只去一.
气腥色美,故锤工,贵重铁工,一等云.


【原文】凡舟行遇风难泊,则全身系命于锚。战船、海船有重千钧者,锤法先成四爪,以次逐节接身。其三百斤以内者,用径尺阔砧,安顿炉旁,当其两端皆红,掀去炉炭,铁包木棍夹持上砧。若千斤内外者则架木为棚,多人立其上共持铁链。两接锚身,其末皆带巨铁圈链套,提起捩转,成力①锤合。合药不用黄泥,先取陈久壁土筛细,一人频撒接口之中,浑合方无微罅②。盖炉锤之中,此物其最巨者。【注释】
①成力:全力,合力。
②罅:空隙。
【译文】
每当船只航行遇到大风难以靠岸停泊的时候,它的安全就完全依靠锚了。战船或者海船的锚,有的重量达到上万斤。它的锻造方法是先锤成四个铁爪子,然后才将铁爪子逐一接在锚身上。三百斤以内的铁锚,可以先在炉旁安一块直径一尺的砧,当锻件的接口两端都已烧红了,便掀去炉炭,用包着铁皮的木棍的一端把它们夹到砧上锤接。如果是一千斤左右的铁锚,则要先搭建一个木棚,让许多人都站在棚上,一齐握住铁链,铁链的另一端套住锚身两端的大铁环,把锚吊起来并按需要使它转动,众人合力把锚的四个铁爪逐个锤合上去。接铁用的『合药』不是黄泥,而用筛过的旧墙泥粉,由一个人将它不断地撒在接口上,一起与铁质锤合,这样,接口就不会有微隙了。在炉锤工作中,锚算是最大的锻造物件了。
【原文】凡针,先锤铁为细条。用铁尺一根,锥成线眼,抽过条铁成线,逐寸剪断为针。先锉其末成颖,用小槌敲扁其本,钢锥穿鼻,复锉其外。然后入釜,慢火炒熬。炒后以土末入松木火矢①、豆豉三物掩盖,下用火蒸。留针二三口插于其外,以试火候。其外针入手捻成粉碎,则其下针火候皆足。然后开封,入水健之。凡引线成衣与刺绣者,其质皆刚。惟马尾刺工②为冠者,则用柳条软针。分别之妙,在于水火健法云。
【注释】
①松木火矢:松木炭粉。
②马尾刺工:福建马尾那里的刺绣工。
【译文】
制造针的具体步骤大体上是:先将铁片锤成细条,另外在一根铁尺上钻出小孔作为针眼,然后将细铁条从线眼中抽过便成铁线,再将铁线逐寸剪断成为针坯。然后把针坯的一端锉尖,而另一端锤扁,用硬锥钻出针鼻(穿针眼),再把针的周围锉平整。这时再放入锅里,用慢火炒。炒过之后,就用泥粉、松木炭和豆豉这三种混合物掩盖,下面再用火蒸。留两三根针插在混合物外面作为观察火候之用。当外面的针已经完全氧化到能用手捻成粉末时,表明混合物盖住的针已经达到火候了。然后开封,经过淬水,便成为针了。凡是缝衣服和刺绣所用的针都比较硬,只有福建附近的马尾镇的工人缝帽子所用的针才比较软,因而又叫『柳条针』。针与针之间的软硬差别的诀窍就在于淬火方法的不同。
治铜【原文】凡红铜升黄①而后熔化造器,用砒升②者为白铜器,工费倍难,侈者事之。凡黄铜原从炉甘石升者不退火性受锤;从倭铅升者出炉退火性,以受冷锤。凡响铜③入锡掺和(法具【五金】卷)成乐器者,必圆成无焊。其余方圆用器,走焊④、炙火粘合。用锡末者为小焊,用响铜末者为大焊(碎铜为末,用饭粘合打,入水洗去饭。铜末具存,不然则撒散)。若焊银器,则用红铜末。凡锤乐器,锤钲(俗名锣)不事先铸,熔团即锤。锤镯(俗名铜鼓)与丁宁⑤,则先铸成圆片,然后受锤。凡锤钲、镯皆铺团于地面。巨者众共挥力,由小阔开,就身起弦声⑥,俱从冷锤点发。其铜鼓中间突起隆炮,而后冷锤开声。声分雌与雄⑦,则在分厘起伏之妙。重数锤者,其声为雄。凡铜经锤之后,色成哑白,受锉复现黄光。经锤折耗,铁损其十者,铜只去其一。气腥而色美,故锤工亦贵重铁工一等云。
【注释】倭铅古代『锌』的总称
①升黄:冶炼为黄铜。
②砒(pī)升:加砒霜冶炼。
③响铜:制乐器用的铜。
④走焊:锻焊。
⑤丁宁:古时行军用的铜钲,钲即带柄之钟。
⑥就身起弦声:就被锻之器自身发出乐音。
⑦声分雌与雄:高音为雌,低音为雄。
【译文】
红铜要加锌才能冶炼成黄铜,再熔化以后才能制造成各种器物。如果加上砒霜等配料冶炼,可以得到白铜。白铜加工困难,成本也很高,只有阔气的人家才用到它。由炉甘石升炼而成的黄铜,熔化后要趁热敲打。如果是其中加入锌而锤炼成的,则要在熔化后经过冷锤。铜和锡的合金(制法详见本书第十四卷【五金】)叫做响铜,可以用来做乐器,制造时要用完整的一块加工而不能只是由几部分焊接而成。至于其他的方形或者圆形的铜器,就可以进行走焊或者加温黏合。小件的焊接是用锡粉做焊料,大件的焊接则要用响铜做焊料(把铜打碎加工成粉末,要用米饭黏合再进行舂打,最后把饭渣洗掉便能得到铜粉了。如果不用米饭黏合的话,舂打时铜粉就会四处飞散)。焊接银器则要用红铜粉作焊料。
关于部分乐器的制造方法:锣不必经过铸造,是在金属熔成一团之后再精心敲打而成;铜鼓和丁宁,就要先铸成圆片,然后再进行敲打而成。无论是锤锣还是锤铜鼓,都要把铜块或铜片铺在地上进行敲打。其中大的铜块或者铜片还要众人齐心合力敲打才行。铜块或铜片由小逐渐展阔,冷件敲打会从物体本身发出类似于弦乐的声音。在铜鼓中心要打出一个突起的圆泡,然后再用冷锤敲定音色。声音分为高低两种,关键在于圆泡的厚薄及深浅的细微差别:一般而言,重打数锤的声调比较低,而轻打数锤的声调比较高。铜质经过敲打以后,表层会变成哑白色而无光泽,但是经过锉工加工之后又呈现黄色而恢复光泽了。敲打时铜的损耗量,只是铁器损耗量的十分之一。铜有腥味而色泽美观,所以说铜匠要比铁匠高出一等。
付巧 發表於 2025-4-8 22:53 | 顯示全部樓層
《天工开物·锤锻》锚针治铜工艺考释

《天工开物》卷十所载锤锻之术,实为明代手工业技术之集大成。今就锚、针、铜器三物之制作工艺,作专业考释如下:

一、锚之锻造工艺
舟楫遇风泊系全赖锚力,其锻造之法尤重结构力学。考其工序:先锻四爪,次第接续锚身。三百斤以内者,以径尺阔砧为基,两端烧红后夹持锻合;千斤以上则需架木为棚,多人共持铁链协同作业。值得注意的是,其接合工艺不用传统黄泥,而取陈年壁土筛细,使接口"浑合无微罅"。此工艺突破在于:其一,采用模块化分段锻造技术;其二,利用壁土中碳酸钙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防止氧化;其三,通过铁圈链套的旋转锻压实现金属晶格重组。宋应星特别指出"此物其最巨者",实因海锚锻造代表了当时锻铁工艺的巅峰水平。

二、针之冷锻技术
针具制作体现微件冷锻精髓。其工艺流程可分为:抽线(铁尺锥眼牵引)→裁切→锉颖→锻本→穿鼻→热处理。最精妙处在于"火矢豆豉"覆烧法:松木炭提供还原气氛,豆豉中的碳氮化合物形成渗碳层,土末则起均热作用。通过"试针验火"之法控制火候,使针体达到刚柔相济之态。值得注意的是,马尾绣针与柳条软针的差异化处理,展现了淬火工艺的精准控制——前者用盐水淬火得刚性,后者以油脂淬火获韧性。

三、铜器加工要诀
铜器制作分三大体系:
1. 成色工艺:红铜经砒霜升炼得白铜(实为砷白铜),其"工费倍难"道出了古代冶炼技术的局限性。
2. 锻造特性:炉甘石所炼黄铜(锌铜合金)可热锻,倭铅所炼需退火冷锻。其中"响铜"(含锡青铜)的乐器锻造要求"圆成无焊",体现了古代声学器物的精密铸造要求。
3. 焊接技术:分大小焊法——锡焊(低温焊)用于日常器皿,铜焊(高温焊)用于重要构件。尤值得注意的是"饭粘合"工艺,利用淀粉的粘合与水解特性完成铜粉定位,此法至今仍见于传统工艺。

锤锻之术,最见工匠智慧。铜器经锤"色成哑白"乃加工硬化现象,"铁损十而铜去一"道出延展性差异。宋氏谓"锤工贵重铁工",实因锻冶结合方能成就良器。此卷所载工艺,非但存续古代技术真貌,更为今日传统工艺复兴提供重要参照。
非中文名二 發表於 2025-4-12 10:28 | 顯示全部樓層
《天工开物·锤锻》锚针治铜工艺考释

宋应星《天工开物》锤锻卷所载锚、针、铜器制作工艺,实为明代手工业技术之精粹。今就卷十所述,分项考释如次:

一、锚锻造法
舟锚之制,尤重火候与接合之术。其工艺要点有三:
1. 分段锻造:先成四爪,次第接续锚身。三百斤以内者,用径尺阔砧,以铁包木棍夹持;千斤以上则需架木为棚,多人共持铁链协同操作。
2. 接口处理:取陈年壁土筛细,实时撒于接口。此法较黄泥更具粘合性,可使"浑合无罅"。考《考工记》"冶氏为杀矢"郑注:"凡金多隙",而明匠以陈壁土弥缝,实为技术进步。
3. 力学应用:锚末设巨铁圈链套,利用杠杆原理"提起捩转",与现代金属加工中的扭矩原理暗合。

二、针制作术
针虽微物,其工不简,具体流程如下:
1. 拉丝成线:以铁尺锥眼抽条,此法与今日拉丝模具原理相通。
2. 火候控制:采用松木火矢与豆豉覆烧,通过外针测试火候。按《本草纲目》载,豆豉含硝酸钾,可调节燃烧温度,足见匠人深谙化学之道。
3. 淬火工艺:"入水健之"即淬火处理,使针体刚柔相济。马尾刺工用柳条软针之别,正在于此道。

三、铜器冶铸
铜器制作分黄铜、白铜二法:
1. 原料处理:炉甘石所炼黄铜可直接锻打,倭铅所制需退火处理。此与《本草图经》"炉甘石可点铜为黄"之说相印证。
2. 焊接工艺:分大小焊法。小焊用锡末,大焊用响铜末,饭粘法尤具匠心。考《物理小识》载"铜末合饭锤击",即为此技。
3. 乐器锻造:铜鼓"隆炮冷锤"之法,通过锤击次数控制音色雌雄。此中分寸拿捏,全凭匠人经验,正所谓"分厘起伏之妙"。

要而论之,明代金属加工已形成完整体系:锚重结构力学,针精微观控制,铜器讲求材料配比。宋氏所记,非惟技术实录,更暗含"工巧近乎道"的哲学意蕴。锤锻之间,火候之中,实有天机存焉。读者若能于此细究,则不仅得匠艺之真,亦可窥先民格物之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