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77|回覆: 0

[儒家文化] 古代制禮作樂的目的

[複製鏈接]
劉余莉 發表於 2023-7-3 20: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48d8cc6dc02bf1f84c6585b3bf3cb00d.jpg

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以出納五言,汝聽。言欲以六律和聲音,出納仁義禮智信五德之言,施於民以成化,汝當聽審之。】

出自【群書治要】卷二【尚書】。

古代的樂律有十二,陰陽各六,陽為律,陰為呂。『六律』,即黃鐘、大蔟、姑洗、蕤賓、夷則、無射。這裡沒有談六呂,『不言六呂者,陽統陰也』。

『五聲』,即宮、商、角、征、羽。

『八音』,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種不同材料做成的樂器。

『金』,指金屬製作的樂器,比如編鐘。

『石』,是以石頭,比如玉石製成的磬一類的樂器。磬的大小、厚薄不同,發音也不一樣,一般是用牛角和木棒敲擊,聲音清脆悅耳。

『絲』,指琴瑟上用的弦。『瑟』,一般體積較大。古人過世後辦理喪事,為了騰空空間,『先除瑟』,先把瑟搬出去。【禮記】中講:『士無故,不撤琴瑟』。可見,琴瑟在古人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古人感慨琴瑟,說它是聖賢之樂,能夠動天地,感鬼神。琴瑟在北方是用梧桐木製作,南方是用杉木。【白虎通】中講:『琴者,禁也。』禁止什麼?『禁淫邪,以正人心也』,這句話概括了古人制琴的深意。人在沒事時容易胡思亂想,通過彈琴可以使心定在一處,制止邪思、邪念,達到靜定的效果。這就是【大學】中所說的『知止而後有定』。止在何處?對於彈琴而言,就是止在琴上,彈得久了就有定力,定有了就能把心安定下來,安定下來再去慮,慮不是胡思亂想、念頭紛飛,而是靜慮的意思,就會有所得,因為心定了、靜了就能體悟出很多東西。

傳說在上古時期,伏羲氏看到鳳凰落在桐木上,於是採用梧桐木做琴的面板,製造古琴這種樂器。桐木的木材非常輕,屬陽,面板是弧形的,象徵天,古人講天圓地方。用梓木做琴的底板,梓木的木質比較重,屬陰,象徵着地,底板是平的。木頭砍下來後,曬在屋檐下,經過父、子、孫三代,木頭才能曬乾、曬透,音質才會好。琴瑟做成後,彈一百年左右,木板上會出現裂紋,裂紋的間隙比較寬,叫做蛇腹斷;再彈一百年,裂紋就比較密,叫做牛毛斷;彈到三百年的時候,木板上會出現類似梅花的圖案,叫做梅花斷。

『竹』,指竹管,橫吹的叫笛,豎吹的叫簫。簫又叫尺八,因為它是長一尺八寸而得名。製作尺八,是一段一尺八寸的竹管,需要十目九節,每節開兩個孔。

『匏』,指葫蘆一類的植物果實,用來做笙的底座,笙之外還有竽。

『土』,指用泥土燒製成的塤。

『革』,指獸皮,用來做鼓面。

『木』,指木製的打擊樂器柷敔。柷,是用木頭做成,形狀像方形的木箱,上寬下窄,用木棒撞擊內壁發聲,表示樂曲即將開始;敔,狀如伏虎,背面刻有鋸齒,演奏時用一支一端破成細條的竹筒,逆刮虎背上的鋸齒,表示樂曲的終結。

【尚書·虞書】記載,舜帝說:『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詩,表現的是人的志向、志願。『歌永言』,『永』,延長的意思,用歌把詩延長吟詠出來,所以經常說詩歌。『聲依永』,『聲』,指宮、商、角、征、羽五聲,五聲的高低和延長的吟詠相配合。『律和聲』,再用六律來和諧五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只要八類樂器的聲音能夠諧調,不互相亂了倫次,神人都會因此達到和。

『出納』,什麼是出納五言?蔡沈【書集傳】:『自上達下謂之出,自下達上謂之納。』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想聽聞和於六律、五聲、八音的音樂,以便出納仁義禮智信這『五言』,你要審聽明白。說的是想用六律和聲音,來出納仁義禮智信這『五言』。音樂是人民製作的,人民的音樂合於仁義禮智信五德,上傳到人君,這是納『五言』;人君的音樂合於仁義禮智信五德,流布到人民,這是出『五言』。音樂施用到人民,從而完成教化,你應當審慎聽察,查驗其乖和得失的情況。

【禮記·樂記】中說:『是故先王之制禮樂,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欲,將以教民平好惡而反人道之正。』古聖先王制禮作樂的目的,不是為了滿足人們口腹耳目的欲望,而是教導人們平和好惡,還歸到正確的立人之道。立人之道,【易經】中說:『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所以,音樂從不是娛樂至上,也不僅僅是為了欣賞,而是用以平和好惡、涵養性情,回歸做人應有的『仁義禮智信』之上。

用現代話來說,音樂教育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什麼是素質教育?培養人們對美的、和諧的、有秩序的東西的自然而然的愛。柏拉圖說:『一個真正受過音樂教育的人,在他的心靈中會有一種內在的精神狀態的美,表現在有形的體態舉止上也會有一種與之相應的調和的美。在社會交往之中,由於心靈的統一作用,他對同道中人必然會氣味相投,一見如故;而對於渾身不和諧的人,他避之唯恐不及。而正確的愛,不就是對美的、有秩序的事物的一種有節制的、和諧的愛嗎?這種愛與縱情、任性涇渭分明。』柏拉圖的這段論述把音樂教育對心靈的成長為什麼至關重要,以及為什麼說『成於樂』的道理講得非常清楚。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